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胃癌的价值对比观察

2018-01-23陈国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9期
关键词:活体外科手术胃镜

陈国辉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

临床上,胃癌是我国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死率相对较高,发病机制为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感染幽门螺杆菌、地域环境、不良饮食习惯等,临床表现以上腹不适、胸骨疼痛、恶心呕吐等为主,若是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检查和治疗,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近几年胃癌诊断研究不断深入,临床诊断方式逐渐增多。本次研究中,以对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胃癌的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为目的,对胃癌患者分别采用外科手术病理检查和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进行诊断,对比结果,汇报成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共98例,包括有男59例,女39例,年龄23~81岁,平均(60.2±11.5)岁,病程为3~19个月,平均(11.7±3.4)个月。所有符合诊断标准[2],并自愿接受检查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相关要求。

1.2 方法:对两组患者分别展开外科手术病理检查以及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①针对溃疡性患者,在溃疡边缘及溃疡与正常组织交界部位取材;②针对平坦性患者,在病灶四周部位或者是中央部位进行取材;③针对隆起性患者,在顶部或者是基底部取材。除此外,出于降低检查结果,由于取材干扰而存在局限性,需要取4块组织展开活体检查。外科手术病理检查:针对病灶直径超过1 cm者,需要在典型位置取材,若是病灶直径≤1 cm,则应保证全部取材。以上所取标本均经浓度为4%的甲醛溶液进行固定,而后展开石蜡包埋、切片,最后展开染色处理。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结果判断:以外科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价。经显微镜对标本分化程度、组织类型进行观察。组织类型包括印戒细胞癌、腺癌、未分化癌等。胃黏膜病变形态包括肿块型(BorrmanmⅠ)、局限溃疡型(BorrmanmⅡ)、溃疡型(BorrmanmⅢ)、弥漫浸润型(BorrmanmⅣ)。

1.4 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经(±s)形式表示,统计分析采取t检查,计数资料统计分析采取χ2检验,P<0.05时,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诊断符合率: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确诊胃癌92例,确诊率为93.88%,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种检查在组织类型、病变形态以及分化程度方面的比较:胃镜下活检患者中,组织类型为腺癌这69例,印戒细胞癌这17例,其他类型这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腺癌这71例,印戒细胞癌19例,其他类型8例;胃镜下活检患者中,胃黏膜形态为BorrmanmⅠ者42例,BorrmanmⅡ者20例,BorrmanmⅢ者19例,BorrmanmⅣ者5例,术后病理证实胃黏膜形态为BorrmanmⅠ者42例,BorrmanmⅡ者23例,BorrmanmⅢ者22例,BorrmanmⅣ者11例;胃镜下活检中,胃癌分化程度为分化型这70例,分化不良型这2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分化型这73例,分化不良型这25例。由此证实,两种检查方法在腺癌以及印戒细胞癌外的其他组织类型、胃癌分化程度、BorrmanmⅣ型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状况的不断改善和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和饮食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污染、饮食结构不规律等几大因素的影响会使临床上的胃癌疾病患者人数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3]。胃癌发病机制为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感染幽门螺杆菌、地域环境、不良饮食习惯等,临床表现以上腹不适、胸骨疼痛、恶心呕吐等为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胃癌的发病年龄集中在40岁以上,多在40~60岁,以男性居多。有文献报道,胃癌病情主要集中在患者的胃窦部、胃体小弯、贲门部等三个位置,在胃底部发生癌变病灶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临床上也比较少见。根据近年来临床及相关领域所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胃癌疾病发生的早期阶段,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措施对病情进行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生存时间通常情况下可以达到5年以上,部分患者的病情甚至能够达到痊愈标准,但是晚期胃癌患者,经相应治疗后,5年生存率仅在5%左右[4]。由此证实,临床针对胃癌疾病,应该以早诊断、早治疗为基本原则,可以使患者的患者时间明显延长,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临床上诊断技术日渐成熟,内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呈现出不断拓宽的状态,在胃镜技术的辅助下,实施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在胃癌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曾有文献报道,胃镜活体组织检查技术对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较高[5]。然胃镜检查同样存在缺陷[6]。

本次研究中,以对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胃癌的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为目的,对胃癌患者分别采用外科手术病理检查和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两种手段进行诊断,并对比分析了诊断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确诊胃癌92例,确诊率为93.88%,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种检查方法在腺癌以及印戒细胞癌外的其他组织类型、胃癌分化程度、BorrmanmⅣ型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7]报道结果相似,由此证实,胃癌诊断过程中,胃镜下活检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但是胃镜检查同样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对胃癌的全面评估中,需辅助外科手术病理检查,以获得最准确诊断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活体外科手术胃镜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让活体肝移植研究走上世界前沿
活体器官移植,你怎么看?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与腔镜外科手术切除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对比研究
基于安全加密的人脸活体检测技术
本刊2019年下半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
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汪星人”要打“飞的”——话说活体空运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