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纸“通缉令”卷走15万余元

2018-01-22

中国防伪报道 2018年9期
关键词:公检法通缉令王女士

案件回放

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建康路派出所近日处置了一起“冒充公检法”骗取钱财的警情。受害人王女士在骗子一步步的诱导下被骗走了15万余元,而这源头竟是一张挂在网上的“通缉令”。

5月初,南京市民王女士接到自称通讯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告知王女士,其身份证在上海办理了新手机卡,并向外发送诈骗信息,目前上海警方已经介入调查了,希望王女士能够配合。

过了一会儿,一名自称“普陀分局郭民警”的人和王女士取得了联系。根据这位“郭警官”的要求,王女士添加了他的QQ。“郭警官”还提出,要对王女士所有的资产进行“冻结调查”。为了进一步让王女士相信,“郭警官”还与王女士互加了微信,向王女士发去了所谓的警官证照片和公安局向电信公司调查王女士账户的函,并要求王女士配合调查,诱导其填写银行卡等信息。日常使用,实际上是在为下一步盗取王女士银行卡里的钱做准备。

这起案件中,这个骗子提供的网站本身就有病毒,受害人王女士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就将自己的身份信息、密码、验证码等泄露了出去。有些骗子还会提出“需要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中”“警方需要对资金进行调查”等等。一旦资金转入,骗子就会拉黑受害人,卷款消失。

案件分析

近年来,“冒充公检法”诈骗的案件层出不穷,各种骗术也在不断升级。在王女士的这场遭遇中,骗子先是冒充通讯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放出一颗烟幕弹,让王女士先乱了阵脚,陷入困惑之中。冒牌的警察紧跟其后,先是以“配合办案不能与外界接触”“一旦泄密要坐牢”等言语,对受害人王女士进行迷惑和吓唬。实际上,骗子只想通过这种方式断掉王女士与外界的接触,降低暴露的风险。

伴随着这个过程,骗子还会伪造身份证件、利用假的官方网站对受害人进行二次迷惑,让受害人深信不疑。等到受害人放下了心理防备,骗子的态度也转变了,看似宽容,允许她转一部分钱出来供

警方提示

“冒充公检法”诈骗的花样虽然很具迷惑性,但是这些手段还是有些典型特征,只要稍加注意,就能避免上当受骗。

一、公安机关在办案时绝不会采用私人电话、QQ等社交软件来做笔录或是询问资料。一旦有人利用这些方式和你取得联系,要求你务必配合时,对方肯定是骗子。

二、通缉令、逮捕证等是法定文书,绝不会通过传真、图片发送等形式传送,更不会在互联网上随意就能查到。

三、公安机关是不会让人到银行汇款至“安全账户”的,公安机关办案过程更不会远程通过语音、电话等途径要求“嫌疑人单独在外开钟点房与外界隔离”。

一旦怀疑遇到骗子,一定要提高警惕,可以直接拨打110向警方核实情况。此外,不要随意点开和安装陌生人发来的网站链接、软件安装包等,以免手机、电脑中毒,进而给自己带来财产损失。(原载人民公安报,内容有删减)

猜你喜欢

公检法通缉令王女士
小行星通缉令
我国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贴心的“健康日历”
公检法对“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应对分析
REWARD
通缉令上的照片(组诗)
捅破“窗户纸”,癌症不可怕
司机摸女乘客腿:就想知道裤子上有洞冷不冷
法官办案责任终身制的利与弊
追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