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2018-01-23何保东

农业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农产品

◎何保东

在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直接受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进程的影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仅是加速转变农业发展的手段,同时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化的必要手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以及效率为目的,改善供给结构的适应性以及灵活性,全方面加强农业资源的配置,这样一来农业供给便能够贴合市场的消费需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农业资源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由此可见,一个健全、高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且保证产品安全的农业供给体系能够为农业提高质量、效率以及竞争力,所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今往后一段时期内,农村农业工作当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一)农业发展方面

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通常会经过三个过程:一是增加农产品产量,以粮食供给能力为主。二是通过农产品的价格来扶持农村的经济问题,以农村的经济发展为主。三是调整农业的整体结构,以提升农业的质量以及效率为主。

就这三个过程来看,我国现已发展到了第三个部分,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我国一直都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为主的,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以及增长速度是最为重要的,以此来保证社会市场上农产品的供应量。而近些年,我国不断强化以及办法各式各样的农业扶持政策以及农民优惠政策,在这样的政策激励下,我国农业的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粮食产量连续突破新高,社会发展也随之加速。在此之后,农产品的产量越发提高,粮食供应能力十分强大,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在一五年到一六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玉米、小麦、稻谷的库存量以共计二点五亿吨的数量创下历史最高的库存记录,同时在一五年我国棉花的库存数量大约占了全球库存数量的一半。从这些令人欢喜的数据不难看出,我国农产品的库存量以及供应能力已经能够完全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我国的经济发展飞速加快,我国人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农产品的消费结构也开始转变。如今我国的粮食供应能力早已解决了吃饱饭这样的需求,如今的人们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质量、养生以及美味,这样快速的转变使得农业一时间无法跟上市场消费结构的转变,大众所追求的中高端农产品的供应能力一度无法满足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大众,体现出了农业多功能开发的不足。而在大众都越来越追求中高端粮食的时候,大量的普通农产品出现了直销的情况,这样矛盾的农业供给结构成为了目前农业发展的瓶颈。由此可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其能够显著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以及农业生产的效率,还能让农产品的供给更加贴合消费大众的需求。

(二)农业资源配置方面

就最近几年来看,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明显比国际市场的价格要高。我国的小麦、玉米以及大米的批发价格都比进口到岸税后的成本价都要高出三成甚至更高;我国的猪肉以及食糖的价格甚至达到了进口价格的两倍。这样的价格差异对于我国农业的竞争力来说极为不利,农产品进口的压力变大,粮食产量、进口数量以及库存量同时上涨,一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数值。这样的情况导致我国逐渐生产出的农产品在仓库内滞销,而国外的进口农产品消费群体增多的状况。由此可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其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农业产品的质量以及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现在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绝佳时机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进步神速,农产品消费和架构的需求量较为稳定,且农业早已不受到天气限制而年年丰收,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供给能力十分强大,这时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好的时机。我国人民的消费能力日益提高,社会大众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已经趋向于中高端的农业产品,在质量、安全、健康、营养以及味道上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是极为适合的市场动力。近些年,国家在粮食安全方面的政策以及农产品保护方面的政策都越发完善,农产品市场空间呈现扩张趋势,这显然就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绝佳时机,在这时候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国际竞争力,让农产品贴合社会大众的消费需求,全面发展为中高端水平的农业产品。

二、保证粮食的产量稳定且逐步提高

(一)农业生产需要分区进行和保护

农业粮食生产需要以科学分区、稳定产量为基本原则,科学有效地划分粮食生产区和农产品生产区,粮食生产区主要包括稻谷、小麦以及苞米等主要粮食;农产品生产区则主要包括大豆、棉花、糖料蔗、油菜籽以及天然橡胶等重要的农产品植物。划分出两区后则需要立刻建立档案,录入网上档案库,落实信息化管理,同时要立刻制定好规范的两区操作流程以及两区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支持政策以及奖罚机制。

(二)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

加大对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高标准规模大的农田,在高标准的农田当中需要配备晒场、烘干、机具库棚、机耕道路以及土壤改良等一系列设施。将金融机构映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建设供应信贷支持。同时要实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对耕地质量的保护力度需要加大,分区进行土壤改良、土壤培肥以及土壤治理工作,长期改善中低标准农田的质量。并且要扩大土地保护范围,建立并发布保护规划,对耕地土壤状况进行调查,严格勘测土壤污染问题,一旦发现耕地有受污染现象就必须及时进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尤其是对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需要加强防治工作的力度。

(三)现代种业急需加速创新

种业的自主创新工程需要加强开展力度,对稻谷、小麦、玉米以及大豆这四种产量需求最高的作物展开良种科研工作,加快培育出更加适合轻简化栽培种植、高质量、高产量且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新品种农作物。

(四)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

对主要农作物展开生产机械化行动,落实农机装备发展方案,首先选择一批拥有足够条件的地区深入机械化生产的理念,以机器代替人来进行劳动产业,方案成功便可以先推出一批落实了机械化的示范农作区。其中需要尽快加强农机、农艺以及信息化技术的技术融合,解决机械化作业当中存在的问题,全力推动农业生产全场机械化的理念。

三、农业供给结构调整改革办法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指以科学有效的改革办法,从供给侧开始深入,整体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追求创新制度以及科学技术的融合,落实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农业经营主体方面的创新

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发展当中极为关键的部分,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农民数量有二点六亿户,其中百分之九十六的农民经营规模不超过三十亩。这样小规模的农户分散经营的模式对于资源配置的优化极为不利,农业经营的效益过低。所以就需要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将可发展的小规模农业通过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来统一,比如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联耕联种以及合作社等经营形式,让农地更加具有经营规模,这样一来不但技术标准得到了统一,农地耕种还更加的专业化、市场化以及城镇化。

(二)农业科技机制方面的创新

农业科技的进步是农业改革发展的基础。种业创新在农业结构优化工作当中最能发挥带头作用,加强研发高产量、高质量的农产品新品种,增加优质品种的种植覆盖面积等工作都是极为重要的。同时还要深入智能农业的理念,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保护生态环境以及科学增加粮食产量这些目标都需要加快研发速度。还需要在农业技术方面加大研究力度,稳产增产、污染防治、虫害防治、灾害防治、机械化应用、健康养殖、测土配方施肥以及种养标准化这一系列农业技术都急需进行加强。最后还要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加强农民的综合技能,培养科学种植的思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掌握机械化机器的操作等。

结语:综上所述,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今往后一段时期中最为重要的工作,虽说改革的工作量巨大,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完成的任务,农业供给侧的矛盾和问题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化解的,需要循序渐进,不能光想着解决短期的矛盾,也不能将目光只放在长期的矛盾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以经济规律以及自然规律作为基本原则,坚守国家粮食的安全质量关,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以及发展思路,尊重农民或农业经营商,让农业发展更加具有活力。

[1]陈锡文.牢牢把握当前农业政策改革的主要方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粮食经济,2017,01:22-24.

[2].《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解读[J].农民科技培训,2017,03:4-9.

[3]本刊编辑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题解读[J].中国合作经济,2017,02:4.

[4].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J].中国金融家,2017,02:15-16.

[5].韩长赋在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座谈会上强调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J].饲料广角,2016,15:1+5.

[6]田燕秋.创新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八师石河子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的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16,05:12-14.

[7]李静.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7,03:41-44.

[8]李静.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7,03:41-44.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强化思想引领 推进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用市场化深化煤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