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朝上海的海盗

2018-01-24周允中

寻根 2018年6期
关键词:海运海盗上海

□ 周允中

两汉之前,据《史记》记载,松江府是“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的地区。唐朝时期,上海的市区还是汪洋一片,陆地尚未完全形成,据文献记载,那时把华亭县的东部海面统称为“华亭海”,如今上海市区的一部分就在其中。唐开元元年(713年),筑海塘,使得土地“免于海水渍浊”。唐天宝五载(746年),在今天青浦东北的松江南岸设置了青龙镇,《云间志》说:“镇之得名,莫详所自……昔孙权造青龙战舰,置之此地,因以名之。”天宝十载(751年)设置华亭县,县治就在今天的松江。在北宋的时候,青龙镇因为松江下游日益淤浅,逐渐丧失了长江口主要港口的地位,往来的船舶移泊在上海浦的西侧,即今天小东门十六铺的地方。由于贸易中心的下移,使得这里开始形成了上海早期的居民点。两宋时期,吴淞江下游两岸有着众多的河浦,河浦上星散着许多村落,一些居住在上海浦两旁的渔民,逐渐形成了几个大的聚落,后来这一带设置酒务,因为地近上海浦,故名上海务。所以,最早称呼的上海,实际是一个酒务的聚落(居民点)。据史料记载:上海为秀州的十七务之一,“务”是当时官府设立的税收机关的名称。上海设立务时,就叫“上海务”。当时的上海归属秀州府(嘉兴)的华亭县。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在此正式建立镇治,就叫上海镇。明嘉靖的《上海县志》记载:“迨宋末,人烟浩穰,海舶辐辏,即其地立市舶提举司及榷货场,为上海镇。”南宋末年到元初,上海已经是一个户口众多、商贸繁荣的集镇了。至元年间,上海设有市舶司,管理中外商船和货物征税等事项,官署就设在今天小东门方浜南路的光启路上。至元二十八年,“分华亭之上海为县”,划出华亭县的五个乡(即东北境内高昌、长人、北亭、新江、海隅)二十六保,正式建县,治所设在原来的上海镇上。这时,上海县居民有六万四千户。

人们难以料想的建县功臣却是两个海盗。一个叫朱清(1236-1303),字澄叔,崇明西沙人,原为杨姓家奴,因为不堪杨的虐待,竟然杀主夺妻,避迹海上。后来结识了张并结拜为兄弟,开始贩运私盐,不久,又因为官府的追捕,一起沦为海盗。不过有此因缘,却也熟悉了南北海运以及远近海域各个岛屿的门户,成了上海海运事业的奠基人。张(嘉定八都新华村人,今浦东新区),幼年丧父,随母乞食,平时酗酒赌博,乡人视为无赖与恶少年。稍长,膂力过人,跟朱清贩卖私盐,并且称雄海上。后来,元军攻陷宋都临安(今杭州),这两个人都投降元朝,分别当上了金符千户,并且不断得到擢升。他们能够获取官职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帮助元朝都元帅张弘范攻取崖山,消灭了宋政权,同时又随东征军远征日本、南越、爪哇(印度尼西亚)等地,为元朝向外扩张势力效力;其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他们负责包运江南的漕粮,由海路直达大都(元朝京城),供给蒙古人的食用,解决了蒙古人定都北京后粮食不敷使用的忧患。对朱清、张两人事迹,最早披露的是元代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

宋季年,群亡赖子相聚,乘舟钞掠海上,朱清、张瑄最为雄长,阴部曲曹伍之。当时海滨沙民富家以为苦,崇明镇特甚。清尝佣杨氏,夜杀杨氏,盗妻子货财去。若捕急,辄引舟东行,三日夜,得沙门岛。又东北,过高句丽水口,见文登、夷维诸山。又北,见燕山与碣石。往来若风与鬼,影迹不可得。

据史料说,蒙古人后来之所以放弃大都,退回漠北,根本原因是由于漕粮海运断档,日益膨胀的京师人口以及庞大的官僚集团所需的衣食日用无法仰仗富庶的江南地区供应。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左丞相伯颜平定江南以后,曾经授命朱清和张将宋朝皇库之中的图书典籍,从太仓浏河口出发,经过崇明入海运送抵达大都,所以,元政府便认为海运也是一件可以办得到的事情,于是就委托他们两人处理。张和朱清受命之后,根据海运的特点,建造了平底海船六十艘,载粮四万多石试行海运,由于风急浪高,缺少通信导航设备,风信失时,再加上初次航行路途不熟,只能沿着海岸线,摸索前行,所以一直逡巡拖延到第二年才抵达直沽,也因此功绩受到了元世祖的嘉奖。另外,航路上多有沙滩,平底船却能够出没在这些沙洪之中,所以后人就将这种海船称为沙船(又一说船似沙鱼,故名)。朱清后来又经过考察,开辟了新的航线。由于有了过去的经验,再加上将原先弯弯曲曲的线路截直,缩短了航程,只要风水顺利,不到旬日,运粮船就可以抵达直沽卸货。此后四十六年间,共海运漕粮八千三百万石,有了这样的功劳,再加上这两人对元朝的曲意逢迎,这两个海盗出身的上海人,就不断受到元朝的拔擢,朱清官至大司户,江南行省左丞,张也升为海道运粮万户,江浙行省的参政知事。这两人都获得了元朝政府所赐的钞版,可以自印宝钞,享有发行纸币的特权。据说在北京通县有个张家湾,就是元政府为了表彰张,将漕粮通过海路运抵大都附近的内河码头命名之。当然,漕粮海运也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粮船一旦遇到风浪,难免漂溺沉没,限于当时的条件和能力,平均每运一石就要损失二斗六升左右。朝廷曾经责令张等运粮官负责赔偿,后经中书省官员为他们说情开脱,才准予部分豁免。漕粮海运兴起后,促进了南北货物的交流,上海成了漕米的集散中心,建造有宽敞高大的太平粮仓,而且江南数郡船商与日本的贸易船只也大多由上海起航,出口布匹、瓷器、丝绸,进口珠宝、香料、药材。舟楫交通,兴旺发达。朱清、张两人因为开创海上运输,发展和推动对外贸易,促使上海地区迅速繁荣昌盛(当时上海一个镇就设有市舶司、商税局、万户府、巡检司、水驿、急递铺等各种衙门和机构)。所以,有的史书上说,他们俩是上海这个城市的奠基人。

元朝的上海县是松江府治下一个繁盛富庶的地方,那时在县尹的头上还有两个监官,一个叫总管万户,一个叫达鲁花赤,前者为副职,由汉人担任,后者为正官,由蒙古人担纲,实际上整个上海县城的大权全部掌握在正监官达鲁花赤手中。

那个和张家争吵的曹宣慰也是上海附近一个凶狠的土豪,蒙古人称其为“富蛮子”,乡民因为长期受其迫害,曾经送过他一副对联,内容是:

雪洒荒郊,自占田园能几日?

烟迷旷野,黑漫天地不多时。

可见,当地的百姓对他是何等的憎恨,而这些鱼肉百姓、为虎作伥的海盗、恶霸也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元朝末年上海附近,又有两个海盗出身的恶霸,一个叫朱轸,一个叫管国英,也是横行一方,颇有家私,可惜不知珍惜,竟然为了伐割荒滩和河荡里的茆草发生争端,以至爆发械斗。从此两家立下规矩,凡属于这两家的农户,不准进入对方的地盘,一旦被抓住,立即放到柴草堆上活活烧死,致使两下附近的农民不能够跨越雷池半步。因此,附近的老百姓对于这两个土豪劣绅怨恨不止,相继向地方官告发这两个江洋大盗在海上抢劫漕粮和货物的罪行,达鲁花赤闻讯以后,立即下令将此两人打入死牢。这两个劣绅死到临头还不忘旧恨,不仅相互贿赂官府,还互相检举揭发对方,希图使自己避祸,让对方遭殃。结果,罪行越揭越多,罪名也越来越大,不但没有讨好官府,反而被官府充分掌握了把柄,最后都被杀头了事。

猜你喜欢

海运海盗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欢迎订阅《世界海运》(月刊)
上海之巅
天价海运为哪般?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海盗
“海盗”变身暴走狂
我才不想当海盗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