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西北山野民歌
——河湟“花儿”中特殊民俗语言研究

2018-01-25闫新艳

山西青年 2018年1期
关键词:唱词代词现代汉语

闫新艳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大西北山野民歌
——河湟“花儿”中特殊民俗语言研究

闫新艳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河湟“花儿”的创作和流传以歌唱为主,作为一种口头文学,河湟“花儿”中的唱词所用的语言多为当地口语和方言。从语言学角度来说,对大西北山野民歌——河湟“花儿”中的语法、词汇等进行研究,对“花儿”的形成和发展等研究都有重要意义,能为其推断提供更多更科学的佐证。本文主要从河湟“花儿”的起源和内容出发,对河湟“花儿”语言中的语法现象及几种特殊的民俗语言进行研究。

西北民歌;河湟花儿;起源;语法现象;民俗语言

河湟花儿是青海东部地区的个性十分鲜明且独具特色的文学形式,其中包含着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和民俗语言,它打破了青海东部地区的地域界限和民族界限,是青海各民族地区所共同拥有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心理的折射,河湟花儿不仅反映和记录了黄土高原的生态变迁,还处处洋溢着西北人的思想感情。尤其是河湟花儿语言和字词的运用,其中一些特殊民俗语言的独到之处是其他地区所有民歌都不能比拟的。这些特殊民俗语言展现了河湟花儿与其他民歌的不同之处,也体现了河湟花儿的魅力所在。

一、独树一帜的“尕”字

“尕”字在现代汉语中有“小”的意思,常出现于河湟花儿中,在花儿的用语中多代表“小”的意思。如“尕苹果咋这么嫩来”、“尕模样咋这么俊来”,这首河湟花儿中的“尕”使这两句歌词瞬间变得活络起来,像干旱时节忽然的一场雨,使唱的人都更加精灵秀气起来,带有西北人独有的强烈感情色彩,让听的人不禁跟着眼馋心醉起来[1]。再如“尕手尕脚尕指甲”等,一切都围绕着尕字,尕在这里是细节描写前奏,在唱词中无不显示着别同一般的亲热感,是河湟地区人民美好心灵世界和精神追求的一种反映。河湟花儿中“尕”字,为河湟流域民俗语言的全面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丰富做出了一定贡献,让河湟花儿更加具有特色,值得肯定和赞赏。

二、潇洒飘逸的“浪”字

在河湟花儿中,我们经常会听见“浪”字,浪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有很多条,其中用的较多的是放纵、无拘无束,在河湟花儿中“浪”这个字通常带有洒脱的韵味。比如“花儿的会场上浪三浪”,这里用了两个“浪”字,第一个字“浪”具有很强的渗透力,让人浮想联翩,第二个“浪”字则因为类似于叠字而从语调上呈现出一种韵致,一气呵成下来便会给人一种潇洒浪漫之感,透露出西北人感情的热烈和赤城。再如“阿哥想了者地边上浪”中的“浪”字,像山间的清泉一般将整句唱词带入一种叮咚作响的意境中,加深了节奏感,给人一种无拘无束的想象。“浪”字一出来仿佛就能让人想牵着歌唱者的手浪迹天涯,精炼地表现出了西北塞上之人的狂放不羁。

三、缱绻悱恻的“漫”字

“漫”字在现代汉语中通常给人一种“一川风月,云锦天章”之感,在它的众多条解释中,“随便、不受约束”之意会第一时间被人们联想到。在河湟花儿中,“漫”字相对应的文字既有缱绻悱恻的那一面,又有寄予情愫于山水之间的不受约束的一面。比如“胆子放大者跟前来,心上的‘花儿’哈漫来”[2],这首河湟花儿中的“漫”字从字面上看意义与“唱”差不多,但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这种情感与前面相比虽柔情绵绵,但大有三步一回头的浪漫之感,综合前一句“胆子放大者跟前来”则又显示出其感情的随性,当然这里的随性其实另有直抒胸臆之意,特殊的情感由这一个字表露无遗。再如“想下的‘花儿’唱不完,冷不丁我漫了个少年”,这首花儿中漫字很有跳脱之感,仿佛能让人看见一只快活的羔羊在水草茂盛的原野上自在地嬉戏,此时此刻再也按捺不住的情感色彩全然都融入这一“漫”字中,有一种随唱词如火山般喷薄而出的即视感。这两首花儿中的“漫”字与其他地区的“漫”字有很大不同,它是河湟地区特殊的民俗语言,花儿在河湟人的口中又常常被“漫少年”所替换,带有河湟人独特的丰富情感色彩,正是河湟“花儿”的魅力所在[2]。

四、直白流露的“肉”字

“肉”字在古汉语中指动物的肌肉,也指人的皮肤、肌肉等;在现代汉语中肉的解释更加多样化,同时还兼具“疼爱”之意,比如“我的心肝肉啊”。在男欢女爱之中,对性的追求在某些方言中也可以用“肉”来隐示。河湟花儿中经常出现的“肉”字,便带着一种中情烈烈的千娇百媚,所体现的是人类本性中的开放精神。如“手压着指头数日子,多会儿者挨着肉哩?”这首花儿中的肉字,便是指人类的身体,将对对方的期盼以一种忠实人类本能的大胆腔调直白流露出来,感情热烈真实,成就了这首河湟花儿的情歌核心。从其他考证可得,河湟花儿最原始的叫法也许就是“肉”,在河湟花儿尤其是情歌中“肉”字十分常见。

五、随处可见的“者”字

“者”在河湟花儿中可谓随处可见,这里的“者”字带有一定的祈使命令,与现代汉语中“着”的用法近似,具有承前启后、茂林修竹之感。虽然“者”字仅仅是一个助词,几乎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但却是河湟花儿演唱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辅助词语,它也成为河湟花儿与其他民族歌曲名副其实的标志性民俗用语之一。如“人家们成双我成单,成单者落了个泪了”,这里的“者”字与前句中的“成双”现象相对,表示一种因果关系,即因为别人都是成双而唯我成单所以我便有了“落了个泪了”的结果,前后之间通过“者”承前启后,环环相扣,显示出河湟花儿这一民歌对逻辑性的重视,它并非随口而出的散乱或片段民歌,而是有一定文学色彩和逻辑色彩的缜密民歌。

六、具有代表性的“哈”字

“哈”字在河湟花儿中绝对具有代表性,与“者”字一样,“哈”也是个虚词,起到转承作用。现代汉语中,“哈”有多种解释,惊叹、满意是其中一种。哈在河湟花儿中更多时候是一个助词,在演唱中频繁出现,造就了河湟花儿的独特现象,在全国所有的民歌中,我们几乎找不到还有哪种民歌会频繁使用“哈”字为助词,“哈”字自然就成为河湟花儿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标志,并在河湟地区民俗语言中确立了其独属的里程碑式的地位。“哈”在河湟花儿中常被置于宾语之后,与后置介词相当,具有将宾语提前的语法意义。在演唱中,“哈”在河湟方言习惯中还具有停顿的作用,为演唱者提供一个可以停顿和换气的出口,使河湟花儿的演唱更加流畅。如“昨晚夕睡梦里梦见了,今个子我你哈见了”中的“哈”字使唱词如珠落玉盘,显示出独特得到节奏性,“哈”字的使用让整句唱词的表情达意有了一定承转,更加浪漫美好。

七、“你我”直接并列使用

“你”、“我”是两个人称代词,在现代汉语中必须加介词才能放在一起使用,而在河湟花儿中却普遍可见将“你”、“我”直接并列使用的现象,中间不加任何介词,这也是河湟花儿中又一独特的民俗语言现象。比如“你我的良心放公当”,“你我哈没说个想的话”等,人称代词的连用,通常后面会有一个结构代词,河湟花儿中这种直接并列的人称代词句式,其实里面都已经包含“把”或“对”的意思,即只是跳过了汉语规定,忽略了内含词。]这种句式在河湟流域比较常见,因不加任何介词将两种人称代词直接并列使用在一起省略了一些词,使得河湟花儿的句式比普通语言要稍微复杂一些,但其简练的用语却能将河湟地区人们丰富的生活内容生动地表现出来,很适合民歌,所以比较常见于河湟花儿。

八、另有新解的“们”和“俩”字

“们”在现代汉语中常标志着多数,而在河湟花儿中却有新的意义。河湟花儿中的“们”有时出现在疑问代词的后面,如“谁们说的?”;有时也放在人称代词的后面,如“人家们都有连心的人”、“哥哥们把实话说来”。这里的“们”字与现代汉语中的多数不同,在河湟花儿中实际上代表的是单数,通常使用在比较知心的人之间,在感情色彩方面略带亲昵之感,用在普通人之间则带有一种尊敬之感。“俩”字在现代汉语中有两个的意思,而在河湟花儿中,则完全与其普遍的本意不同,具有“用”的意思,在河湟花儿的唱词中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胶(俩)粘”、“双手俩捧”,在河湟花儿中意指“用胶粘”、“用双手捧”,与其他地区用法可谓完全不同。

河湟花儿历史成因较广,由于多民族生成性而显示出与其他民歌截然不同的一面。它所使用的语言总体来说以青海方言为主,同时受河湟流域其他方言影响,其中带有许多特殊的民俗语言。对河湟花儿中特殊民俗语言的研究,能够使我们对河湟花儿有更多的了解,因此是十分有意义的。

[1]李玮.试论花儿分类的历史与现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08(30):101-102.

[2]孔祥馥.略论河湟“花儿”的语言魅力[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

J607

A

1006-0049-(2018)01-0194-02

猜你喜欢

唱词代词现代汉语
唱词(外一首)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代词(一)
代词(二)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