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析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发展

2018-01-25

山西青年 2018年1期
关键词:理论学校发展

靳 婉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评析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发展

靳 婉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包括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理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我依次对这些理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教育筛选理论

教育,这个字眼并不陌生,它伴随我们的一生。那么,什么是教育呢?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指的是学校教育。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也比较微妙。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如下:

教育独立作为一种思潮,发展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以蔡元培为代表。我个人的见解是20世纪20年代我们要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起到了培养社会精英和启发民众的作用,如果想做到就不能依附于当时的政府,不能依附于宗教;而此观点的坏处就是教育不能也不可能独立。因为教育有社会制约性,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改革,例如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也有影响。比如,是资本主义教育还是社会主义教育。政治经济制度还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认为人人生而平等;科学技术能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高其教育能力,例如远程教育;人口结构对教育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和制约,例如人口已经迈入了老龄化社会。

教育万能论以法国的爱尔维修为代表,在中国民国时期也有一个典型的教育万能论:救国论。其实这种观点否认了遗传的作用。我认为教育万能论的好处就是强调了教育的作用,认为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成为什么样的人;坏处就是忽视了其它因素的作用,忽视了遗传、环境等作用,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教育就不可能起主导作用。

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舒尔茨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流行的定义有两个:1、辞典的定义:“所谓人力资本,指的是蕴涵于人自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与技能的存量总和”。[1]2、流行教科书的定义:“人力资本表示以教育和训练的形式,为改进工作者的质量而作的时间和货币投资”。[2]尽管人力资本的定义很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都着眼于人力资源的质量或劳动者的素质。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力资本生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明塞尔(jacob mincer)和贝克尔(gary s.becker)。人力资本理论在西方是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关于教育与经济关系的理论。此理论说明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确实有促进作用,非常深刻的把教育纳入了经济当潮之中。但是,人力资本也有很多的不足:(1)教育增长并不是随时随地都与经济增长成正比。(2)教育不是商品,我们很难计算它的即时“利润”。(3)在众多的因素中而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也并不一定每次都起决定性因素。(4)主要缺陷是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5)容易忽视教育的主体价值。我国提倡教育先行。主要依据如下:1、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是不平衡的,有时教育先于经济发展,有时经济先于教育发展。2、教育的周期较长。3、当代经济发展主要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教育优先发展不是教育过渡的超前发展,也不是教育的盲目发展,而是一种适度发展。

以斯宾塞为代表的提出了筛选假设理论,认为教育只反映了个人的能力,并没有增加个人的能力。该理论片面强调教育的信号筛选作用,进而否认教育提高人的认知技能的观点是错误的。

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教育与工资的关系是不确定的。

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众多理论中,既有优点也有缺陷,我们要辩证看待。

同样,教育也有很多的社会功能。例如,教育的经济功能,我们常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我们劳动者通过受教育可以提高素质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政治功能体现在教育可以传播科学真理,减少迷信,可以促进青年一代政治社会化的发展。教育的科技功能体现在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也有人口功能,例如,教育可以减少人口数量,人受教育的年限长了就越懂得晚婚晚育的重要性,我们通过受教育懂得了适龄婚育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人口;我们通过接受教育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教育改变了人口的迁移观念。同时,教育又有其社会制约性。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主要体现在教育制度上。而政治经济制度同样影响教育的发展,比如,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是资本主义教育还是社会主义教育;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师生关系上,例如尊师重道;科学技术能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高其教育能力,例如远程教育;人口的疏密度也会影响到学校的办学形式。例如有些偏远农村的学校,一个班级只有不到十名学生。

同样,教育与人的发展也是如此。人的发展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把它与物种发展史联系起来,将其看成是人类的发展或进化。另一种更为通俗的解释是,教育与个体发展是相联系的,也是一种成长变化过程。人的发展是十分复杂的,是一种连续又比较稳定的发展变化。人的身心发展主要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人的身体发展包括结构形态和生理机能等。人的心理发展包括智力因素的发展(如感觉、记忆、知觉等)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如我们需要什么,我们的兴趣是什么,我们有哪些情感,还有我们的意志)。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的发展也影响着前者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教育的对象是人,为了有效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我们必须要用心做教育,一直提倡终身教育和学到老活到老,可见教育要伴随我们的一生,我们要认真对待教育并且确定所进行的教育可以事半功倍的促进人的发展。

学校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的个性化发展和社会化发展。教育的目的确实是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但由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得个体也有个性化的发展。社会化是指人要接受社会文化,要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个性化促进了人的个体特征和个体价值的实现。

学校教育,指的是我们在学校所接受的一种教育,由专业的老师来完成。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表现在:1、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2、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深刻。3、学校的老师是专业的,是通过专门培训的教师进行工作的。老师们由于经过专业的培训,他们有独特的方法与技能来教给学生们知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是,学校教育的发挥是有条件的。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发展的动力。其次,教育的资深环境也很重要。家庭教育是人类最初接受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说孩子是复印件,那么,家长就是原件。孩子们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是父母带给他们的知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教给孩子的一些做人的道理。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称之为隐性的教育。对于孩子而言,家庭教育是他们获得的最初的教育并且伴随着他们的一生。因此,家庭环境的效应对学校教育的发展也起着制约作用。学校不能超越社会条件,高于社会之上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的发展一定要遵循社会条件以及社会发展状况。我们一定要重视教育,重视教育对人的投资。我本人比较赞成人力资本理论。但要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要适度发展。教育的发展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

教育要想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从宏观上看,教育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的需要,要考虑生产力、政治和社会发展状况。从微观上看,教育要符合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我们日后在谈到教育的时候,不得不考虑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以及教育的社会功能。只有考虑全面,教育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能,人类社会才能取得进步。

[1]john eatw ell,m urray m ilgate,peter new m an.the new palgrave:a dictionary of econom ics,vol.2.the m acm illan presslim ited,1987:682.

[2][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著,胡代光,等译.经济学(第14版).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6:666.

C912

A

1006-0049-(2018)01-0187-02

猜你喜欢

理论学校发展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校推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