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根创业者的“硬道理”

2018-01-22文/程

北方人 2018年6期
关键词:硬道理李广床垫

文/程 茜

同行说,白手起家的李广成堪称家具行业的一个奇迹。

员工说,跟着李总干,心里踏实,有奔头。

顾客说,买金凯莱床垫,用着放心。

李广成自己说,认准一个行业,我就要一条道走到底,直到走到“溜光大道”。

如今,在哈尔滨市内的各大家具城,都能看到金凯莱字样。提起金凯莱床垫,很多人会说“听过,听说质量不错”。

但对于金凯莱创始人李广成的创业故事,听过的人却寥寥无几。

“不怕碰壁,凡事总要试一试”

说起他的故事,就要从24年前讲起。在1993年,受当时年代环境所致,各区县乡镇涌起了“进城热”,区县户籍的年轻人想方设法摆脱贫穷带来的不发达,能够到大城市工作生活,自然成为大家的追求和向往。21岁的李广成亦是如此。他不甘心做个平庸的农民,一生都沿袭着父辈们那样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于是带着一股“闯劲儿”只身从肇东来到哈尔滨寻求机会。

年轻的李广成,最大的财富便是一身的力气和不怕输的勇气。卖冰棍、掏马葫芦、拉小套……没有经验的他只能靠着干零活挣钱。

直到一则招工启事吸引了李广成的注意,雅慧床垫场扩大生产进行招工,不过招聘上说只要女工。李广成就厚着脸找到厂长好一阵央求,最后厂长才同意收下他。缝纫机码边的活儿技术性很强,人人都忙着赶工,谁愿意教一个新人?李广成自有办法,身大力不亏的他把车间里搬搬抗抗的活儿都包了,谁需要帮忙,他就颠颠儿地跑过去,一来二去和大家熟络了,他落下的进度大家都抢着帮他缝。

干了二十多天后,李广成把肇东的媳妇叫到了哈市,和厂长商量两口子一起缝床垫,给一份工钱就行。媳妇很快就掌握了技术,李广成也离开了床垫厂,买了一辆港田去拉活儿,起早贪晚把赚的钱一分一分地攒起来。

“绝不放弃,坚信自己会成功”

凭借着勤劳和节俭,短短几年的时间,夫妻两人就攒下了十几万元。李广成打算用这笔钱买一辆出租车。

有一天,李广成和一个开床垫厂的朋友一起喝酒。酒过三巡,朋友的传呼机上收到了一条信息。朋友指着信息告诉他,“你看咱俩喝了一天酒,你一分钱没挣着,我却挣了一千多块。”

一语点醒梦中人,夫妻俩都会缝床垫,何不自己开店呢?李广成心动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说干就干。

1997年,李广成在透笼市场租了一间30平方米的小店面,又雇了两名工人,4个人就开工生产了。如今的哈埠床垫市场最大的占有者,就这样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然而事情并不如预期中顺利,开工了半个多月,一张床垫也没卖出去,这可把他急坏了。“我就自己去站柜台卖床垫,当天便来了父子两人,儿子结婚装新房,相中了一个蓝花缎面床垫,我把床垫摆在地上让父子俩上去蹦,并告诉他蹦塌了不用赔。”李广成说。最终,爷俩爽利地掏钱买下了,直到现在他还记得这爷俩的长相。自从这第一单卖出去之后,店里的生意便日益红火起来。这一张床垫挣回来的并不单单是300元钱,而是给李广成打了一针强心剂。

从1997年到2007年,生产的始终是低端床垫,自己制作自己配送,一年下来挣的都是辛苦钱。回顾这10年,李广成坦诚地说,走了不少弯路。

李广成深知,长此以往就永无出头之日。要想瞄准市场必须锁定更宽的消费者阶层,打造自己的品牌,一定要有自己的厂、自己的店和自己的管理团队。

恰在此时,某大企业的总经理来投奔他,科班出身的管理经验让李广成的事业如虎添翼,很快由十几名工人发展到百余人,店面也开到了十几家。

“真认准了,再难也要走下去”

“做生意要讲究点儿、负责点儿”,是李广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十几年的经营,金凯莱完成了企业的资本积累。经过消费者的口耳相传,也积累下相当好的口碑和信誉,在市场中渐渐有了分量。

2015年初,位于哈尔滨市郊的靠山屯加工厂已经规模宏大,订单如雪片一样自全国各地飘来。就在这蒸蒸日上的节骨眼上,一场大火将厂房付之一炬。厂房没了,机器也毁了,订单却每天照常飞来,多耽搁一天就多损失一天的钱。

就算一无所有,也不缺从头再来的勇气。似乎没有什么能击垮这个硬朗的东北汉子,凭借着人脉、资金和品牌的价值,李广成迅速找到了一个临时厂房,重新组建了新设备,仅仅用了7天的时间就恢复了生产。凭借着个人魅力,员工们二话不说地加班加点赶订单。仅仅利用五一假期的3天时间,就创下了200万元的销售额。

记者问李广成,经历过那么多次难关,有没有产生过放弃的念头?李广成斩钉截铁地回答,“没有,一次都没有,我始终坚信自己能成功。”

风雨过后,必见彩虹。如今的金凯莱公司,营销网络遍布多个省、市、区,在哈尔滨拥有60多家直营店面,在其他省市拥有超过500家专卖店。公司曾先后获得黑龙江名牌产品、3·15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和企业、中国名优家具企业协会推荐产品、中国名优家具企业协会会员单位、哈尔滨家具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等诸多荣誉与奖项。

“想走下去,必须脚踏实地”

采访期间,记者好奇地问了李广成一个问题,为何以“金凯莱”命名?

李广成告诉记者,他是一个农民,从乡间田野走来,他的智慧和勤劳、执著和拼劲,都离不开沃野的滋养。他最想看到的就是金色的沃野,一片丰收的景色。

农民出身的李广成事事低调,有着中国农民最朴素的本色。事业进入稳定期后李广成就将自己的老父亲接到哈尔滨一起住,可是老人待不住,厂里有啥活儿老人都参与,扫除、清雪啥都干,李广成见劝不了,也和老爹一起劳动。“咱就是一个大老粗,从农村走出来,凭借的是一份踏实,今后走下去,还靠这个。”李广成的言语很朴实,很真诚。

鲁月年是金凯莱最资深的员工了,在这儿一工作就是15年。回忆起刚建厂的时候,她感慨良多。“当时,我们还在老厂房,条件很艰苦,李总也不摆什么领导架子,就住在厂子里,领着员工们没日没夜地干,很多时候觉得他就像一个令人信赖的兄长。”

他亦有着不忘本的初心,自己成功后不忘带领着更多父老乡亲走向致富之路。目前金凯莱公司拥有生产员工300余人,大部分都跟李广成一样来自农村。

“我向员工承诺,只要是夫妻两人一起在金凯莱工作,保证3年时间就让他们有车有房。”

这个承诺,他的确做到了。如今,最让李广成欣慰的并不是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的厂区,而是厂房门前停着的数台私家车。

对未来,李广成有着更大的期待。他指着厂区旁边的一块荒地说,“下一步计划在这儿建一个海绵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这片新的沃野上,他将开垦出一个更耀眼的“金凯莱”。

猜你喜欢

硬道理李广床垫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How to Arou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Study
软实力遇见硬道理
睡不着
李广的故事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跟踪导练(四)6
新床垫的膜睡前宜撕掉
发展才是硬道理
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