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8-01-22唐姗钐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2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脏康复

唐姗钐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上是急诊科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病症,这种病症的患者一般常表现为胸骨后存在有剧烈的持久性的疼痛,而且患者一般都存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这种病情发病较急,病情较重,患者一旦发病,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表现。在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重要的是抓紧抢救时间,再加之这种病情发展较为迅速,所以临床在对这种疾病治疗的时候往往重视对于该疾病的抢救时间的把握。虽然抢救过程当中,医师能够掌握大局,但依然需要护理人员对抢救进行配合,才能够使得治疗获得最佳效果[1]。为探讨分析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本研究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再给予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9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分别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研究组患者当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为(53.1±4.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为(54.3±4.9)岁。经过临床诊断,本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确诊后为急性心肌梗死,对于本次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研究,本研究对象不包括白血病、恶性肿瘤、癌症、精神疾病、心理障碍、严重肺肾肝疾病器官病变等特殊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婚姻状况、遗传病史等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影响对比研究。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过程中再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再给予心脏康复护理干预。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会产生焦虑、不安、抑郁等不利于患者康复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和患者保持密切沟通交流,语言温和,面容亲和、态度亲善,鼓励患者表对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其正确看待急性心肌梗死,使其充满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分析,从而使制定的护理方案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对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等情绪,使其充分配合治疗。②护理人员对饮食给予充分指导,告知患者切忌食用辛辣刺激、生冷等食物。鼓励患者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例如香蕉以及豆制品,且食物易于消化,食物低盐低脂,最好是食用低热量的半流食为主,切忌不要食用较为粗糙的食物。患者不易过度劳累,保持足够的休息时间和睡眠时间,反之过度疲劳会增加心脏压力[2]。③加强患者自我保健能力。患者出院后,应保持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保持生活环境的安静整洁,严格按照医师的叮嘱进行康复治疗,严禁抽烟喝酒,平时多进行强度较小的体育云南,如太极拳、快步走、瑜伽等体育运动,通过运动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将正确的深呼唤方法告知给患者,如果心肌梗死症状发作时,应当尽量深呼吸,同时用力咳出,通过此方式使心脏组织的振动得以增强,从而可以有效提高胸内压力,结合心肺复苏,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以达到按摩心脏的效果[3]。④护理人员应加大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力度,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注意事项应详细告知患者,此外互动讲座和设置宣传栏以及发放小册子都是一些较为好的宣传方式,使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有效提高[4]。

1.3 评价指标:对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症状程度分别采用汉密乐抑郁量表和汉密乐焦虑量表进行评分,二者评分越高,表明心理状态越差,反之评分二者评分越低说明心理状态越理想。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在抑郁(SDS)和焦虑(SAS)评分对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抑郁(SDS)和焦虑(SAS)评分方面对比差异显著,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研究组在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其抑郁(SDS)评分分别为(49.9±5.1)分、(35.2±5.0)分,其焦虑(SDS)评分分别为(60.1±5.9)分、(39.8±7.1)分;对照组在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其抑郁(SDS)评分分别为(42.8±5.3)分、(46.3±4.9)分,其焦虑(SDS)评分分别为(61.3±1.3)分、(57.0±8.2)分。

3 讨 论

常规治疗模式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所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大多以生理需求方面的护理为主,没有重视患者心理状态方面的护理,而心理状态与病情是有密切关系的。护理当中纳入有效的心脏康复护理,可以使患者维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状况。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除了需要照顾患者本人生理方面的需求,同时也不能忽视心理护理,通过加强护患之间沟通联系,如果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就可以及时做到为其进行心理疏解。此外,在护理时,应鼓励患者适当参加强度较小,适缓的体育运动,对于改善心肺功能具有一定的作用。在运动过程中,患者如果出现不适,应当及时停止运动,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不要过度劳累,保持正确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以及生活方面的干净整洁以及安静,为治疗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不良的生活方式应加以改正,严格按照医师的叮嘱进行康复治疗。在症状缓解以后进行复诊。

本研究给予研究组45例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康复护理,其生理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与相关临床研究结果达成一致,此方式,可以大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心脏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心脏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