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中的自然主义

2018-01-24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艺术家 2018年9期
关键词:母题刻画花鸟画

□白 洁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古代传统绘画崇尚自然,师法造化,绘画作品极富自然意韵,其核心可归结到自然论,这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普遍特点。自然为万物之灵,是作者着重描绘和忠实的部分,传统绘画中自然主义的演变也是古代先贤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逐步了解与讨论,亦是古人自然观念的写照。在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古人采用的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认为人只是自然的其中一部分,人与自然相融,游心于物之初,体现着人生于自然并最终要回归自然的观念,这种思想在宋元山水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确,同样可反映出传统绘画中的自然主义倾向。而就具体的自然主义来说,只要艺术家旨在尽可能忠实地观察和描绘眼前母题,力求避免理想化和风格化的艺术处理,描绘眼见之实,忠于再现母题,由此产生的作品都可归入自然主义的范畴。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自然主义不单归结为对外部主观世界的表现,而是通过与表现主义中表现性的范式相融合的一种艺术。

以人物画为例,汉代的“黄门画者”偏重于对人物形象的写真和精细刻画,在绘画的技巧上有着较高的再现性技巧,如元帝时的毛延寿拥有高度的写实技巧,“写人,好丑老少,必得其真”,对细节观察细致入微,不过此时的传统绘画还未加入过多主观的概念和意识,在对母题的表现上仍然是忠于追求再现对象的,表现的是一种纯粹的自然主义。

随着绘画技法的成熟与发展,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之前完全忠于再现对象的观念已不能满足绘画的表现需求,从而展现出了晋人对自然主义的自我理解与探索。此期间人物画发展蓬勃,画家诸如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写实技巧皆精,再现之风流行,并多流传此类推崇写实风格的故事,如“落墨成蝇”“悬鱼获獭”这样以“乱真”为审美的故事都是对写实之风的赞赏,是当时绘画中自然主义的集中体现。魏晋时期盛行人物品藻之风,这种注重人物容貌仪表和举止谈吐的概念也表现在绘画中,不仅注意对人物外在的客观再现,更注意到人物的内在气质,着意于表现人物内在的品格、精神与情操,内与外相契合,是为古代传统绘画中自然主义与表现主义相融合的一种具体显现。

另一种传统绘画的自然主义集中体现在山水画中。山水画在隋唐时期形成了独立的审美价值,画家着重于对自然之物本身的描绘,隋唐的山水画除画面主体外,其他点睛式的人物楼台皆加以一丝不苟的刻画,追求形似,对草木植被的表现也是极尽再现的自然主义写实风格,生动地表现出自然形象的特征。此间,张璪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命题,以新的自然主义概念深化了传统山水画的艺术创造,即以主客观统一、以自然主义与表现主义相统一的形式诠释传统绘画中作者对于自然主义的理解和体验。到五代北宋时,画家对环绕四周的自然山水有了更加细致的观察,这显示出人对自然之喜爱、对人与自然关系之了解以及两者间的深厚感情。这一时期的山水画画风古朴、山体结构严谨、山石质感逼真,对山间道路、人物、溪流等也皆作写实性的描绘,虽在构图形式上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其忠实于对自然山水原貌极致的描绘方式无不渗透着画家们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与敬仰,是对自然本体最真实的描述,亦是中国传统绘画中自然主义最具代表的体现。南宋的山水画虽在表现形式上异于五代北宋对山体的写实之风,也基本是着意于对自然景观的忠实刻画,只是在宏观上更注重对山体之间关系的描绘和调整,并加入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和个人色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不失为一种另类自然主义倾向的代表。

花鸟画的形成较晚,但应说得上是最严格执行自然主义的一种画科。自唐代兴起的花鸟画一直以再现自然的写实风格著称,形态丰富,描绘精妙,体现出当时画家捕捉自然现实瞬间动态的能力,时有薛稷始绘“屏风六扇鹤样”,边鸾能“穷羽毛之变态,奋花卉之芳妍”,在造型上严谨写实,生动之致,形成了以精细刻画为基础的自然主义之风,同时代的鞍马画亦是如此。待到五代时,花鸟画中分野出“徐黄二体”,代表写实的自然主义之风已不再满足于对母题的忠实再现,花鸟画由单纯地模拟物象转入托物言志的阶段,增添了更多的象征意义。

自汉至宋,中国传统绘画中自然主义的表现亦是绘画自觉的一个反映,至文人画思潮来袭后,无论人物山水还是花鸟题材的绘画在表现形式上都不可再简率地以自然主义一词而贯之,表现母题皆成为画家个人意识的表达,传统的中国绘画也以一种更加略脱形似的面貌,向着独抒性灵、活泼浪漫的方向前行了。

猜你喜欢

母题刻画花鸟画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图案于社会之中——再析上古时代的“兽面”母题
刻画人物如何『传神』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刻画细节,凸显人物
复仇母题的现代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