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牛津大学的改革运动

2018-01-25

山西青年 2018年1期
关键词:牛津大学牛津皇家

李 蓓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试论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牛津大学的改革运动

李 蓓*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1833年,一些学者和导师发起了一场宗教复兴运动,牛津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牛津大学的改革。但是,随着伦敦大学及其他城市学院的兴起,牛津、剑桥大学独霸英国高等教育的局面被打破了。1850年,英国拉开了政府干预高等教育的序幕。随着三次皇家调查委员会和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展开,牛津大学逐步从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走上了传承与创新的改革之路。

牛津大学;牛津运动改革;议会法案

19世纪初,英国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生产力。但是,这种生产力没有为英国带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①反而造成了英国社会的两极分化。1832年,政府通过了议会改革法令,开始积极干预经济,实行义务教育等。从19世纪初期开始,英国议会成立了16个中央级委员会,协助政府调查各方面的社会问题。1899年中央教育委员会成立,英国终于出现了全国统一的教育行政机构。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初是英国教育改革较为活跃的时期,也是国家干预大学教育的新阶段。

一、牛津运动及其影响

据统计,1760-1851年英国总人口增长了近三倍,并因此出现了英国历史上的“人口革命”。但这个时期牛津大学的入学人数一直呈下降趋势。②大学入学人数的减少与工业革命的发展不相协调,牛津大学处在时代转折的风口浪尖上。与提倡科学教育相反,宗教复古思潮从其他方面催生了牛津大学的改革。

牛津运动兴起的最直接原因是政府对教会的世俗化。1828年托利党政府取消了《公职人员宗教考试法案》,允许天主教徒和非国教徒进入政府部门担任公职。1829年又通过了《罗马天主教徒解禁法》,法案赋予了天主教徒以公民权,减少或取消针对天主教徒的限制。而牛津大学有人称解放天主教徒是对英国国教会的背叛。此外,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新知识即纽曼所称的“自由主义”,它提倡的理性智慧、教育和文明将治愈人类所有的邪恶和痛苦等观点对牛津运动的学者也有很大冲击,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宗教才是世界上最令人敬畏的和最为严肃的个人事情。这是牛津运动发起的深层次原因。

针对1833年政府通过的《教会财产法案》,约翰·基布尔发表演讲,他大声呼吁教徒们要意识到英国国教会所面临的危险,号召人们拯救国教会。牛津运动者主张的是恢复基督教早期神学家们的理论,重建教会昔日的权威和早期传统,保留罗马天主教的礼仪。他们认为,一所大学专门的工作不是如何去发展科学,而是虔诚地从精神上培养心灵,这种心灵将会正确地履行任何一种上帝根据自己的旨意指派给他们的义务。③

纽曼认为,大学是传授知识之所,旨在培养学生。他反对洪堡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思想,认为大学应该提供普遍完整的知识教育。在其影响下,伦敦大学学院在保守势力的反对声中艰难诞生。以科学教育为宗旨的大学和以宗教教育为宗旨的大学展开了竞赛。自19世纪50年代起,城市学院蓬勃兴起,促使牛津和剑桥大学进行改革。

二、皇家调查委员会与大学改革

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期,牛津大学陷入为期百年的“冰河期”,大学发展停滞不前,大学不得不依靠外力开始进行改革。1837年,拉得纳勋爵指出:“大学的学院错误地解读了他们的院规,滥用了所获得的捐赠,因此要求成立一个皇家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④为此,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国议会先后成立了三个皇家调查委员会对牛津大学进行调查。

1850年8月31日,英国议会成立了第一个皇家调查委员会,开始对牛津大学及其学院的运行状况、学科课程以及财政收入进行调查,并出台了《1854年牛津大学法案》。首先改革的是学院院士制度。法案规定:院长职位应该根据个人能力和对职位的适切性进行授予。法案要求有限制地取消院士选拔的诸种限制,推行开放竞争制度。这次改革打破了英国国教在大学的垄断地位,允许非国教人士入学并取得学位,加强了导师制的地位,公开竞争、考试选拔的制度使学术职称向所有的教师开放,为教师专业化打好了基础。⑤改革后的牛津大学结束了学院院长寡头制的统治,教师参与大学民主管理的机制有了保障,教学的中心从学院回归到大学,部分现代学科开始进入教学计划等。1871年,英国国会通过法案,正式废除学生获得学位之前必须参加宗教考试的规定,而在此前,牛津和剑桥仍然是国教会牧师的培养机构。这个法案标志着英国国教失去了在大学的垄断地位,也标志着社会各界人士对大学的干预取得了进展。

为清楚了解牛津大学及其学院的财产和收入情况,以确定大学的经费是否都用于教育目的,1872年2月英国议会成立了第二个皇家调查委员会,颁布了《1877年大学改革法》,也称《大学财政法案》。委员会要求每个学院都由七位委员会成员和三位学院代表共同组成宪章修改委员会,他们鼓励各学院初步建立起一套统一的薪金标准。在退休金金额方面,各学院院士都可在服务30年后每年领取400英镑的退休金。退休金制度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院士的职位获得不再只局限于牛津毕业生。⑥其次,为了消除基础课程的重复授课,增强学院导师的专业化水平,整合学院教学资源,委员会又成立了“学部委员会”,该组织全面负责教学统一管理所有考试,实行联合讲师授课制度。每个学期,教授和讲师所授的课程都要提前公布出来,以便提高讲座的效率。⑦最后,设立大学高级讲师职位。1877年,皇家委员会增设大学副教授职位。⑧通过这些改革,教学人员的专业地位逐渐得到了满足。这次改革尽可能地平衡了大学与学院收入的差异,相关专业人员从中受益,还为硬件设施的维护提供经费支持。对学科进行重组,使整个教学领域朝着实用的方向拓展。

第三个皇家调查委员会成立的背景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牛津大学造成的影响。战争不仅使牛津大学在人力和物力上付出了巨大代价,还使其在战后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这些困难靠牛津大学现有的资源无法解决,大学便在1919年正式向政府提出援助申请,成立了第三个皇家调查委员会。该委员会下设三个分委员会:牛津大学委员会、剑桥大学委员会和地产委员会。⑨英国议会通过了《1923年大学改革法》。该法案修订了七日委员会和全校教职员大会的章程,设立了总学科委员会,重组大学财务委员会,成立房产会计法定委员会和跨学院校内会计委员会,设立了大学讲师职位等。1923年法案加强了政府对大学及学院财政状况的监督,督促大学采取更加民主的管理模式,全校教职工大会担当起管理大学事务的责任而不受大学评议会的干预,学科组织在此基础上得到拓展和加强。通过这次改革,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得到了实质性的资助,教师和学院院长的任职年龄受到了限制,大学建立了一个开放的退休基金。

通过上述三次皇家调查委员会的努力,牛津大学分享了部分权利,并逐步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同等关系。随后几届的英国政府都一致认同,无论是在机构管理上,还是在情感应对方面,牛津大学都为将来的自我改革表现出足够的灵活性。也是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到20世纪中期,牛津大学以其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和高水平的学科而奠定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牛津大学也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繁荣发展阶段。

注 释:

①黄伟合.英国近代自由主义研究——从洛克、边沁到密尔.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6.

②Rosemary Day.The Social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in Early Britain.London:Longman Groups Limited Press,1992:196.

③王晨.牛津、牛津运动与纽曼.清华大学研究,2005(6):43.

④John Prest.Th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Oxford Universit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63.

⑤A.J.Engel.From Clergyman to Don:the rise of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in Nineteenth Century.Oxford:Clarendon Press,1983:175.

⑥A.J.Engel.From Clergyman to Don:the rise of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in Nineteenth Century.P162.

⑦同上,P171.

⑧同上,P186.

⑨Brian Harrison.The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Vol.VIII.Oxford:Clarendon Press,1994.32.

[1]A.J.Engel.From Clergyman to Don:the rise of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in Nineteenth Century.Oxford:Clarendon Press,1983.

[2]Basil Willy.Nineteenth Century Studies.London:Chatto&windus,1995.

[3]Brian Harrison.The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Vol.VIII.Oxford:Clarendon Press,1994.

[4]JohnPrest.Th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Oxford Universit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5]Rosemary Day.The Social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in Early Britain.London:Longman Groups Limited Press,1992.

[6]程西筠.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中国英国史研究会英国史论文集.北京:三联出版社,1982.

[7]黄伟合.英国近代自由主义研究——从洛克、边沁到密尔.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王晨.牛津、牛津运动与纽曼.清华大学研究,2005(6).

李蓓(1992-),女,汉族,甘肃庆阳人,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国史。

G649.561

A

1006-0049-(2018)01-0084-02

猜你喜欢

牛津大学牛津皇家
得造天物 皇家园林艺术
皇家游泳池
千年等一回!牛津大学女生录取人数首超男生
旅行者,饶了牛津吧
加拿大皇家空军
牛津大学为何不办校庆
宅假期
是什么让牛津大学不办校庆
丹麦皇家图书馆
烧烤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