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慕课”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22陈志雄宋建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任务驱动慕课

陈志雄+宋建华

摘要: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分析传统的实验室教学模式,结合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本课程的实验教学提出了一种“任务驱动+慕课”的教学模式,以实验教学任务驱动为导向,以“慕课”学习平台为基础,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个性化需求来组织实验教学。实践教学表明,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任务驱动;慕课;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5-0272-03

一、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突出的特点是要求理论与实践结合,该课程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中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目前各高校已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实践和创新方面的重要性,并且把计算机课程教学从“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应用”的观念转变成了以实践为主的计算机实验室教学方式。但随着高校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仅依托以实验室为主要教学环境载体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逐步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如何改革现有的实验教学方式,实质性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符合要求的创新性人才,是当前需要面对的主要任务。

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机房多媒体教学环境加上机实验的教学模式。[1]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把实践和理论放在了同一个空间和时间,但是在教学效果上忽视了学生个性化能力培养。主要體现在:

1.实验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难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课件讲授,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观看教师的操作方法,根据老师布置的实验任务,在实验室计算机上操作相关软件,进行习得性自由练习。这种练习方式受实验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的影响,通常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原因是这种实验教学讲授方式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厌倦,很容易将学习时间消磨在其他事情上。

2.实验目的性不强,学习任务不够明确,难以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内容的设计往往受到实验教材的限制,学生进行的实验内容相对固定,当教材内容未随计算机技术变化而及时更新时,实验内容便无法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实践,导致实验教学没有针对性,实验内容的数量和质量不高,学生对计算机基础实验的目的性不强,学习任务不够明确,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实验过程中师生互动性不高,教学脱离。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核心只集中在教师讲授上,学生的学习往往停留在被动的接受状态,使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明显不足[1]。即使教师在实验课程中进行统一指导,也因受限于时间只能指导到部分学生,难以掌握学生整体性的学习进度。同时,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也往往只能根据实验教程和内容照本宣科,很少能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与学结合不充分,导致课堂的实验效果也极其有限。

4.实验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2]。在目前的实验教学模式下,教师对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课堂考勤、课业完成情况、课堂提问和期末考试成绩,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完成课业的质量、诚信度,以及学生通过上机实验所掌握的技能程度。[3]教师在授课内容的组织和方法上更多依赖的是教师个人的知识和经验。

三、实验室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改革需要在现有的实验室教学模式中注重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的变化,课程教育需注重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习得知识的成就感,体验学习的快乐感,促进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提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计算机信息素养。针对该课程现有实验室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现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和新的计算机技术,结合新的教学思路,借鉴新的教学方法,开创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在分析和吸收各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提出了“任务驱动+慕课”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应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完成学习实践活动;通过“慕课”课程资源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互动中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关于学习进度的互动,相互促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四、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是使学生从个人的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的参与式学习,通过设计任务、合理分组、反馈与调控以及评价等过程形成一套有效的课程教学体系。[4]该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自主学习为主要目标,通过该方法,也可以促使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研究性的实验课题,提出明确要求和最终目的。其具体表现是:教学活动围绕着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通过给学生设置学习任务项,让学生在强烈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积极主动的自主式探索和协作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完成学习实践活动。然而,任务驱动方法也存在着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教学进度不易把握,二是课堂管理有待改进,三是教学评价上还有困难。

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的建设、推广和使用,为高校的课程改革指出一个新的方向。MOOC教学模式的引入把学习流程变为课前视频、课堂讨论和课后测验[5]。这一过程把教师的课程资源建设、学习任务分解、师生之间的学习参与度和教学效果评价进行了充分的整合,充分发挥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作用。“慕课”教学模式的使用,不仅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力,并且可以让教师从繁重的教学过程中解放出来,提高指导学生的效率。通过“慕课”学习平台的管理,教师可以约束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完成实验课程任务。endprint

在课程实验教学应用中,我们把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慕课”学习资源平台进了有机结合,教学团队先对课程教学内容按层次进行分解,通过任务驱动,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压力,让学生先自主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主动设计完成任务的方案,再结合“慕课”学习资源平台,学生通过分配账号登录网络教学中心,观看教学视频资源,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结合练习测试,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通过“慕课”教学平台,监控和评价教学效果。该过程的教学流程图如图1所示。

五、“任务驱动+慕课”教学模式的应用

我校大學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主要面向我校一年级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教学培养人数约3000人,主要依托我校计算机公共课部教师团队完成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往,完成该课程的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组成超过150人的大班教学,教师上课讲授,学生课后练习,教学活动基本无互动性。这造成教师上课工作量很大,而学生学习的效果又非常有限。2016年,计算机公共课部教师教学团队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模式,在学校教务部门组织下,探索“任务驱动+慕课”教学模式,并成功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教学团队建设。我校计算机公共课部教师教学团队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者,也是该课程资源的建设者。教学团队由7名教师和1名实验人员组成。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5人,教辅1人,形成了合理的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支持团队。实验教学团队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确定了教学目标、任务设计、任务发起、学习资源、互动交流、作业提交、过程监控、任务评价等教学动态过程,形成层次明晰、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体系。同时,实验教学团队还通过专题研讨教学活动、公开课听授、外出学习等形式,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2.课程资源建设。2016年暑期,我校借力“优客在线”新一代互联网自主学习平台,开启了MOOC教学新模式。计算机公共课部教师经过两个月时间,完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在线教育资源。资源内容涵盖课程介绍、课程考核标准、教学计划、视频教学与实验操作等部分。本课程由4位老师主编两本教材和实验指导书,分7个章节,由7位老师分别按章节制作课程计划、视频演示、章节测试等内容,教辅人员协助教师完成课程章节的后期制作、修改与实验教学环境准备。

3.教学过程。

(1)由1位教师对本课程进行总讲,向学生全面介绍本课程的教学体系架构和知识体系,就课程中的每一章节对学生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先行自主思考,通过教材、互联网和“慕课”课程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2)在进入课程各章节学习过程后,分别由各章节讲授教师对学生进行本章节的课堂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在线学习监控、学生学习任务考核以及学习任务评价。讲授教师通过“慕课”学习平台管理端,发起对学生学习任务的督促、测试、作业提交、在线互动和实验操作等任务发起过程。

(3)学生可以在实验室或寝室等能登录在线学习平台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接收学习任务、自主探索研究、完成学习任务、在线交流互动以及提交任务作业。

(4)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监督和评阅,对下一阶段学习发起新的任务。

(5)教师团队通过汇总学生在“慕课”课程平台中的学习进度,有针对性地计划1—2周实训时间,进一步强化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完成实验操作任务后通过“慕课”平台向老师提交实操作业任务。

(6)教师团队通过“慕课”课程学习平台管理界面,汇总统计和监控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进度情况,评估每个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给出学生的任务评价结果。

4.教学过程监控。由于本课程的教学环境主要依赖于“慕课”学习平台,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登录“慕课”学习平台进行任务学习和任务完成。基于此,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监控。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发起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可以通过“慕课”课程平台管理界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跟踪。如学生学习的进度时间、学习完成的在线作业测试、学生的交流互动、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以及作业提交情况等。

5.教学效果及评价。通过“任务驱动+慕课”学习方式,使学生有了更灵活的课内外学习时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意愿和效率,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在学校教务处对“慕课”学习平台的网上在线问卷调查数据中,98%的同学认为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了更清晰的知识体系;100%的同学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的实践操作;100%的同学认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100%的同学认为采用“任务驱动+慕课”的学习方式比传统的课上实验室教学讲授和课下实验操作的模式更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六、结语

基于“任务驱动+慕课”教学模式实现了教与学的充分结合。通过把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利用驱动思维和互联网平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6]通过该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不但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促使教学团队在教学效率和经验上的提升和积累。下一步,我们着重研究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材内容,针对新的实验室教学模式开发和扩充章节知识体系,不断满足学生的创新性和个性化需求,进一步发挥该教学模式的示范效果。

参考文献:

[1]陶斌,赵雅菲.实验室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电脑,2013,(3):173-175.

[2]李永华,张林.本科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2,(26):255-256.

[3]冯婷.外语类专业实施“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探索[J].科研,2015,(34):104-105.

[4]崔继.“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8,(5):204,211.

[5]杨永,吴雅娟,吴明涛,等.基于MOOC的高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0):226-226.

[6]杨焱超,熊盛武,饶文碧,等.基于翻转课堂的C语言基础与编程独立实验课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6,(10):103-1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基础任务驱动慕课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