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窥藏族声乐作品的美学意蕴

2018-01-24尼玛拉毛

黄河之声 2018年17期
关键词:藏族技法声乐

尼玛拉毛

(原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甘肃 兰州 730000)

通过对藏族声乐发展历史的了解,我们不难发现藏族的很多声乐作品都与宗教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早期的藏族音乐更多地是作为祭祀的工具,人们通过音乐的演唱,表达自己内心对于神明的崇敬之情。藏族的声乐作品中也蕴含着藏族人民对他们世界观与价值观的体现,作品中也有对于哲学思想的感悟。这同时也为我国藏族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个正确的审美方向。

一、藏族声乐作品的审美趋向

不同地域民族音乐风格的形成于当地的自然环境、语言韵律特点等方面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不同地区的声乐作品不管在演唱风格上还是具体的发声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藏族的声乐作品都具备了“永恒”的快乐这一审美特点。在藏族的民歌之中,大部分作品的基调都是以欢乐为主,很少有比较悲情的作品,甚至是在藏族戏剧节目中,其结局也都是圆满收场的。这样的审美趋向并非偶然,这与藏族人民长期的生活环境、乐观坚毅的民族性格有关。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候恶劣,藏族人民长期在此居住除了面临自然环境的考验之外,更多地是在有限改造之后的“妥协”,只能服从于自然的安排。但出人意料的是这样的生存方式并没有让他们悲观厌世,而是让他们愈发的乐观坚强。因此,我们所了解到的藏族声乐作品中,大都是歌唱美好生活的,欢庆丰收、赞美爱情,很少有悲天悯人的因素存在。这种审美趋向也成为藏族声乐作品的重要的审美标志,人们会不自觉的被声乐作品中的情绪所感染,对于作品中所表达的情绪也深有感触。

二、藏族声乐作品中的“音乐美”

声乐作品中的音乐之美承载着作品语言内容与情感的对接,他是音乐呈示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声乐作品的诠释过程中,对于音乐美的体现需要依靠声乐演唱者对歌曲风格特点的表达。而每一种音乐风格的作品也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演唱技法来完成的。

在很多藏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中,都有对装饰声的运用,如前后倚音、颤音、滑音、波音等,这些装饰音的使用可以增强作品的音乐表现力,使作品的呈现更为生动,也可以让旋律更具美感。藏族民歌的演唱分很多唱法,每一种唱法在具有藏族民歌共性特点的基础上,每中唱法又有着可以代表自身风格的特殊演唱技法。这些演唱技法的使用使作品的艺术风格得到了更完美的呈现,对民族歌曲的风格、内涵、色彩、形象以及情感表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藏族传统的民族声乐有着独特的美学意蕴。

如牧歌中常用的“椿盖”技法,一般会出现在作品旋律音的最高点,随着旋律的下行,在最后一个自由延长音上结束。在牧歌的演唱中,不同的演唱者都会有自己演唱特点,演唱者也会根据作品表达的不同在演唱中加入一些即兴发挥,这也使作品的表达在共性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表现元素,展现出民歌作品的个性美。“椿盖”在歌唱中对于真假声的转换运用,又使作品中浓郁的藏族民族特色体现出来,增强了牧歌演唱中的意境美。此外,藏族的歌舞艺术形式康谐的演唱中会用到“悠盖”的技法,在演唱中可以增加音乐的旋律发展;在藏族的堆谐、囊玛等藏族音乐中会运用到“镇固”技法,这种演唱技法的运用会在效果上追求一种装饰上的若有若无的效果,这样可以使作品表达的意境更为含蓄、委婉。它的运用使作品的风格可以在演唱中获得更充分的展现。不同演唱技法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在歌曲的演唱中进行具体的运用可以使作品的声音、情感、意境表达更为淋漓尽致,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音乐美”。

三、藏族声乐作品中的“语言美”

声乐作品中的语言可以使作品的内涵表达更为清晰明确,不同民族的语言也是民族声乐作品中的特点所在,不同地区的语言在作品的呈现中就会显示出明确的地域归属倾向。语言的抑扬顿挫也可以在音乐语调上影响作品的风格色彩表达,这也就构成了音乐作品中不同的地域性、民族性色彩。在藏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中,语言的轻重缓急,对歌曲表达的力度、音高以及时值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藏族地区的语言特征会相应的影响到音乐作品中的模式呈现。

在藏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中,藏族的语言文化与口语习惯结合使民歌的歌词带有一定的民族性格,这也使得藏族民歌的呈现更为具体和生动。在藏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中,语言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语言决定了声乐演唱中的行腔特点,不同的音调在声乐演唱中与不同的歌词相对应进行演唱处理,这不仅可以体现作品的情感表达特点,还代表作藏族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呈现。藏族声乐演唱中的语言性不单单指发声的语调,它从词意、韵律、情感语气等方面构成作品的整体风格,显示出作品的“语言美”。这里的“语言美”在演唱中会要求运腔、咬字的流畅自然。在进行装饰性演唱技巧的运用时,旋律与歌词之间的表达要更为明确、清晰,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作品的美学特点。

四、藏族声乐作品中的“艺术美”

声乐作品本身就是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歌曲的演唱中,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衬托的关系,只有两者在共存关系上达到了和谐统一,那作品的“艺术之美”就得以实现了。在藏族声乐作品中,音乐美和语言美是齐美学意蕴呈现的两大重要因素。在作品的演唱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歌词来配合旋律表达作品主旨,仅有旋律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是不具体的,就会影响作品的具体表达。那另一方面,如果仅有歌词的陈述,缺乏好的旋律的烘托,那作品的感染力就会大受影响,其艺术内涵的表现也就大打折扣了。两者要想“共赢”,就得在作品中进行恰到好处的融合,这样藏族声乐作品才能显示出自身的风格与特色。在藏族声乐作品的美学价值提现中,风格的呈现实际上是作品的表现形式,它可以使作品的情感表达更加形象与深刻。在民族音乐不断地的发展与积累中,藏族声乐作品地音高、节奏和作品的行腔、咬字中不断地传承。藏族声乐演唱中的语言与声音是通过情感的表达进行对接的。演唱者通过声音的技巧与咬字行腔将作品的内容呈现出来,达到“声情并茂”的演绎,这也是藏族声乐最理想的表现形式。

随着藏族音乐的不断发展,现在也有很多非藏语类的藏族歌曲,如:《天上的西藏》、《青藏高原的菩萨兵》、《甘巴拉》等作品,虽然并没有采用藏语歌词,但是并没有影响歌曲的藏族风格体现,从这些作品的曲调、节奏等方面的因素,我们已让可以清楚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藏族风格。在原有民族风格的基础上,融入民族文化,也会使作品的呈现更加具有艺术张力。通过对藏族声乐作品的美学意蕴分析,不仅更深刻的了解了藏文化的音乐呈现方式,也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到藏族声乐作品中美学价值的体现。

五、结语

藏族声乐作品的发展是历经了很多年的一个艺术宝藏,藏族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特殊思想是由藏族音乐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决定的。作品中通过不同的角度对藏族人们的地域文化、思维方式、心理特征以及表现方法等因素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在当今社会中,随着文化的多元发展,藏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以其独特的美学意蕴以及情感表达方式,一直为世界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藏族声乐作品中的美学内涵,促进藏族民族音乐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藏族技法声乐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中国画技法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