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置换在蛇咬伤所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及护理

2018-01-22刘慧芸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2期
关键词:蛇咬伤蛇毒毒蛇

刘慧芸

(云南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云南 个旧 661099)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多高山、峡谷,也存在有平原、江川等多种地势。在气候条件上,存在有温带、热带、寒带等多种气候,同时也受到印度洋以及太平洋等等影响,正是由于该方面原因,使得云南具备有极为丰富生物资源。云南省的蛇类种质资源丰富,种群数量也较大,蛇目有100种[1]。毒蛇种类繁多,蛇毒成分复杂,被毒蛇咬伤机会较多的人群为农民和野外工作者。我院2012年5月至2016年6月一共收治了8例蛇咬伤后出现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8例患者均为毒蛇(具体蛇种类不详)咬伤肢端,其中女性3例,男性5例,年龄13~53岁,其中年纪最小的13岁男孩患有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被毒蛇咬后5 h~2 d入院。

2 护理措施

2.1 患肢及伤口的护理:在伤口上方的近心端肢体,伤口肿胀部位上方用绷带压迫,阻断淋巴回流,延迟蛇毒扩散。被毒蛇咬伤的肢体限制活动。将肢体放在低位。在伤口近心端有效绷扎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局部伤口消毒,将留在组织中的残牙用刀尖或针细心剔除。保持伤口创面清洁、干净,暴露伤口,以免引起伤口感染。

2.2 心理护理:蛇咬伤后多数患者焦虑不安,加之局部出血,有恐惧感,甚至面临死亡的危险。护理时应主动热情、动作轻柔、从容有序,耐心细致的解释病情,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2.3 基础护理:监测生命体征。记出入量。观察患者神志,有无剧烈头痛、恶心、喷射状呕吐、四肢无力等颅内出血表现。注意患者有无心悸、口干、出冷汗、肢端发绀发凉等休克表现。了解患者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咯血、呕血、血便等表现。密切观察输液部位有无瘀斑等。密切观察有无输液反应等。患者如有不适,及时与医师沟通,尽早处理。

2.4 血浆置换前护理:告知患者血浆置换的原理和意义,以及如何配合的技巧。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签署血浆置换同意书。治疗前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病情及对肝素、鱼精蛋白有无过敏。告知患者血浆置换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嘱患者如有不适及时汇报。

2.5 术中配合:在对该部分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时,因血流速度较为缓慢,需要观察5 min左右,确保患者不存在有不良反应,方能进行后续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指派专业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并针对患者心率、血压等各方面体征进行密切观察,确保患者全血流速、血浆流速以及跨膜压等均处于正常状态。当置换量达到要求回血量后,更需要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针对患者病症变化情况连同各方面参数进行统计。同时,更需要观察患者穿刺点是否存在有出血、渗液等情况,评估管路是否存在有气泡等,以防出现空气栓塞。护理人员在此过程中,更需要密切观察,各方面设备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并详细询问患者是否存在有其他不适感。

2.6 血浆置换后护理:在治疗结束后,需要对患者各方面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并指导患者多休息,防止出现用力过猛的情况,以防导致穿刺部位出现出血或者导致导管脱落。待患者回到病房后,更需要对穿刺部位出血情况等进一步进行评估。

3 讨 论

毒蛇咬伤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世界上有近500种毒蛇,全世界每年被毒蛇咬伤致死者有2万~2.5万人[2]。我国各地都有蛇分布,以广东、广西、福建、云南为多。我国全年被蛇咬伤者达l0万人次,病死率5%~10%[3]。

蛇毒按毒理学分类可分为神经毒素、血循毒素以及各种毒素、酶等。蛇毒在本质上属于天然毒蛋白,其存在有大量生物酶、蛋白质以及多肽等物质,其生物活性较广[4-5]。血浆置换的主要原理就在于,在红细胞分离机的作用下,实现对患者血液的有效分离,即分离成为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以及血浆等,并将血液中有毒物质去除,再通过相等量的置换液进行取代,将血细胞等成分重新送回到患者体内。在该治疗方案下,能将患者血浆内有毒物质有效清理[6]。近年来,有研究显示血浆置换用于严重蛇毒中毒,效果较好[7-8]。。治疗过程中予以专业细致的护理,能明显缩短患者病程,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重症蛇咬伤患者的生存率和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对于抢救毒蛇咬伤导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是一种迅速、有效的抢救治疗方法。通过专业细致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尽早痊愈出院。

猜你喜欢

蛇咬伤蛇毒毒蛇
毒蛇自毙的启示
注射蛇毒却不死的人
蛇咬伤患者进行急救与护理的体会
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蝮蛇咬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会奏乐的毒蛇——响尾蛇
毒蛇自毙的启示
一朝被蛇咬
身家50亿的精神坚守
毒蛇缠身
蛇毒治病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