APP下载

精而不拘

2018-01-25陆琳玉

考试周刊 2018年103期
关键词:品味细节文本

摘 要: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有诸多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令人忧虑的问题。语文教学要关注文本细节,让教学“务实”;要注重品词析句,让教学“有味”;还要追求细腻引导,让教学“求活”。我们要静下心来,去发现和思考课堂教学中的细节,要潜下心来,去设计和创造自己的细腻,使语文教学走向深刻,走向艺术。

关键词:细节;教学;品味

语文教师已经行进在课改的路上,回头看看之前走过的路,可以看到很多语文老师都付出了努力、做出了实践:课程理念转变了,语文领域拓宽了,语文的结构统一了,实施的方式也是千变万化,课堂的气氛活跃了……但同时我们在冷静的观察与思考中,也发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

一、 教材处理粗枝大叶,忽视文本细节

现在有不少教师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但是对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材的重视与钻研远远不够。不少老师没有吃透教材,对文本是一知半解,对文本中精彩的细节视而不见,就匆匆地进行教学设计。导致教学浮于文章的浅表,在学生对教材中的精彩细节尚没有细细品味、深入领悟其内涵,教师就要学生谈感受,说理解,结果没有的文本细节的依托,学生往往说得空洞,说得肤浅。如四年级《天鹅的故事》一课,有的教师对老天鹅扑打坚硬冰面的文本细节就没有给以足够的关注,学生仅仅读了一遍课文,教师就要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结果学生所说的只能是“老天鹅很坚强。”“老天鹅很勇敢。”“老天鹅有舍己为人的精神”等空洞的话语、肤浅的感受。

也有的老师不引领学生对文本细节熟读深思,却早早地抛开教材进行拓展延伸,导致教学过程粗枝大叶,浮而不实,学生的学习也是浮光掠影,收获不多。

二、

教学过程蜻蜓点水,忽视品味语言

时下,“感悟”“体验”这两个词语文教师提得极多。然而,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怎样让学生说感悟,说体验,才能收到教学的实效,教师还是很迷惘。一些教师还是热衷于穷追不舍地提问,或是致力于教学花样的翻新:说、唱、画、跳……形式让人眼花缭乱,恰恰就忽视了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静下心来品味语言。结果是老师教得辛辛苦苦,学生却学得如坠云里雾里,缺少对文字的深刻理解和敏锐感悟。

三、

教学调控粗放呆板,忽视细腻引导

目前的语文教学,教师摈弃了烦琐分析,以读代讲,课堂气氛较过去活跃了许多。教师也比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課上尽量让学生读、让学生说,教师则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教学的一个又一个环节,对于课前未预料到的问题,如学生读得不到位,说得不正确、悟得不深入等问题,教师不是置之不理,就是一味地说好。如在教学过程中,一学生明明读得有气无力,教师却热情地表扬:“好,你很有个性,读得与众不同。”有的学生的表达明明存在语病,教师却依旧只是点头称赞。有的学生对文本价值产生了曲解,教师也任由学生发表“个性化的理解”而未做任何引导。如此种种教学,教师似乎已经放弃了“引导”的职责,成了没有是非观念的“好好先生”,成了没有思想的组织者,这种放任自流、随心所欲的教学,学生的能力究竟能有多大的提升?

每次聆听语文教学大师的课,我总有种不真实的感觉,似乎每一个环节都恰到好处,老师循循善诱,在老师的教学下,学生们都能自如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不禁疑惑:是什么魔力,让课堂如此生动,使所有的听课老师抚掌叫绝呢?在对比中,在反思中,我明白了是教者的细腻!质朴是精致的基石,精致是质朴的目标,苏式课堂要质朴大气,精致典雅。

四、

关注文本细节,让教学“务实”

对文本我们教师必须深入研读,尤其是要把一些精彩的文本细节作为教材处理的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品味,从中受益。

(一)

关注语言运用的经典之处

所谓语言运用的经典之处是指从炼字的角度考虑品味语言,老师应该细腻地发现文章中的那些关键词句并指导学生进行感悟。如《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一座喷花的飞泉。”老师就把它作为语言品味的重点之一,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这繁花满枝的海棠树,再说说为什么不把海棠花比作红云、粉霞,而是“喷花的飞泉”?学生有了深入地读和想的基础,也有了深入的感悟,有的说:“我到公园看过飞泉,那飞泉从下面的泉眼中喷射出来,射向空中,而海棠花开花也是从树枝到树梢往上开的,密密麻麻,没有间断,这样子极像喷花的飞泉,冰心奶奶这样写,我们一读,就能感受到这海棠花多得可以说是不计其数。”有的说:“飞泉是美的,每次公园喷泉开放,总会吸引许多游人,大人、小孩都在周围观赏着,赞叹着。”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飞泉是动的,充满了活力,它总是不知疲倦地喷射着,而现在作者眼前的海棠花不也同样充满着勃勃生机,体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如此抓住文本的细节让学生深入感悟,学生思考得深入,表达得精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就不言而喻。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时就要善于发现这样的用词精妙之处,抓一个字,见其精髓。

(二) 关注文本描写的留白之处

老师要关注文本中的留白,并且要利用留白与现有的知识进行勾连,使学习有一个连贯性。就文本而言,一词一句总关情。不让思维停步,把躲在文字背后的东西,埋在文字下面的东西,飘在文字上空的东西,拽出来,挖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感悟、体验,学生就能真正走进文本,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

注重品词析句,让教学“有味”

语文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重点词句进行赏析,这是语文课语文味的来源。当然这样的理解不是很武断地随口乱说,而是将其放在文章中进行分析和理解,这样有个连贯性,能够让学生走进文本的中心。

六、

追求细腻引导,让教学“求活”

语文教学是灵活的,我们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教师必须有一颗细腻的心,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使教学活起来。

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细腻,细节决定成败,让我们走进文本,探究文中的细节。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细腻。

参考文献:

[1]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陆琳玉,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开发区世茂蝶湖湾小学。

猜你喜欢

品味细节文本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品味桂峰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细节取胜
品味四季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