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科学发展观中的人文底蕴

2018-01-25魏江慧蔡普民

山西青年 2018年1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类科学

魏江慧 蔡普民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387)

浅析科学发展观中的人文底蕴

魏江慧*蔡普民*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387)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要把握好两点:一是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它的本质和核心,二是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和要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中的人文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类的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人文精神

一、科学发展观中的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通俗的讲就是“发展为谁”、“发展依靠谁”以及“发展成果由谁享”。科学发展观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价值论的高度回答了科学发展的核心问题,反映了科学发展观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价值取向。

(一)科学发展观人文精神的科学内涵

人文精神的基本定义:既要尊重人的价值,又要尊重精神的价值,但无论怎样人都是放在第一位的。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的主要表现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进行维护、追求和关切。因为人文精神高度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所以也格外重视人类流传下来的各种积极的精神文化现象,人类的理想人格在全面发展中实现了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它更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放在了最突出最重要的位置。

(二)科学发展观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

“以人为本”一词源出于2500年前的《管子》一书。管子说:“夫霸王之所始,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2]在这里“以人为本”,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需求、促进人民群众全面发展,这也是科学发展的目的。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依靠力量。具体来说,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能够逐步得到改善;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这些基本的人权都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在个人素质发展方面,例如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公民的身体健康水平等等,都可以得到改善和提高;我们所要营造的社会环境,是人人平等的、是人的聪明才智可以充分发挥的。以人为本是贯穿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的根本理念,这也是科学发展观最深厚的人文底蕴。

二、以人为本理念何以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马克思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者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能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就是因为它把以人为本确立为自己的核心观念,这是人文精神在科学发展观中的集中体现,也是中西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成果。

(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了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学说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则里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也是构成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哲学基础。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们通过社会活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建立的各项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归根到底都只是手段和中介,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实现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解放。在马克思看来,“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1]

(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

马克思指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具体来说就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根本追求,树立了科学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所要追求的是一种又好又快的发展模式,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更要兼顾发展的质量,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所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些基本关系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处理好,实现他们之间的协调发展。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去实现可持续发展,从具体方面来讲,就是让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能够协调;从宏观上讲就是要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够和谐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处于一个核心的地位。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思想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长远的、整体的利益提出来的,突破了只关注到眼前的、局部的狭隘眼界。发展是不是可持续,发展是不是和谐对于自然界来说,都是无所谓的东西。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需要人类自己去维护,如果人类今天只看到了眼前的局部利益而不顾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终有一天人类也将会步恐龙的后尘。可见,人类必须坚持正确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坚持有利于人文精神培养的科学理性,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谋求可持续性发展。今天我们追求的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睦相处,未来中国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这些领域的全面进步。

[1]马克思著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01.

[2]庞正元.科学发展观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3.

魏江慧(1992-),女,河南林州人,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蔡普民(1964-),男,河南洛阳人,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D261.1

A

1006-0049-(2018)01-0111-01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类科学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类第一杀手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点击科学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科学大爆炸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