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习近平总书记文艺思想为指导浅析纪录片创作中“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表达

2018-01-24新疆艺术学院

艺术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国故事纪录片总书记

□敬 娜 新疆艺术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道:“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出色的故事于一个国家而言,既是生命力的写照,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符号。在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很多博大精深、震撼心灵的故事。经典的中国故事往往是特定年代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的结晶。对时代精神的反映,始终是中国文艺的神圣使命。然而,讲好中国故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中国故事”的提出

2013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014年11月,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要提升我国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纪录片作为一种传递真实信息的媒介形式,肩负着讲述国家、展示社会形态、口述国际文化交流和历史文明等重要任务。这均说明了“中国故事”这一概念早已被提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故事”不断被打磨、更新,并被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更具象的意义。

二、纪录片中“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表达方式

(一)纪录片的定义

纪录片即以真实进行的日常生活作为创作源泉,将有血有肉的真实对象作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诠释,从而以展示真实为目的,以发挥真实的作用来引发大众思考的艺术形式。

(二)纪录片题材选择

习总书记指出:“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正能量。”习总书记讲到,决定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因素是“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将“中国故事”展示给全世界人民看,首先着重于“讲什么”,即明确目标,不仅要考虑国内受众,还要考虑国外受众。

近几年来,我国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纪录片层出不穷,如《手艺》《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昆曲六百年》等。此类纪录片的活跃,首先,说明了我国开始对自己的传统民族文化有了一定的保护与宣传意识;其次,结合“中国梦”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继续发扬、传承。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有义务去保护、传承我们的历史文化。该怎么讲好“中国故事”、该怎么选择“中国故事”、该怎么去讲“中国故事”,是我们在题材选择上的大问题。《鸟瞰中国》在腾讯视频上的点击量已超过2亿次,创下了目前单集纪录片网络点击量的最高纪录。在微博、微信和脸书、推特引发广泛热议,得到充分、积极的评价。《鸟瞰中国》的题材选择是面向全世界的,通过绚丽航拍,向全球观众展示我国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及现代化大都市的飞速发展和先进的国家基础设施等内容,从而引起全世界人民对中国飞速发展的强烈共鸣。《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也充分体现了其选题的多元性。此片以 BBC 式的幽默方式与各行各业的中国人交流,缓缓讲述出一个关于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故事。其中,《回家》这一集中更是让笔者感触颇深。首先,春节可以说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为其中包含了太多感情,首当其冲的就是一个字——家。如果说戏曲、书法对于除中国以外地区的人来说略显陌生,那“家”是全球每一个人都懂的概念。这个篇章用全球人都明白的“家”字,展开了对中国故事的叙述,讲述了不同阶层的人民所选择的不同回家方式,看似平淡的“回家”两字,也被赋予了更深层的中国特色——春运。在此不仅说出了我们的中国故事,更道出了中国人骨子里的那一份真情。

(三)纪录片叙事方式

故事片缔造中的某些艺术元素现今被广泛地搬用至纪录片中来。为什么会产生此情况?首先,是由于电视行业中的竞争日益激烈,纪录片的创作者们迫于生存压力,不断改变创作方向及方式,积极探求纪录片中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的多元展现,在确保纪录片真实可信的前提下,通过叙事方式故事化的策略,使纪录片更具观赏性和吸引力;其次,观看者的受众变广,使得大众在这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元,不再单一受限,其中只有极少数题材或类型的纪录片能满足所有观众的需求,而人们对故事的胃口是不可餍足的。这种现象是由观众审美活动的内心决定的,因而故事化的叙事战略便成为吸引观众观看的重要因素之一。

猜你喜欢

中国故事纪录片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