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汉官员的问责

2018-01-24孙方一

寻根 2018年6期
关键词:懒政丞相西汉

□ 孙方一

官员问责,古已有之。据《史记》记载,三皇五帝时期,鲧治洪水不力,于是帝尧“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可以说开了古代官员问责的先河。西周时期,官员已经有了明确的责权分工,如最尊显的三司——司徒、司马、司空就各职民事、军务和监察。及至秦汉时期,官员管理制度更加完备和成熟,问责也开始常态化。作为封建制度的滥觞,西汉官员问责对后世影响深远,了解西汉官员问责,有利于理解中国古代官员问责的流变。

懒政怠政

居官者怠之祸人,甚于贪酷。贪腐固然动摇社稷,但古人认为,懒政怠政对百姓的伤害更大。懒政怠政是一种消极或者不作为的工作态度,这种态度往往会直接损害百姓的切身利益,长此以往,影响恶劣,故对国家伤害巨大。据史料记载,西汉已经明确有对官员懒政怠政的问责。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北出萧关到新秦中行猎,见新秦中一带有的地区千里之中竟没有设置亭障,便将北地太守及以下有关官员处死。查西汉亭的主要职能有三种:一是警戒和治安,二是邮驿和馆舍,三是一般民事。颜注引臣瓒曰:“既无亭侯,又不徼循,无御边之备,故诛北地太守。”北地郡治今甘肃庆阳,西汉时,此地属边疆地区,与羌人相邻。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十里一亭”是标准配置,但北地却千里无亭,显然说明北地太守不作为,不作为的后果很可能是连外族入侵都不知道,更谈不上防御。边疆重镇,兹事体大,因此汉武帝非常生气,将其处死。建元年间,时任丞相的卫绾“以景帝病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汉书》)。卫绾侍奉文、景、武三代皇帝,深受汉初黄老无为思想的影响,一生慎守职位,既无拾遗补阙之功,更谈不上兴利除弊之绩。汉景帝临终前,很多无辜下狱的官员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卫绾身为丞相未能负责申冤,被免去相职,也在情理之中。看来所谓“无为之治”不是真的无所作为,也并不能成为懒政怠政的理由。等到“外儒内法”的汉武帝即位,终于结束了“黄老政治”时代,以不作为将他彻底免职(据说卫绾去世后,谥号哀侯)。

“尸位素餐”这个词向来为大家所熟悉,作为懒政怠政的代名词,其实也起源于西汉的一则故事。汉成帝的丞相也是他的老师张禹,位高权重,却饱食终日,不问政事。朝臣意见很大,但是慑于他的权威,敢怒而不敢言。杜陵令朱云为人狂直,向皇帝弹劾,说他“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汉书》),请求皇帝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以此来劝勉其他人。结果汉成帝大怒,要杀朱云,在左将军辛庆忌的劝解下,才饶了朱云。虽然参奏张禹不成,但“尸位素餐”这一成语却流传了下来,形象地讽刺了白吃饭、不做事的官僚形象,为后世对官员懒政怠政的问责提供了一面镜子。

用人失察

西汉时期,官员选拔制度是考察与推荐相结合的“察举制”,而且特别规定察举失实,官员需承担责任。汉元帝时期,平原侯张勃因自己过去推荐的陈汤犯罪,“勃坐削户二百”,不仅减少了二百户的食邑,而且张勃死后,也因为这个错误谥号为缪侯。元鼎五年,五利将军栾大奉命入海寻找神仙老师,而栾大“既而不敢入海,之太山祠”。回来还谎称见到老师,“上使人随验,实无所见”。(《资治通鉴》)汉武帝以“诈骗欺罔”之罪将栾大判处腰斩。当初栾大的推荐人乐成侯丁义也因举荐失察被弃市。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对此事曾有评价称“义既诛,大臣弗敢荐方士者,畏诛而自不敢尝试也”。肯定汉武帝此举的作用,彻底断绝了某些大臣为迎合武帝迷信神仙而推荐方士之路,赞叹“故刑赏明而佥壬戢。武帝淫侈无度而终不亡,赖此也夫”(《读通鉴论》)!举荐失察会被问责,用人失察也会被问责。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因为丞相长史朱买臣等人的诬陷,张汤被强令自杀。死后家产不足五百金,都是得自皇帝的赏赐,没有其他产业。汉武帝知道后,将三位长史处以死罪。长史为诸吏之长,其职无所不监,主管相府的各类事务。作为丞相的重要属官,长史诬告大臣,丞相庄青翟自然脱不了干系,也犯了用人失察之罪,被下狱问责,最后被迫自杀。西汉对举荐与用人失察问责非常严厉,小则丢官罢爵,大则处以极刑。也正因为如此,西汉对官员的举荐与任用都比较谨慎,特别注重官员的能力与德行,再加之制度化的考核,极大地杜绝了弄虚作假、用人腐败等问题。

连坐问责

连坐指一人犯法,其家属、亲友、邻里等连带受处罚。连坐起源很早,夏商周时期就有连坐制度,到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连坐制度的规定更加残酷而严密。西汉文帝即位之后,认为连坐不合理,因此“尽除收帑相坐律令”(《汉书》)。汉武帝以后,则又恢复连坐制度,官员多因亲戚朋友犯法而被牵连问责。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公孙敖坐妻巫蛊腰斩”(《资治通鉴》)。因妻子参与巫蛊案件,公孙敖连坐全家被杀。所谓巫蛊,就是祈求鬼神害人或运用什么歪门邪道害人的行为,在迷信盛行的时代,使用巫蛊害人是重罪,西汉法律对巫蛊行为多是严加惩治。因此,公孙敖全家因妻子巫蛊案件牵连被灭也就不足为奇了。除被家人牵连以外,官员还可能因为朋友而连坐。曾任光禄勋的平通侯杨恽因被免官后内心不服,回到家中宾客满堂、饮酒作乐,因而被人控告骄傲奢侈、不思悔过,被腰斩弃市,除妻子等亲属受到牵连外,“在位与恽厚善者,未央卫尉韦玄成及孙会宗等,皆免官”(《资治通鉴》)。面对好友孙会宗的劝慰,杨恽在《报孙会宗书》中讽刺挖苦皇帝,汉宣帝看后大怒,判以大逆不道罪,全家被诛,与杨恽生前交好的官员也都同时被罢免。另外,官员还可能因为上级被牵连连坐。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昌邑王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仅27天,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依旧回故地巨野做昌邑王。但追随刘贺的臣子就没这么幸运了,“昌邑群臣坐亡辅导之谊,陷王于恶,光悉诛杀二百余人”(《汉书》)。因被指责没有教导好昌邑王,其臣子二百多人被连带问责。连坐制源于加强君主专制,对人民控制的强化,所谓“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商君书》),主要是针对老百姓的,其进步合理性有限。但是,西汉王朝把它推广应用于政府官员的管理,提醒官员恪守本分,不能与不法之徒同流合污,并且要互相监督,而他人出现问题,或者藏匿他人的罪行,是要承担责任的,从而使官员时刻保持警惕,这对于维护整个封建制度,还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猜你喜欢

懒政丞相西汉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一幅西汉伏羲女娲图像
西汉
西汉玉器的鉴定
大小相形,巨细反衬——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宰相和丞相不是一回事
宰相和丞相不是一回事
从严治党之下,“懒政”怎么办
论公务员勤政建设的重要性
“懒政”也是一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