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领训”用培训文化引领和推动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2018-01-23胡来宝

继续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建构

摘 要:培训文化决定着培训的品性。教师培训文化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引擎,由于教师培训文化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浸润力,能深深地唤醒教师的职业认同和归属,激发教师潜在的职业意识和潜能。建构教师培训文化,促进教师学习力、思维力发展是高效培训的目标和追求。当前核心素养正成为引领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的力量。祁门师训用“求真的教育思想,知行合一的实践”建构的“以课领训”教师培训模式,建构起教师学习的文化,浸润了教师、滋养了教师,让教师的观察、学习、思考、行动在文化熏陶中成为一种习惯。

关键词:以课领训;专业发展;培训文化;建构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是关键,教师更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何为“素养”?“将一切已学过的具体知识内容都遗忘之后,剩下的那些能力和品格即为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树立“教育要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专业思想同时,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不断拓展完善,特别是要通过实施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培训是唤醒和重构教师职业认同、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方式与途径。提升教师培训的实效性,提高教师培训参与度,满足教师学习获得感,是教师培训致力追求的新境界,这需要在培训中建构教师培训的文化,用文化去浸润教师、滋养教师。教师培训文化,是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关键,是引领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灵魂,是激发教师专业活力的不竭动力。围绕教师培训文化的建构,祁门师训用“求真的教育思想,知行合一的实践”建构的“以课领训”教师培训模式,有效形成了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和提升的培训文化。

一、以课领训,致力于让教师的学习真实发生

教师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教师学习场域的变化,从“学院式”走向“现场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场域转换。教师学习的场所主要在学校和课堂中,学习的内容与他们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密切相关。教师在持续学习与反思的实践基础上生成更多的教学智慧,提升专业能力。以课领训基于真实学习的情境,以“任务”或者“问题”促进教师质疑、反思、分享、行动,提高教师的分析与质疑意识和能力,拓展教师视野,改变教师思维,实现学习能力的发展。

让学习真实发生!是高效课堂的目标,更应该是教师培训的追求!如何让教师的培训学习真实发生?

“以课领训”,即用真实课堂情境引领教师改善课堂教学行为实践。该模式运用伟大教育家陶行知的求真的教育思想和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充分遵循“成人教育的现代化要求弘扬人的主体性,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充分关照成人学生的主体意识” 这一规律。实现了把教师培训从“教师培训”引向了“教师学习”;将教师的培训学习从传统的“获得模式”推进到了“参与模式”“拓展式”;把教师学习从“理解式”引向了“迁移式”;把教师培训从“传递中心”的学习,引向了“对话中心”的转变。

“以课领训”立足优秀教师的真实课堂,突出骨干教师的专业理论,注重师训专家的点拨提升,关注学习者的自我智慧行动。该模式,支撑点在“课”、着力点在“领”、关键点在“训”、提升点在“思”、落脚点在“行”。“以课领训”在教师培训中及时为教师提供最新的理念、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注重为教师在学习中参与、体验和实践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可能,实现了培训让教师学习真实发生。

二、以课领训,求真于教师主体性的参与实践

“成人教育的主体性是指作为成人教育这种教育形式的主体承担者在成人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主体性的总称,表现为自觉意识的能力、主动探究的精神与主动实践的能力。”“以课领训”是基于培训主体性实践的一种有效教师培训模式。该模式有机地将“训——研——教”融于一体。其本质与核心是:聚焦问题、主题引领、课堂观察、思考引发、质疑碰撞、思维启迪、智慧分享、意识唤醒、知识获取、素养提升、能力发展、行为改进。

“以课领训”从聚焦主题思考,到走进真实课堂,再到思维碰撞,走向教学理论,最终实现实践行为跟进,力求“问题质疑、真实情境、观念转换、理论提升、碰撞思考、行动实践”六位一体。按照“成人学习者应该充分发挥其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激发个人学习动机,把握特有的学习优势,努力尝试自导式学习,做好相关知识体系的选择、组织、调控及对学习资源的利用,从而投入最有效的学习。”紧扣目标,分“训前——训中——训后”三步,借助“主题聚焦+真实情境+智慧碰撞+理论引领+跟进实践+反思提升”逐步递进,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参训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以课领训”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指导教师培训。布鲁姆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6个主要类别,依次是识记、领会、运用、分析、评价、综合。每个主要类别,又都包括若干子类别,也是依次排列的。这样,目标由简单到复杂递增, 后一类目标只能建立在已经达成的前一类目标的基础上, 从而形成了目标的层次结构。“用复杂的过程达成简单的目标”就是通过强化培训过程,帮助教师在培训学习过程中通过主体性的参与有效实现主题培训目标。

突出主题,持续深入,是“以课领训”模式的核心。主题即目标,以课领训立足教师课堂真实需求确立主题。

训前,主题聚焦越来越凸出课堂教学的微观层面与行为,教师培训主题直接指向教师课堂行为,把教师课堂行为的变革作为学生学习方式转换的源动力,通过追求让学习的真实发生,实现有效、高效课堂的建构。

訓中,从主题培训学习任务明确、案例课教师说课和课堂真实情境呈现、小组团队研修交流与分享,每一环节都努力帮助学习者聚焦培训学习活动目标,引导教师紧扣主题,关注细节,真正从“听评课”时代步入“观议课”。整个培训过程不仅是专家团队说课、案例课、微专题聚焦主题,参与的教师研讨、交流、分享亦在预设的问题引领下突出学科的专业性,通过用问题的方式引导学习者用“碎片化的思维”和“微语言”,相互碰撞、点燃、启迪,帮助学习者从“点——线——面”逐级深入探寻对主题教育本质的理解。微专题理论更是帮助培训学习者进一步梳理,使之在微主题学习中通过现象透视本质,通过行为掌握规律。endprint

训后,充分发挥网络研修平台作用,推进校本或社区研修与网络学习、送培送训的整合,突出教师自我课堂行为变革转换学生学习方式成功案例,进一步强化培训学习主题应用。

行动即过程,以课领训培训者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力求培训主体的参与。教师在培训中主体性体现在哪里呢?首先,把学习者推到学习的主动位置上去,体现在主动去聚焦主题,寻找路径,主动与他人交流,主动积极思考,直到问题解决;其次,培训组织者不是先去主动教授知识,而要等到学习者遇到困惑时再给予支持,体现“师退生进”;最后,培训者积极引导学习者分享学习带给自己的自信和成功,让学习者找到存在感,实现获得感的满足,内化研修主题知识技能、观念态度、行为实践的运用方向与可能。

“以课领训”模式充分运用“翻转”模式,每次至少提前一周将送培送训主题及目标、任务告知学习者,实现教师学习思维主题聚焦;训中,培训组织者第一个环节就是利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研修团队小组建设和主题目标、主题交流研讨问题单、主题活动环节步骤及要求的部署落实,为确保学习者主体参与高效推进做铺垫。研修进入对话情景,只有思想的交流和对话与沟通,每个人是智慧的受益者,更是智慧的贡献者。学习者之间要“对话”,就必须紧扣主题和交流研讨问题单展开,自觉关注细节,深度思考,专业交流。研学突出个体感悟和思考,分享展示团队智慧与成果;训后,充分利用学时认定这一行政杠杆作用,落实主题培训学习的行为跟进,在校本和社区研修中帮助教师寻找主题行动成功经验,分享课堂教学行为改善经验与智慧,提升教师学习实效性。

主题活动由于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从更广阔的层面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存在感。培训在聚焦教师课堂教学微观行为中,坚持将教学问题课题化,课题研究主题化,把一线教师研究的课题作为送培送训微专题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送培送训一方面有效促进了课题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化;另一方面有效将教师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两方面都有效地帮助教师提升了教育科研的获得感。

从训前主题聚焦,到训中任务驱动,再到训后行为跟进,始终突出主体问题意识、参与思考行动可能、感悟触动唤醒、碰撞交流分享、实践体验展示这一复杂的培训学习过程,旨在实现“变革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换学生学习方式”这一目标。

三、以课领训,让教师专业提升行知于培训文化

教师培训要重视学习者的主体,就必须重视培训文化,用培训文化去引导人,用培训文化去感染人,用培训文化去激励人。当培训文化徘徊在低层次时,它起到的作用是教育人,教育是彰显而被动的:当培训文化发展进去到中层次时,它起的作用是感染人,因为感染是自发的;当培训文化上升至高层次时,它起的作用是激励人,因为激励是内化的、主动的。

“以课领训”构筑了让教师有存在感的学习氛围与情境,这其中包括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看得见的所有有形的课程资源(含授课者自身)与看不见的统称之为培训文化。培训课程永远是教师培训文化目标达成的重要载体。“以课领训”基于培训文化建构的课程,既有师训专职者的整体规划设计、又有授课者的内容预设和学习者自我行为跟进实践,还有聚焦主题的研修生成。以课领训培训课程不仅要满足学习者外在呼吁的需求,更要成为激发学习者源自内在的一种理念自觉。所以,教师培训不能心里只有培训目标,不能觉得内容讲完了培训目标就达成了。培训设计的真正意思是要让参与学习的教师经历学习的过程。以课领训不是把主体性实践仅仅局限在学习任务布置、完成层面,而是组织者落实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遵循教师学习规律,守住教师培训之根,让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思考中来,形成思维型文化。

(一)注重培训文化的建构,设计开发培训课程

1.转变观念,用建构培训文化思维设计培训课程

培训不是培训者说的多,老师就一定学得多。培训者的“培”要服务于学习者的“训”。培训者讲得很多,教师没有听的兴趣,这样的培训是彻底无效的,培训者脱离或超越了学习者的认知和需求,也是十分低效的。以课领训,尊重成人学习规律和特点,致力于用培训者的“无为”,追求学习者的“有为”。以课领训有效将叶澜老师的课堂教学“五个还”迁移到教师培训课堂,即:还教师学习的“时间”,每次主题研修设计确保教师有主动学习的时间;还教师学习的“空间”,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内容和任务需要,变动位置和座位朝向,或正向聆听师训专职教师的研修指导,明确研修目标与环节任务,或走进案例课真实课堂情境,坐到学生中间去观察课堂,或围坐小组紧扣研修“问题”深度质疑碰撞,或感悟分享小组集体智慧展学,或彻悟认同培训主持的“脑洞大开”归纳提升,或系统接受主题研修微专题教师的视野拓展与思维启迪;还教师主动学习的“工具”,用问题单聚焦教师思维,用行为跟进任务驱动引导教师学会学习结构和掌握、运用结构的方法,开展主动、独立学习;还教师学习的“质疑权”,……还教师主动“评议权”,更多的是站在同在共行的位子和角度来思考和重新建构课堂教学。

2.整体规划,用建构培训文化视野开发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是培训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没有文化的滋养,培训课程只是一堆枯燥的文字与符号;如果失去文化的浸润,培训将沦为机械的知识和技能的传输与训练。从这个意义上说,培训文化决定着课程与培训的品性,而课程与培训又凝炼和形成了培训文化。“以课领训”整个培训有研修主题目标、案例课、微专题、主題研修问题单等有形课程资源,更有培训环境、培训团队专家智慧,以及环环相扣的培训环节等无形资源。“以课领训”中教师是培训课程的受体,更是培训课程的主体,培训者主体之间主题认知的差异是培训课程资源最好的文化。“以课领训”更注重学习者在主体参与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所以学习者自己必须介入培训课程的开发。一堂好的案例课,一场有深度的主题研修,一份有精度的展学分享,一次有高度的引领,一个有广度的微专题,带给教师的是开放程度的拓展,文化意境的回味,更是思维层次的延伸。培训,是用思想和心灵引领教师,将自己与课堂、课程融为一体。endprint

(二)突出培训过程的设计感致力培训文化的建构

1.主题指导聚焦有准度

师训专职教师的主题指导聚焦力求有“准度”,每次针对不同学科、不同研修主题,教师培训团队反复推敲,力求科学把握,指导教师精准定位。

2.案例课堂呈现有亮度

当参训教师带着“问题(研修问题单)”步入真实课堂情境观课时,帮助教师让他们体验到“新课堂”教学带来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时,参训教师们经历了从“培训要我做”变为“我正在做”,这就是“以课领训”带来的思维转变,而这正是一个可以被激发和培养的过程。培训案例课课堂呈现力求有“亮度”,训前依据活动目标定位,培训团队集智研磨案例课,力求在案例课中更好地打开一线教师的思维和视野。

3.研学展学思考有深度

组内聚焦主题,紧扣研修单的研修,是一种智慧的点燃,是一种激情的唤醒,更是一种思维的碰撞。师训团队指导教师要引领学习者组内紧扣问题单深度研学,有时一个人的发言会激起更多的人思想和心灵的共鸣。小组发言人凝练小组研修智慧和成果,把一線教师对课堂教学问题的“微语言”“碎思维”进一步梳理归纳,力求系统、完善。

4.归纳点拨提升有高度

在教师的“展学”环节,师训专职教师“主持”“引领”力求透过小组梳理出的对课堂教学现象的理解,引向教学本质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帮助教师重新建构学科未来的主题教学思路和模型。

5.专题引领理论有宽度

微专题在教师充分“研学”的基础上,让参与学习的教师的认知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思维不断获得启发、训练和培养。紧扣研修主题的理论专题,不要求一定要有专家的“高度”,也不要求有学者研究的“深度”,但一定要追求具有能指导一线教师教学实践需要的“宽度”和能为一线教师教学提供实实在在帮助的 “厚度”,拓展教师视野和思维方式。

6.行为跟进实践有力度

一次主题研修最终是要落实到教师的课堂行为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上。通过真实案例课的示范,生动主题的研修,智慧展学的分享,精彩点评的引领,专业理论的提升,思维和思维力都得到发展,接下来必然会对自己的课堂有新的审视和定位。借助校本研修指导和学时认定,把这种思路和模型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尝试,利用校本研修同伴互助不断改进,直至与期望的“模型”相遇,确保了教师主题学习行为跟进有保证。

“以课领训”通过“知行合一”的实践建构起教师学习的文化,让教师成为培训的主体,成为自我行动学习的设计者、主动 自我学习的学习者。教师在培训文化的浸润、滋养下,形成了教师自我学习提升的强大的内驱力,让教师的观察、学习、思考、行动成为一种自觉和习惯。

“以课领训”充分利用建构的教师培训文化,实现了把教师培训由“参加”到“参与”的质变;由“培训”到“学习”的跨越。教师研修从过去浅层次的、无目的性的“搭讪”、臆断、空谈,引向了深层次的、有目标的“对话”“研究”“实践”,真正把教师从培训“打酱油”,推向了学习“拉二胡” 的角色转变。

培训文化滋养教师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最终帮助教师实现学习力的提升、思维力的发展、行动力的改善。“以课领训”建构的教师培训文化,让一线教师在推进核心素养过程中,行走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路上。

参考文献

[1]王娇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师读本[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7(18).

[2]邓清沛.成人教育主体性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5).

[3]胡来宝.“以课领训”建构区域内教师培训学习专业常态化发展“生态圈”[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7).

[4]南海.论成人教育的主体性及其实现[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5]胡来宝.乡村教师培训学习的有效支持方式——“以课领训”模式的再造[J].继续教育,2016(12).

[6]陈亚莉.论成人学习过程的主体性[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9(2).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建构游戏玩不够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