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协同管理研究*

2018-01-23张文瑞

农业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旅游者河南省资源

◎张文瑞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辖区内风光秀丽、人杰地灵,孕育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风情,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优势。特别是近几年,河南省抓住国家倡导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的政策机遇,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开发和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绩。目前,全省有近70%的旅游资源单位集中在农村地区,有近5万个村庄具有旅游开发基础。为此,河南省相继出台各项政策措施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并明确提出争取到2020年实现乡村旅游年收入达到1370亿元,将农村旅游打造成为河南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但在巨大成就背后,河南乡村旅游在整体开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问题[1]。因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河南省农村旅游发展实际,对农村旅游资源开发和协同管理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支持河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 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及发展现状

(一)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分布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对于地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河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古迹大多保存相对完好,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乡村资源就超过5万多个。从上世纪90年代,河南省已经开始着手开发乡村旅游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利用假期和周末到乡村体验生活,河南乡村旅游在全省范围内得到长足发展。

从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看:河南省自然资源丰富,豫北、豫西、豫南山势连绵,大别山、太行山、伏牛山既有旅游价值,又有红色教育价值;境内水系纵横,隶属于黄河、淮河、长江和海河四大流域多达1500余条河流,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从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地理位置分布看:一是大中城市郊区。这些地方农家风情浓厚,主要接待城市白领,让他们在感受田园生活过程中释放压力,通过简单、淳朴的生活方式放松身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牟沙窝、新郑西泰山村等。二是风景名胜周边地区。这些地区乡村旅游主要依托秀丽山水和风景名胜,旅游者在欣赏美景之余,还可以感受山水中孕育出的淳朴民风和民俗文化,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洛阳重渡沟、信阳郝堂村等。三是贫困地区旅游。这些地区之前没有进行旅游开发,原始乡村风貌保持较为完整,在政策和经济发展驱动下,正在开始进行旅游开发,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比较吸引旅游者,比较有代表性如安阳滑县。

(二)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随着河南省乡村旅游不断发展,在实践探索中也总结出一些成功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以登封市鹿鸣山庄、安阳市汤阴县佳多琵琶寺有机生态园为代表的农庄模式,主要为旅游者提供吃、住、游全面体验,让旅游者在农庄内感受一站式服务。二是以郑州黄河人家和洛阳菜根记农家院为代表的“农家乐”发展模式,这些“农家乐”多是依托于自然山水和名胜古迹,周围农户家庭开设旅馆、饭店服务旅游者[2]。三是以信阳市郝堂村、安阳市龙泉镇吴家洞村为代表性的魅力乡村旅游,这些地方旅游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从而吸引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

从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阶段看:在起步阶段,乡村旅游资源集中在城郊地区,旅游形式以农家庄园为主,旅游者主要来体验乡村风光和田园美景,经营方式相对松散,服务主要集中在吃和玩上面。在发展阶段,城郊农业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在旅游产品上相继推出特色采摘、特色垂钓、特色美食等,进一步丰富了旅游者的选择。

当前,随着河南省乡村旅游逐渐成熟,除了在吃喝玩上做足文章以外,开始注重文化和情感服务,将民俗表演、农耕文化和红色旅游项目相继融入旅游开发之中,并在协同管理上不断创新,通过制度和机制保障,为旅游者创造更加舒适的旅游条件。以2015年为例,河南省乡村旅游共接待超过9000万国内外游客,完成旅游收入超过442亿元,极大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同时也协同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三)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

未来,河南省乡村旅游在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基础之上,注重开展农业公园旅游、民俗乡情旅游、观光采摘游、水上游和登山旅游等多方面开发。农业公园旅游主要是以参观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为主要游览路线,在参观过程中可以体验各种养殖技术,也可以动手收集食材,丰衣足食。民俗风情旅游更加注重旅游者的文化感知,将富有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表演呈现出来,旅游者在感受乡村风情同时,能够受到民俗文化熏陶。观光采摘游在现有基础上应该进一步丰富采摘种类、延长采摘时间,让旅游者在采摘过程中自主享受农家田园风光。水上运动旅游主要围绕河流、水库等水资源丰富地区展开,让旅游者享受水上运动激情。登山旅游围绕本地名山展开,既能够欣赏山色,又能够锻炼身体、活跃身心,提升旅游者生活品质。

二、 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的系统规划与开发,河南省乡村旅游也得到长足发展,通过开发特色乡村旅游资源,为河南省旅游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与此同时,旅游资源开发在统一规划、开发方法以及保障措施方面还有所欠缺。

(一)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取得的成绩

1.村镇旅游产品形象初步建立。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河南省建成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村镇,如重渡沟、岸上村、竹园村等,且在贫困地区建立并推广了“栾川模式”和“西峡经验”,这些旅游示范点的建设也为全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按照2015年的统计数据,河南省共有553个特色旅游名镇,其中有28个被列入“全国特色旅游名镇”,这些乡村旅游名镇对于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起到了很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2.特色旅游景区得到初步开发。开发特色旅游景区是避免同质化的重要途径,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美丽乡村特色、建筑特色、种植特色、文化特色等形式。在开发特色旅游资源景区时,主要采取了如下做法:一是以历史文化为依托开发旅游资源。对于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村镇进行了重点开发,如许昌禹州神垕镇、南阳淅川县荆紫关镇等;二是以景区为依托开发旅游资源,借助景区旅游的地缘优势,辐射周边村镇,建设旅游景区;三是以传统建筑为依托开发旅游资源,如三门峡陕县西张村镇庙上村的地坑院等;四是以特色农业为依托开发生态村落,通过规模化种植提升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五是以民俗文化为依托吸引游客,如开封朱仙镇的木版年画等。

(二)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布局、统一规划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且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其在资源开发的形式上也应有所创新,在基础设施和保障措施上也应有所突破。但目前来看,这也是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缺乏科学的统一规划。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可更加有效统筹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在统筹兼顾基础之上,能够对某一地区乡村旅游项目做好宏观整合,有效避免重复建设问题,同时,在科学规划基础之上,能够更加合理地引入不同配套设施。但从实际情况看,在统一规划方面,河南省对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注度仍有所欠缺,未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规划与布局,乡村旅游开发呈现自由发展态势。一方面,虽然能够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但是另一方面,也面临一些重复建设的问题。受利益的驱使,出现很多跟风开发的现象,这就使原本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村镇趋同,不利于当地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当前,从全国范围来看,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因而乡村旅游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河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农业生产者人数众多,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出现许多小规模、家族式经营的旅游项目,这种形式的旅游资源开发在管理人员素质、资金投入、旅游人才等方面都是有所欠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为推进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与管理,一是离不开政府的科学规划与指导,二是离不开旅游人才的补充与支持。

2.旅游开发模式较单一。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要不断创新,尤其要避免单一的开发模式,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一问题,那么就会限制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目前来看,虽然河南省已经建立起了一些乡村旅游示范基地或示范点,但是,对于一个乡村文化和农耕文化十分丰富的大省来说,其中蕴含的许多特色旅游资源还有待开发。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单一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其一,片面注重经济利益。开发的很多旅游项目都是与经济利益直接相关,并将经济利益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导致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忽视了文化因素等的融入与传承;其二,旅游项目体验性和趣味性不足。为增强游客黏性,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要融入一些趣味性因素,增强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但当前很多乡村旅游项目由于开发模式单一,对于游客缺乏吸引力,重游率低。

3.基础设施建设较滞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要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相适应,随着河南省乡村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地方面临旅游配套设施不全的局面,主要面临饮水难、环境差、公共服务建设滞后。在饮用水方面,很多乡村的饮用水不能达到安全标准,直接影响了乡村旅游食品的安全性;在环境建设方面,有很多乡村垃圾处理不当,影响村容村貌,既容易使游客第一印象不佳,也不利于当地居民和游客的身体健康;在基础设施方面,主要表现在住宿条件、道路交通和娱乐设施方面,大部分景区的农家旅馆的住宿条件不达标,卫生条件差,部分乡村道路路况不佳,道路建设严重滞后。

三、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协同管理的实现

鉴于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有必要对其实施协同管理,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村民为主力的协同管理模式。

(一)以政府为主导——统一规划

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指导,因而,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政府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其一,给予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足够的关注度,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物质保障;其二,健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对河南省现有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积极构建行业交流平台,做好乡村旅游的引导工作;其三,合理规划,避免重复建设现象。为促进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确保河南省乡村旅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从政府角度讲,要对全省范围内的各类旅游资源统筹整合,在规划过程中,综合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风俗文化、历史传统等多方面因素,尤其要重点加强对于特色旅游资源和具有文化底蕴旅游资源的开发。总之,政府要做好统筹规划和布局工作,既要能够对各地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又要注重总体布局,构建乡村旅游路线。

此外,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协同管理还有很多工作需求推进,在统筹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基础之上,重点加强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统筹规划、科学整合,提升宣传推广的整体性。进一步规范旅游行业发展,搭建行业交流平台,为乡村旅游从业者提供学习交流机会,同时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特别是要与各大人才院校合作,从政策、薪酬、福利待遇等方面积极吸引旅游专业人才下到乡村工作,进一步充实河南省乡村旅游人才队伍。

(二)以企业为主体——强化品牌

河南省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就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旅游企业只要对这些资源优势进行有效整合,结合河南省丰富的乡风民俗,就能够迅速形成旅游品牌优势。在强化品牌建设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要本着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负责的原则,在选取旅游开发合作企业上,要从企业规模、企业信誉、企业旅游资源开发定位等多个层面予以考察,将更适合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企业引进来,为品牌宣传打好基础,同时也可以借助旅游开发公司信誉,在社会上进行宣传,将旅游资源开发与企业之间进行绑定式宣传,利用现有企业品牌力量和未来个性乡村品牌力量,共同为旅游景区造势,争取为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打造出一批乡村旅游强势品牌。在市场推广上,要进一步丰富宣传媒介,创新宣传内容,要将广告宣传、赞助活动和公共关系宣传等方式进行有效整合。并加强新媒体应用,借助互联网优势,推出河南省乡村旅游品牌宣传网页版、手机版、APP版、插页版等等,将乡村旅游信息更加迅捷、快速地传递给目标群体。

(三)以村民为主力——发展特色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当前,旅游者更加注重人文旅游和人文关怀。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在确保自然风光优势前提下,应该争取乡村旅游与其他行业协同管理,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合互动,形成旅游产业链条和人文旅游景观带。河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地貌,山川纵横、水系发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态景观类型,造就了不同文化特点的民俗风情。因此,在开发和推广河南省乡村旅游过程中,既要全面推动“农林牧副渔”大农业旅游协同发展,注重农业特色产品和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确保乡村旅游原汁原味;同时也要注重民俗文化和特色工艺资源的宣传推广,将其与乡村旅游有效融合,诸如三门峡地坑院、宁陵县黄岗乡抽纱刺绣、朱仙镇木版年画、南阳镇平玉雕、巩义市鲁庄镇“东庄秋千”和“小相狮舞”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能够将河南的民俗文化和特色工艺推广出去,也能通过旅游开发提高当地村民的收入。结合多姿多彩的村风民情开发,让河南乡村旅游更加突出人文特色。

综上所述,河南省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为促进其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序利用,我们在认识到乡村旅游发展中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找出在开发和协同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缺乏统一规划、旅游模式单一,基础设施落后等。为实现河南省乡村旅游优化升级,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村民主力作用,创新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实现河南省乡村旅游跨越式发展,共同编织起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美好明天。

[1]孙亚辉.河南省乡村旅游开发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03):208-213.

[2]王振鹏.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河南乡村旅游业发展研究[J].创新科技,2016(11):64-66.

猜你喜欢

旅游者河南省资源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