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全脑血管造影的护理干预分析

2018-01-22杜严严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2期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脑梗死

杜严严

(江苏省徐州市矿务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十四病区,江苏 徐州 221006)

脑梗死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病死率以及致残率,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脑部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脑动脉狭窄所致,随着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较大,生活节奏加快,脑梗死发病率一直有增无减,并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给很多家庭带来极大的打击[1]。脑梗死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疾病,通过尽早治疗和预后护理预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血管造影技术能够提高脑梗死的检出率,在临床上应用价值显著[2]。为了提高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护理效果,笔者选取了80例患者分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并取得一定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行全脑血管造影的脑梗死患者80例,将其等分成两组,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家属在本次研究前均知晓并签订同意书,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脑梗死,以下为患者的一般资料:对照组脑梗死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为(59.8±5.4)岁;观察组脑梗死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的为44岁,年龄最大的为69岁,平均年龄为(60.1±5.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可行。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详细护理内容遵循医嘱进行实施。观察组脑梗死患者则给予整体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术前护理准备:在患者入院后,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检查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对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给予各项基本指标监测。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控制好血压、血糖。术前帮助患者进行常规检查(CT、颅外血管超声、心脏超声、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凝血常规等检查)。术前做好备皮,并嘱咐患者术前6 h不得进食[3]。②术中护理干预:在手术中,指导患者取最佳体位,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告诉患者不要紧张,让患者保持一个平静的态度,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患者出现任何不适应立即通知医师并采用急救措施。③术后护理干预:术后应做好并发症预防准备,对患者的病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评估,查阅相关资料,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并发症预防方案,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告知主治医并采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急救。④穿刺部位护理:由于穿刺部位护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感染以及其他类型并发症,所以要加强对穿刺部位的护理,采用沙袋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让患者持续性保持伸直位,以降低血肿、感染发生率。同时密切关注患者下肢颜色和温度,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并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预防血栓形成。术后嘱咐患者多饮水,有助于对比剂的排出[4]。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版,,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均穿刺成功,取得良好的造影效果,但是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较为明显,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无不良反应发生),而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3例穿刺部位血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两组对比结果显示:χ2=5.3333,P=0.0209。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神经功能缺损,较为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全脑血管造影能够尽早的发现脑梗死情况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通过全脑血管造影能够准确显示出患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后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对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在全脑血管造影中,配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5]。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急性期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效果确切,经过护理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脑血管造影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