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体会

2018-01-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9期
关键词:多发性休克下肢

孙 影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辽宁 盘锦 124010)

下肢多发性骨折为临床骨科较为常见的一项严重创伤,骨折发生以后,机体器官及组织由于失血失液过多,以及微循环灌注不足,会出现缺氧及缺血的情况,并引发一系列的病理变化综合征,如代谢紊乱、多器官功能障碍等,最终导致休克反应的发生[1]。当下肢多发性骨折患者并发休克时,如果未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那么其生命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威胁。在此种情况下,为确保抢救成功,并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做好急诊护理工作尤为重要[2]。基于此,本文以74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为例,就其进行急诊护理的方法及效果展开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4例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为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4岁,平均(37.4±3.6)岁;从受伤到入院接受救治的时间为15~130 min,平均(50.4±9.7)min。受伤原因具体为:45例交通事故受伤,17例坠落受伤,9例重物砸伤,3例其他原因受伤。休克程度:21例轻度休克,35例中度休克,18例重度休克。骨折类型:18例单侧胫腓骨骨折,16例双侧胫腓骨骨折,15例同侧胫骨、股骨骨折,8例异侧胫骨、股骨骨折,5例单侧髌骨、胫腓骨骨折,7例胫骨3段骨折,5例胫骨4段骨折。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得到确诊,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大,值得比较。

1.2 方法:入院后,对所有患者展开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待麻醉起效后,施行常规下肢多发性骨折手术,并采用石膏及夹板进行外固定,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变化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进行急诊综合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2.1 评估创伤情况:患者抢救关键时间为创伤发生后的1 h内,医护人员在将其休克纠正的同时,需准确评估其骨折的程度、创伤及出血情况,快速观察患者的四肢、血压、体温、脉搏及呼吸等情况,并尽可能少的搬动患者。对于并发多脏器损伤的患者,还需以其病情轻重缓急的程度为依据,采取科学有序的处理措施。另外,将患者23 h的出入量仔细记录下来,对其尿液的性状、色泽,以及每小时尿量进行严密观察,准确评估其是否存在心肺肾等脏器功能衰竭症状。如果发现患者的脉压及血压不断下降,那么就表示病情可能会出现恶化,需及时进行处理。

1.2.2 休克干预:①维持呼吸道畅通。帮助患者采取平卧的体位,迅速清除其呼吸道以及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异物,昏迷患者出现舌后坠时,需及时用舌钳夹出,如需有必要,还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气管。②吸氧护理。为将患者组织缺氧状态进行及时改善,应让其吸入浓度为40%~50%的氧气,氧流量维持在6~8 L/min的范围内,必要时借助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同时严密监测血样饱和情况。当患者的呼吸、心跳骤停时,应当立即展开心肺复苏操作。③快速建立起静脉通道。为加快患者有效循环血量的恢复,需在上肢静脉以及颈外静脉处快速建立起两条及以上静脉通道,为便于监测中心静脉压,确保输血输液的顺利进行,以维持循环血量,还可将深静脉导管置入其中。④出血干预。对于存在明显出血部位的患者,首先立即进行包扎或压迫止血,当患者大血管断裂时,可采用血管钳止血,至病情稳定后彻底清创并缝合;对于开放性的伤口,需仔细包扎并固定好,以免出现感染。与此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存在四肢冰冷,脸色惨白,脉搏细数以及血压不断降低的情况,就有可能并发内脏活动性出血,此时就需要借助腹腔穿刺的方法,如果抽出了不凝固的血液,并可做出确诊,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2.3 围术期护理:①术前。指导患者接受交叉配血及常规血尿检测,并准备好各类急救设备及药物,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②术后。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并根据患者症状的恢复情况,来合理调整夹板的松紧度,确保切口的清洁与干燥,积极预防感染的发生。当患者采用石膏进行外固定时,要定期清洁石膏。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密切观察患者肢端皮肤以及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③做好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工作。手术结束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患者需要处于制动体位状态,此时容易激活凝血系统,阻碍静脉回流,进而形成血栓。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后需垫高患肢,维持静脉回流的畅通,并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指导其展开肢体运动,通过促进血液回流来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1.2.4 心理及生活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创伤发生得较为突然,再加上担心手术的效果及今后生活状态,因而患者容易出现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展开良好的交流,向其详细讲解手术操作、术后配合、功能训练及相关注意事项,给予心理安慰与疏导,使其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各项手术及护理操作。②生活护理。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身体抵抗力在创伤及手术的影响下,会不断下降。因此,在术后早期,需指导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容易消化的食物。另外,保证床铺的干燥整洁,以免形成褥疮;同时注意口腔卫生及会阴部清洁。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来分析所有数据,计数资料与计量数据用百分比、平均数与标准差表示,用χ2与t进行检验,P<0.05,说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护理后,观察组37例患者中,35例(94.6%)得到好转,2例(5.4%)无变化,无一例恶化;对照组37例患者中,29例(78.4%)得到好转,5例(13.5%)无变化,3例(8.1%)发生恶化。分析数据可知,观察组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中,2例形成褥疮,2例切口感染,1例形成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13.5%(5/37)。分析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结 论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交通业及工业也日益发达,导致下肢多发性骨折等高能量创伤不断增多,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的情况,再加上其髋部肌群不断退变,一旦出现跌倒、下肢急速扭转等情况,就非常容易出现下肢多发性骨[3]。在发生急性创伤以后,患者通常会出现比较难控制的大出血情况,从而引起休克。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在受伤后的几小时内,患者就很有可能死亡,因此,需快速对患者展开准确的救治,其中,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在于采取科学、规范的救护措施。对于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通过准确评估其创伤情况,快速补充血容量,将静脉通道立即开放,给予吸氧,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时纠正休克,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康复指导及并发症预防等一系列急诊综合护理工作,可充分促进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本实验中,进行急诊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病情好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急诊综合护理的作用。综上所述,通过下肢多发性骨折并发休克患者其展开急诊综合护理干预,可充分促进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多发性休克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