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生共融
——当代语境下中国水彩画的走向探析

2018-01-24许海刚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水彩水彩画语境

许海刚

水彩画作为一个外来画种,传入中国不过百余年的历史。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中国的水彩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得到了人们的喜爱。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水彩画的兴旺如雨后春笋,全国各地热爱水彩画的群体遍地开花,各级各类的水彩画展接连不断。高层次水彩画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越来越多,很多美术学院和艺术院校都专设了水彩画系或水彩画专业。总之,无论是基础还是高层,水彩画都是呈现一派形势喜人的态势。

中国水彩画能取得今天的这种态势,是几代水彩画家辛勤耕耘的结果。但与中国画、油画等画种相比较,水彩画还多处于边缘化:创作思路狭隘,表现手法单一,与世界水彩画或其他画种的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当代语境下如何将中国的水彩画融入世界这个“地球村”,让更多的人认识、理解、认同中国水彩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

一、坚持重视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价值观的源泉,是决定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条件。加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文化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提高中国水彩画的整体实力,我们首先应该建立文化自信,要重视传统文化,在本土文化的普及上多做文章。

中国水彩画的现状,与我国传统文化在国内的普及程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要创作一件有深度、有厚度的艺术作品,作者首先要热爱自身的文化,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流融汇的过程中,如果大家不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那么大家的重心就会发生漂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自然也会加快文化工作者的生活和创作节奏,难免使一些创作走向急功近利的轨道。功利地对待文化,必然会带来创作层面的肤浅。综观我们当前的水彩画坛,很多人画得越来越快,作品表现的越来越媚俗,这些都与功利之心趋重有关。

现在我们的教育,大多是“应试”教育,所灌输的知识多与“考试”、“求职”相联系,注重对外语及有助于谋生的实用类科目的教育,而忽视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的教育。试想,我们的水彩画家们没有对传统文化作深入的研究,对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去熟悉,不去亲近,不去发展,又怎么能指望我们的水彩作品能打动人心?

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为了让世界理解、认同中国水彩画,我们应该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要按照“创新性发展、创造性继承”的原则,加强研究阐释。要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当代文化语境,让中国水彩画真正杜绝混乱的价值观,让水彩画家远离行动的功利性及创作时的浮燥。

二、向大师学习

水彩画是个外来画种,在当代语境下,我们首先还是应该向著名的水彩画大师们学习。这样,可以让我们避免出现方向性的错误。

经典的水彩画艺术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和审美的表达,这些大师的作品是我们创作之路上的指南针。向他们学习,我们就不会迷失方向,就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

大师透纳的水彩风景画将光、色和线条节奏结合,讲究运笔的速度,自成一派。康斯坦布尔的水彩杰作的美学追求是以平静、朴素、纯粹的表达方式,记录着他所钟爱的英国乡村风光。而萨金特的水彩画则是带有浓厚的即兴式速写情致,对光色的把握准确,画面具有特别的音律感。这些大师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他们娴熟高超的技艺,更是彰显了他们的艺术修养。

向大师学习,可以提升我们对水彩画艺术语言更深层次的认识,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将技术的美与人的美和谐统一在作品中,使作品达到应有的真正的高度。

三、融入世界

进入新世纪,各个门类的艺术都在尝试与时代同步,尝试与世界融合,在创作方向、专业语言等方面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此大环境下,中国水彩画也存在与世界水彩艺术接轨的新课题。

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水平和对世界的影响程度,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当前中国水彩画走入当代语境有多种途径:一是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的水彩画作简单的嫁接,二是盲目地追随世界主流的水彩艺术,三是将自身文化精髓融合到世界的主流的水彩艺术中去。

观其三点,“融合”才是最好的选择。只有“融入”才能提高我们水彩画创作的软实力,才能扩大中国水彩画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任何艺术的产生、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水彩画能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得到人们的喜爱,也有它的独特魅力。水彩画水色的结合,水融色的干湿浓淡变化以及在纸上的渗透效果使水彩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并形成奇妙的变奏关系,产生了透明酣畅、淋漓清新、幻想与造化的视觉效果,把持了和谐的灵动之美。究其根源,还是西方传统绘画的方方面面滋养了它,是西方的绘画理念与技术支撑了它。我们应该首先尊重水彩画自身的特点,不要把民族性简单化,特别是不要把中国画的一些元素和符号生硬地植入到水彩画中,把一些不伦不类的产物当成“融合”的作品。

在艺术创作中,我们应更多地考虑艺术的多元化,要让我们的艺术适用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要在世界文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只有融入世界文化,才能影响世界文化。不同的文化只有走到一起,互相融合,才能突破自身的不足,找到共同的文化语言,让我们的艺术创作持久的发展。

在世界艺术融合上,很多的大师给我们作出了榜样。毕加索的一些作品就很好地融入了非洲艺术的元素,非洲原始艺术在毕加索的创作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他对非洲艺术的融入不是表面的,而是非常深的。毕加索看到非洲艺术后感叹这才是真正的艺术,认为非洲艺术那种意念化、情绪化,才能真正表现艺术家内心的感受。其立体主义的里程碑杰作《亚威农少女》就直接受到了非洲艺术的启发。

当代语境下的中国水彩画要走向世界,首先要具备融合的精神,而不是一味地讲民族化。要敢于挑战传统,打破千百年来中国画的格式规范和文人画的笔墨情结。有些中国水彩画之所以难以融入世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水彩画缺少现代语汇,其表现形式与世界审美价值存在较大出入。

文化是向前发展的,我们要在发展中找到其共同的语言。当国外主流的水彩画艺术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找到中外双方的共同语言之后,我们的作品就有了与对方作品进行互动的条件,就有了在当地植根发展的可能性,并有机会最终成为一种世界共有共享的艺术。和世界其他水彩画的成功相融,应该成为我们推动中国水彩画走向世界的最高目标,也是全球化形势下中国水彩画的发展趋势。

总之,当代语境下的中国水彩画要走向更高层次,首先要扬弃中国画的传统,去吸收西方好的艺术元素,好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在借鉴与吸收的基础上,把本土文化与西方艺术相融合。将中国传统的“线”与西方的“面”相融合,将中国的“墨”与西方的“彩”相融合,将中国的“写意”与西方的“写实”相融合,创作出具有现代语言的中国水彩画。这样,中国水彩画才能在当代语境下健康、稳步的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水彩水彩画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我的水彩画
水彩的“干”与“湿”
与水彩对话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水彩版超级英雄大PK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