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赫尔巴特兴趣教育学说对我国创新教育的启示

2018-01-25

山西青年 2018年1期
关键词:专心马克思主义活动

许 倩 文 恺

(大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浅谈赫尔巴特兴趣教育学说对我国创新教育的启示

许 倩*文 恺*

(大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的形成,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改进教学方法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赫尔巴特的兴趣教育学说为当前的创新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些参考,在教学目的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新的思考。

赫尔巴特;兴趣教育思想;多方面兴趣;创新

一、教学目的和手段

(一)赫尔巴特教育目的观

1.兴趣即主动性

兴趣既是教学目的,又是教学手段。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兴趣培养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兴趣并不是对许多事情浅尝辄止,而是由许多专心活动通过审思联合起来,从而形成某一方面的兴趣。他认为最高的教学目的是道德培养,这就需要从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做起。赫尔巴特也指出我们仅支持正当和适当程度的主动性,这样就使得我们在排除不好的主动性的同时并没有限制较好的主动性。

2.多方面兴趣的均衡性

赫尔巴特指出兴趣既要是多方面的,又要是均衡统一的。一方面,学生的兴趣活动不能仅限于几个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各个兴趣发展的强度,要注意均衡发展。只有对每一个兴趣保持持久性,不断地扩展各个兴趣的深度,才能发展成为一种深远的兴趣,而不是肤浅的即时兴趣。

(二)兴趣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由此可知,兴趣就是主动性。赫尔巴特的兴趣教育思想启示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一开始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它会督促学生将其付诸于行动。只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其主动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确认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意识,这样才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

(一)赫尔巴特课程观

1.兴趣的分类

赫尔巴特首先将兴趣划分为经验与同情两个部分。后来,他又根据经验和交际以及教学中历史的、自然科学的这两条主线将兴趣划分为六个方面。分别是: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宗教的兴趣。这六个方面的兴趣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这六方面的兴趣需要经过后天的培养才能实现内化。

2.课程的设置

课程内容的设置既要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要有利于提高审美的能力。赫尔巴特依据多方面的兴趣划分了较为全面的课程内容,既包括人文社科的内容,也包括自然科学的知识。一旦课程内容的设置有失偏颇,学生就会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保持沉默,甚至还会表现出对抗情绪。

(二)培养多方面兴趣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赫尔巴特的兴趣教育思想启示我们,教育要尊重个性,不能把教师和家长的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其次,不能过分强调某些科目的重要性和次要性。为了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受到过分抑制,课程的安排还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来进行特殊的设置。比如学前阶段以想象力丰富的活动课程为主,小学阶段以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为主,中学阶段以引导学生探索各学科的知识为主,大学阶段在多方面兴趣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就可以开启自主创新的道路。这样的安排即可以保证学生能力的平衡发展,也可以找到一个中心兴趣,在这个兴趣的推动下有所创新。

三、教学方法

(一)赫尔巴特教学观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培养多方面兴趣的主要手段。他把教学阶段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会表现出专心、审思、探究和行动四种兴趣的境界。兴趣的最低境界就是专心,一般表现为对某一个事物的注意。审思活动是多方面兴趣的必然要求。多方面的兴趣必然有多个专心活动并存在一定次序,这种多个专心活动的联系就组成了审思。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随着探究的深入就会出现很多新的兴趣和新的专心的活动,新的丰富的审思活动也随之产生。探究目标实现以后,必将激发更大的兴趣,从而要求转变为行动,表现出积极的能动性。赫尔巴特通过在兴趣状态下,分析由专心与审思活动的交替所引起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说明了这四个教学阶段划分的内在逻辑。

(二)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创新教育的保障

真正意识到兴趣在教育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对于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赫尔巴特的兴趣教育法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利用这四个阶段不同的特点,调整教学侧重点从而提升教学实效性。在讲授新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其主动思考。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概括,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同时所学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面上,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促使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何旭明.从学习兴趣看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相通性[J].大学教育科学,2007(2):27-32.

[2]姜文郸.赫尔巴特兴趣教育思想之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0.

[3]李建忠.赫尔巴特兴趣教学思想的构架及其运行机理[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2,11(6):127-130.

许倩(1992-),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大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文恺(1993-),女,汉族,山西吕梁人,大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G521

A

1006-0049-(2018)01-0118-01

猜你喜欢

专心马克思主义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专心练习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专心的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