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策展人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与发展

2018-01-24黄海蓉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策展艺术品艺术

黄海蓉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独立策展人”这个概念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行业情境下,独立策展人开始了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职业探索之路。随着后来艺术行业逐步市场化发展,策展人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以其特殊的使命和职业素养,不断去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将优秀的艺术家从工作室推广到社会公众视野,将日常生活中缺失的文化理想和现实精神结合起来;通过与艺术家的深度合作,以艺术展览的再创造方式,转化作品绘画语言上抽象的技术表达,导入关于文化艺术形式语言的思考,进而实现关于展览身份价值和艺术家个体身份价值的深度思考。然而中国的独立策展制度远未形成,一方面是良莠不齐纷繁芜杂的策展现象,一方面是在机遇和挑战中以职业精神在不断促进着中国当下艺术的发展,策展人既要通过多方渠道解决自身的生存之道,同时又要坚守艺术的高地,胸怀文化发展的战略格局与身份意识。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不断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成为内核。艺术的发展成为精神领域和人文价值提升的领地,中国的当代艺术既需要独立健康的发展,也需要走出去与国际社会发展并轨。本文立足于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背景,通过借鉴国外独立策展制度与经验,主动考量中国独立策展人在当今艺术界的发展状态,其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独立策展人的概念

1.独立策展人的概念与发展

独立策展人是一种社会属性的学科身份。论文研究出现的“独立策展人”是由“Curator”衍生为“Independent Curator”最后确定为中文“独立策展人”。“Curator”译为“策展人”,其原本的意思是指在博物馆或者美术馆中负责艺术藏品的保管研究、陈列策划的各级不同的管理人员,其最显著的特征表现在不以盈利为目来开展工作。本论文研究中“Curator”的中文意思是“展览策划者”,是指承担艺术品展览中关于主题构思、展览策划协调和整个艺术布展营业策划的从业人员。西方欧美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制度,艺术机构与社会政治体系和社会生态的关系,决定了西方社会博物馆的策展人制度。独立策展人最早出现应该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受欧洲前卫艺术兴起影响的西方世界,美国学者布鲁斯•阿尔什娜当时就撰写了《展览中的前卫:20 世纪新艺术》(The Avant—Garde in Exhibition:New Art in the 20th Century),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巴黎社会情况,许多独立沙龙非常引人注目,很多展览中的艺术品都是当时官方沙龙比较排斥的另类绘画。在推出的新展览中,新风格形式的绘画展览大量涌现,策展人从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找到了实现其价值的场所。这些展览将独立策展人的策展特点和对艺术的理解不断展示给世人。经过严格地考证,独立策展人也是这时期进入公众视线并得到发展,西方社会独立策展人的角色由此不断得到社会认可。1969年,瑞士人赫拉德•史泽曼(Harald Szeemann)策划的“当态度成为形式:作品——过程——观念——情境——信息”是当代艺术史展的重要标杆。赫拉德•史泽曼本人也因此确立在艺术展览界绝对的地位,被尊称为“独立策展人”始祖。20世纪80年代以来,独立策展人又重新展示其在当代艺术展中的重要地位,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2.中国独立策展人的定义与要素

西方的策展行业经过了系统地发展之后,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制度及相关的艺术展览策划制度,中国与西方的现实背景差距悬殊,没有明确的独立策展人的制度。因此,独立策展人在中国的形成是一个漫长且不断完善的过程。事实上,独立策展人在中国出现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他们不受任何博物馆或美术馆约束,相当于编外人员,是名符其实的独立策展人。而在中国大陆出现则又推迟到20世纪的90年代。但是,如何界定中国的独立策展人存在较大的困难,不论如何界定,必须考虑以下几因素:一是策展理念。独立策展人的学术思想和艺术理想必须具备独立的空间,展览定位清晰,明确地可理解为能决定展览的主题和艺术素材。二是独立策展人必须拥有综合统筹能力。展览分为前期策划、中期展览与宣传、后期学术研讨与公共教育,整个展览执行的过程都体现出策展人高超的综合协调能力。第三,独立策展人不受任人包括投资人的限制,虽然大型艺术展缺少资金支持无法开展,尽管如此,投资者影响策展人的策展观念极为有限,独立策展人始终掌握着展览的运营,不以投资者意志为转移。与投资者和政府部门的关系平衡,也体现出“策展人”本身的公关能力。

二、独立策展人在我国文化产业中的现状

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步入资本经济时代,策展人如何将展览本身的品质和展览后期的文化传播效应及商业价值的生产研发并置,并在中西方社会的文化差异背景中,重新解构社会的认知,形成独立策展人身份的“再认识”体验与判断,这也是对独立策展人这类复合型人才和学科交叉型人才的考验。随着我国经济总体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城市重视各种形式的展会,各种“双年展”、“三年展”随处可见,展会资源十分丰富。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让“策展”这个专业,在我国文化产业的社会发展中,以其专业的市场经纪行为规范并推动整个艺术产业的良性发展,带动产业良好的集群效应,形成更为深远的价值探索和文化力量。

1.中国职业艺术经纪人的出现与发展

由于独立策展人在展览的各种环节中扮演着中间环节的衔接角色,在商业需求中成为事实上的艺术品经纪人。后来又出现了职业艺术经纪人,从名称上分析这个职业跟艺术密不可分。其职业特征就是在艺术品市场上的中介人的角色。因为,他们实际上为艺术品商家进行交易时的中介人并由此获得佣金。鉴于中国国情,凡是从事画廊画商、拍卖行法人和艺术博览会的策展人都是职业艺术经纪人。目前,鉴定中国商业行为的主要任务是针对艺术品、艺术家和开办艺术品经纪公司。其实,他们的作用不局限于艺术品营销环节,他们是其他相关领域不可或缺的人物。市场需要优秀的艺术作品,需要专业的艺术品营销组织,也需要具备艺术鉴赏力、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相应嗅觉、具备市场营销经验的高素质人才,除此之外,也同样需要具备行业内丰厚的人脉关系和营销公关能力的综合人才。社会之所以有明确分工,其作用也是明显的,业要精于一行,事要专于一行,艺术创造者则需要专心或潜心艺术创作本身,创造出艺术精品。职业艺术经纪人则在营销、运营等领域业有所专,事有专精,完全具备替代艺术创造者,将其作品成功地实现转移能力。在中国,一些独立策展人就担当了这样的角色,依据文化产业市场需求的特点,艺术家和作品的品质及策展人的专业推广方式,通过市场的反馈,使得艺术品市场逐步有序化和规范化。

2.资本市场对中国独立策划人的裹挟

独立策展人在处理我国当代艺术的学术性与商业化问题展示出非凡的作用,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独立策展人,其中的绝大多数已经融入到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重要区域中,大多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但是,随社会发展带来的城市界限不断缩小,独立策展人常常可以在二三线城市看到他们的身影,如西安和武汉等城市就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由于社会发展多元化,独立策展人的身份和定位同样呈现多元化。大量的中国独立策展人不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也在他们的作用下,将商业运作和方法移植到艺术展览中来。从各方面综合考察策展人,当前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呈现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国屹立于世界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近几年来,独立策展人自身的口碑形象和公信力得到空前提升。今天中国的艺术发展环境已发生很大的变革,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受独立策划人的影响大量资本和商业运用到艺术领域,艺术展览的运用同样得到全面地发展。操作模式变得十分宽泛,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和多渠道化思维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层面,艺术品展览操控变得寻常可见,策展工作是跨行业、多方位和立体化的。策展人学科背景越丰富,越能激发出不一样视角的创新型展览。独立策展机制不断得到完善,有利于策展人综合融合商业、消费、商品文化艺术间的关系。

在艺术资本化的时代里,策展人数量猛增,展览随处可见,他们每天都会存在各种形式的展览,多数已经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修养,造成了大量学术质量不高的策展人产生。所以,经常会有因策展筹划不到位甚至失控现象发生,艺术实践的严谨性被打破,策展的整体质量下滑。但从整体上看,资本来源十分充足,保证了艺术市场继续发展,策展人仍是热门职业,也是获益较多的职业者。因策展人的特殊作用,其价值观将影响到艺术作品形象。同时,值得警醒的是这种形象易受到策展人的价值取向干扰,策展人可以影响艺术作品传播速度。策展人有时也会失察,是影响艺术品正常营销售的重要因素,也会影响到文化走向的波动。这同之前的组织展出形式有着质的区别。因此,国内的独立策展人要树立现代营销理念,树立经营意识,以把握好艺术作品的学术性为前提,并通过市场的力量有效促进艺术的社会影响,通过艺术品的展示交流及活动的利益机制,遵循市场规律,推动文化传播交流和艺术的长远发展。

当下的中国,形形色色的艺术展览每天都在发生,不论是官方展览、民间展览还是商业性展览,更多体现出资本的流动性,艺术产业由资本大佬把控话语权,艺术批评家也难免受其影响。这是艺术展览饱受诟病的根源,一时无法改变。资本讲究回报,展览也要收益,批评家同样要在生存中做出抉择,而展览中的策展人离不开学术性的引领。策展人在西方地位独特,资本来源于基金会和财团及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那么,在没有专业艺术基金的支持下,民间策展的路径如何完善?我们如何把握独立策展人在整个艺术产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学术权力和执行权力?这无疑需要政府或相关机构的参与,配套相关产业政策和资金,依托行业规范机制,共同铸就艺术及艺术产业的整体发展。

三、结论

策展人制度发源于西方,面对西方强势的文化潮流与异化影响,中国需要本土策展人,且明确文化态度和身份立场,挖掘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承,把脉时下的文化潮流,为中国的艺术发展争取自己的话语权。随着中国艺术展览呈“多元化”、“开放性”,在中国社会中,独立策展人身兼多重责任,也是推广和发掘艺术家的猎手。“策展人”不是“布展人”,他不仅是身先力行的实践者,更是以新的设计陈列方式推行“头脑风暴”的思想者。策展人和艺术家共同合作,创造的是新的社会文明和时代思想,以及公共社会所凝聚的核心价值。

随着“一带一路”的资本输出和文化影响,中国在世界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文化的兴起必然预示着文明的传播,中国艺术与国际艺术的对话交流,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觉醒,以及文化艺术产业在创意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创新驱动作用。独立策展机制的形成是文化艺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文化艺术产业朝着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李黎阳. 历史真实与艺术本质[M]. 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

[2]高士明. 行动的书:关于策展写作[M]. 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

[3]吕澎. 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进程与市场化趋势[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沃尔夫戈·普尔曼. 展览实践手册[M]. 黄梅,译. 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

[5]汉斯·贝尔廷. 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M]. 洪天富,译. 北京:金城出版社,2014.

[6]莫妮卡·德玛黛. 艺术:各自为战的运动 亲历中国当代艺术20年[M]. 罗永进,等,译. 河北:河北美术出版,2008.

猜你喜欢

策展艺术品艺术
《策展哲学》
策展与时代:文化责任与学术发展第二届“策展在中国”主题论坛纪实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关于策展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纸的艺术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