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众筹发展现状及推进路径*

2018-01-23韩笑天

农业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众筹农户农产品

◎韩笑天

一、基于“互联网+”农业众筹的价值

2014年,农业众筹才开始进入我国,在早期,其被解释为消费者众筹资金,农户依据订单而进行农业生产,最终的农产品直接到达消费者处。人们形象地称这种模式为“从田间到舌尖”的模式。这一模式一经出现,就有很多消费者参与进来,有效地提高了农产产品的安全性,还促使农业走上生态发展的道路。在该模式下,农民能够科学地组织各项生产活动,依据订单而促进农业发展。基于“互联网+”,农业众筹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加快传统生产模式的改革,提升了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农业众筹最突出的特点是从根本入手,将农户与消费者对接起来。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各项信息的传递更为高效,农户通过农业众筹能够提升获得订单,科学地配置各项资源,实现定量生产,减少市场风险。除此之外,在农业众筹中,消费者等主体介入到农业生产中,还会使得农户的风险成本有效降低。

二是优化融资方式,提升农业生产者的创业能力。以往农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流通过程中的成本非常高,不仅使得消费者面对更高的农产品价格,还导致农户创业困难重重,在资金与技术方面都非常匮乏。在农业众筹的作用下,农产品采用预售的方式,能够为农业生产筹集到资金,具备改善农业生产水平的能力。在众筹平台的作用下,消费者与农业生产者之间能够直接对话,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危害,使得农业能够提供定制类农产品,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也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三是资源整合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国地域辽阔,农业资源相对分散,导致农业发展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无法满足农业升级中所需要的资金、技术等。依托于互联网,农业众筹带来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能够实现各项信息资源的共享,深度整个各种资源,不仅弥补了传统农业在资金与技术方面的不足,还推动了农业的升级与改革。

二、农业众筹的发展现状

简单来说,农业众筹就是互联网而对以往的农业生产进行革新,构建起互联网金融与农业充分融合的商业模式,实现农产品信息资源的共享。当期,我国农业众筹的发展现状为:

一是平台的数量不断增多。自农业众筹这种模式在我国出现后,相应的平台数量不断增多,百度、阿里巴巴、京东等都参与进来。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期是我国众筹平台数量增长最快的阶段,该年度也被认定为农业众筹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其全年共新增了84家众筹平台,与2013年比较,新增数量翻了两倍。

二是农业众筹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依据运作理念,人们将农业众筹进一步分类,具体有消费型众筹、权益型众筹、平台型众筹。消费型众筹以“大家种”为典型,其采用双向经营的模式,也就是消费者选择农场,农场主自荐,双方签订协议。这一类型最突出的难以是如何确保农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其通常采用全天候的网络监控来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控制。权益型农业众筹的典型代表为“耕地宝”,这种方式能够将投资者的散钱汇集起来,以农家乐或者农产品而回报投资者。这种方式在促进土地流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平台型农业众筹多侧重于生态农业的发展,也就是其不但是针对农产品进行众筹,更重要的是针对生产方式而众筹。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业走向生态发展的道路,其有助于实现农业的订单发展。在回报方面,其包括回报型发展与股权型发展两种。

三、农业众筹发展中的不足之处

(一)思想意识落后

受传统农业发展的影响,我国农户普遍存在着小农意识,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信任感。一是很多农户不愿意参与到农业众筹中,其不想接受任何约束,也不想承担任何风险;二是参与到农业众筹中的很多农户其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目光短浅,出现违规使用农药与化肥的状况,导致农产品质量低下,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不利于农业的长远发展。

(二)法制与监督机制不完善

农业众筹这一新兴事物出现的时间不长,相关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消费者难以维护自身权益。我国农业众筹方面的保障体系还未构建完全,如果出现项目发起失败或产品未按照预期要求达到消费者手中,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会非常差,很少会继续参与农业众筹。

(三)农业众筹方面认识程度不高

相关数据显示,参与到农业众筹中的消费者数量非常少,仅占到所有调查人员中的5.16%。很多人都对农业众筹的认可度 不高,其仍选择以往的消费方式来购买农产品。农业众筹出现的时间不长,消费者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方式的优势,也没有培养出参与这种方式而购买农产品的习惯。这一习惯的养成还需要一定时间。农业众筹能够有效地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际上,阻碍农业众筹难以普及的关键在于信息不对称。除此之外,农业众筹下的高品质农产品生产投入比较大,价格相对较高,这也导致很多居民无法承受得起。所以,进一步探寻出适合不同用户的农业众筹模式尤为重要。

(四)农副产品难以被储存

农副产品的季节性非常突出,对储存条件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且储存时间非常短。相关数据显示,消费者对生鲜产品最关心的是安全质量、新鲜程度、价格等。农产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带有强烈的季节属性,生产周期非常长,保质期则很端正。这些都是农业众筹过程中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五)消费需求难以充分满足

在面对广大消费者时,正所谓众口难调,难以构建起有效的信任模式。相关数据显示,很多从网上购买过生鲜产品的消费者并不满意其消费体验,其认为生鲜农产品和其期望值差距非常大。从投资角度来看,农业众筹的回报相对少,难以满足投资者的投资期望。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消费者担心农产品的品质,认为众筹的参与过程太过繁琐。

(六)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农业众筹对于农产品运输方面有着极高的要求,如果冷链物流不到位,那么很多农产品的品质都会受到影响。相关调查表明,生鲜电商在配送与仓储方面的投入占据到总成本的20%以上。 如此高昂的支出严重阻碍了农业众筹的发展。

四、促进农业众筹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强化资金监管力度,构建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一是在消费者、众筹平台与农户等主体之间搭建平台,并由专业的机构进行监督管理,提高信用保障力度。二是从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入手,引入评估与责任追溯制度,保障好相关主体的权益。

(二)构建信任模式

从产品质量入手,强化监督工作。当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农业众筹而构建起专门的法规。有关部门应加快出台农业众筹方面的相关法规,规范众筹行为,使得农业众筹能够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针对众筹平台,应做好项目发起人的身份核实工作,对项目进行充分的调查,确保项目真实且具有可行性。针对项目发展的需求,以阶段性的方式给予款项。针对农户,应强化农产品的质量监督工作,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生产者可以引入物联网及时,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动态监控。农产品包装上应配置好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消费者能够对整个生产信息加以查询。与此同时,消费者附近的农场与养殖基地等也能够适度开放,使得居民能够了解农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除此之外,还应该健全售后服务工作,持续改进与优化项目。

(三)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众筹发起者应积极参与到各项农业生产活动中,提高其消费体验感受。可以定期具备多种活动,帮助农村树立其良好的形象,使得其拥有更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在众筹平台的作用下,消费者能够直接与农户沟通,实现信息交换。

(四)引入菜单式营销方式

众筹平台有必要加强众筹项目的审核与监管工作,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良项目服务。众筹平台不仅仅是一个购物平台,更是高水平的服务平台。反响良好的众筹项目能够持续二期与三期,帮助发起者创建良好的品牌。在菜单式营销模式之下,农产品能够组合成套餐再卖出去,农产品的附加值更高。

(五)拓展平台合作

当前农业众筹平台的影响力不大,其有必要与平台性的电商加强合作,实现资源的互通。比方说,其应该借助软件平台上的菜篮子功能对接到购买界面,实现快速下单,一改往日繁琐的过程。

五、结束语

当前我国农业众筹尚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实际上,农业众筹关系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方面,涵盖生物肥料、农产品流通、农业金融等多个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强创新,从多方面优化农业发展模式,改变农业格局,使得市场能够进一步细分,让居民获得更多的实效,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并有效地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1]蒋持恒.我国农业众筹的发展现状及监管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3).

[2]陈清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陕西省涉农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09).

[3]孙晶晶.“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业众筹发展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6(10).

[4]陈衍.基于农村电商的农业众筹现状及发展探究[J].现代商业,2016(23).

[5]王安琪.“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众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大家种”网为例[J].电子商务,2015(09).

猜你喜欢

众筹农户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众筹
中国式众筹升级记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
试水“众筹+新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