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鼠浪湖岛的记忆

2018-01-21赵悠燕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小岛渔民

赵悠燕

形似黄鼬,平静如湖。这说的就是鼠浪湖岛,很多人会问起名字的由来:它是不是跟一头狼一只鼠有关?抑或这个岛屿的形状就像一只黄鼠狼?

参观浙江岱山县衢山镇的鼠浪社区文化礼堂,我感兴趣的是墙上的鼠浪大事记:民国23年(1934)年,曾设鼠浪湖乡。看到这里,会有人疑问:明明是海嘛,海跟湖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要说鼠浪岛的海像一个湖,这话就有点牵强了。虽然,鼠浪是衢山最东端最偏僻的一个小岛,岛属丘陵地区,四面环水,多为陆岩礁石。我们岱山人有句俗语叫:“被侬害得像鼠浪湖呀”,意思糟糕透顶,谐音相同,我不知道字义是不是这几个字,如是,便道出鼠浪湖的生活穷困和环境恶劣。悬水小岛,地理位置偏僻,岛上百姓开门见海,动步爬坡,水源缺乏,交通闭塞,自然条件差,这些都是造成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让人寂寞寥落的,还有眼前那一汪海水和终日喧哗的涛声。

当然,如果有人问起岱山最偏僻的小岛,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鼠浪湖岛。官方一点的说法是:鼠浪湖岛形略呈半圆,两边有山嘴延伸似黄鼬(俗名黄鼠狼)。宋前称朐东山,元明时称东朐,清康熙年间始称鼠浪湖岛。形似黄鼠狼,因浪与狼谐音,后改写成鼠浪湖。岛南岙口水位较浅,水深浪小,岙内海水平静似湖,故名鼠浪湖。的确,初听这个名字,你不会把它跟海岛联系起来,一些地方的名称,含有很多智慧,让你有探究的欲望,或者知道它的真相后,令人大吃一惊。

就像鼠浪湖除了本身是个很有意思的名字,连它所辖的岙口名字也趣味横生,让人浮想联翩,比如:南湖、仰天碗、坟基斗、万利、黄泥坎等。

渔民历来信仰神佛,认为会庇佑自己的海上生涯,人身安全,生产顺利旺发,所以,每个岛上几乎都有娘娘殿、财神殿、土地祠等。比如岛上的三圣宫,据说清朝时的一个春季,福建渔民的大钓鱼船来舟山沿海钓鱼,途遇大雾,周遭茫茫辨不清西东,无意中驶进了鼠浪湖岛的“北湖”,之后,人船安然无恙,感激之余,福建渔民把这里视为福地。第二年,福建渔民运来福建山木,在此建造了一座“三圣殿”,占地面积10平方米(三间),大殿面向三星灯塔,圣迹以《三国演义》英雄人物为样板,从此,在此落脚生活下来。大约,这就是鼠浪湖岛第一座建筑和第一批原始驻民。

4月的鼠浪岛,正值岱衢洋大黄鱼旺发。到了6月份,目鱼旺发,北湖里面的岩石全都是目鱼,一捞随手可得,想想那个场面,壮观得让人惊心动魄。渐渐地,宁波鄞县的渔民也来到鼠浪湖岛,搭棚定居,从事小舢板近岩拖目鱼、钓鱼,鼠浪岛人气渐旺,而渔业也开始兴旺起来,致附近的大碶头等渔民也来此定居,人口渐增,生产繁荣,各岙口增加。

鼠浪湖1935年撤乡设保,这个保应该比乡小,这是由北宋王安石始创的一种户籍编制制度,若干家编作一甲,设甲长;若干甲编作一保,设保长。这种制度沿用至新中国成立前。鼠浪湖为乍门乡第十个保。可以想见,那时鼠浪湖岛上居住的人还是不多的。到1953年11月,才又设鼠浪乡。看起来,鼠浪湖归属的变化有很多次,几度撤乡又恢复乡,曾叫过渔业大队也叫过公社,甚至设过鼠浪办事处。

鼠浪湖开始有名且被外界称道的是它有一个很响亮的名称,1988年,它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在这个陆域面积才2.85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有一名叫乐秀增的渔民带领一帮渔嫂,创作一种叫渔民画的画派,画风夸张,色彩浓郁,充满海洋气息,以描写渔家生活、海上作业为主题,之后,劳动场景、生活情趣、海洋生物、民间传说都进入创作题材,充分显现了海岛独有的风采,颇有印象派毕加索的画风。这些画被送到各国展览,受到好评和欢迎,并在舟山岛上刮起渔民画风,成为全县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后来,随着鼠浪岛整体搬迁,居民迁居衢山本岛,为了保护和传承渔民画创作,2010年9月21日,瀛洲渔民画社在衢山青少年渔民画创作基地万良小学成立,16名渔民画爱好者成为首批社员。

海岛水资源稀缺,缺电缺水一直是小岛生活常态。1992年,鼠浪岛与衢山岛实现电力联网,结束了不通电历史。1997年6月,建成鼠浪门下水库,库容1.78万立方米,解决了小岛缺水问题;是年,开通鼠浪岛有线电视。那个时候的鼠浪湖居住人口已不多,已从鼎盛时的3000多户居民剩下933户2401人。

鼠浪湖岛的春天来自21世纪初,因其背靠深水航道蛇移门,流速大,距上海港和宁波港航程适宜,交通便利,是天然的深水良港。名不见经传的鼠浪湖岛就这样进入了决策者的视野。2006年,由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舟山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共同出资组建成立了舟山市衢黄港口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决定全面开发建设鼠浪湖岛矿砂中转基地。项目名称叫:宁波——舟山港区鼠浪湖矿石中转基地。2012年7月23日,國家发改委正式核准宁波——舟山港衢山港区鼠浪湖岛矿石中转码头项目。如今的鼠浪湖岛已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海上矿石中转基地。

2005年,鼠浪湖岛以村建社区,次年,启动鼠浪整体搬迁工程。政府顺应民意,补偿资金百余万元,把原村里的四个小宫:南湖天后宫、仰天碗财神宫、文基斗土地宫、北湖三圣宫全部迁移到岛斗水泥厂场地。两名叫费明杰、夏良成的老人负责承建、义务指导和监督。四个小宫合并为鼠浪三圣宫,三圣宫规模宏大,虽然比不上观音山的大殿,但总占地面积有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三大殿分三圣殿、观音殿、娘娘殿。

三圣宫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仿清代园林建筑。大殿八角飞檐,气宇轩昂,周围绿树成荫,端然庄严。大殿建成后成立了宫管会。这也是少有的,人员在老年协会班子中产生,制度齐全,管理规范。

从2009年5月开始至10月结束,鼠浪岛民共810户2245人从衢山岛最东端、最偏僻的鼠浪湖岛,整体搬迁到衢山岛上靠大陆最近的地方,他们告别这个祖祖辈辈生活了的小岛,此后,这个在衢山塘岙叫鼠浪新区的地方成了他们的新家。这里的生活更便利,基础设施更完善。任何事物都有所得有所失,他们用一种方式把这种失去的东西保存下来。

鼠浪岛民的大迁移过程虽然有曲折,但最后还是圆满解决。2009年11月,衢山镇政府发表了《给鼠浪村民的一封信》。信中明确:鼠浪湖岛民可获山体开采费一次性补偿500万元;村集体土地附属着物(如绿化等)一次补偿300万元。加上原土地赔偿款955万元。三项合计共1755万元,于2010年6月汇入鼠浪村。

在文化礼堂的社区榜上,有学子榜、寿星榜、能人榜、村官榜等等,鼠浪湖岛至2003年已有28人考上大学,2人考上硕士研究生,1人在美国留学。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幅底色为绿的照片上:挤挤挨挨的房子,石墙黑瓦,一条红色的指示标签指向一座座房子,这是某某家,这是某某家。让人留恋,也让人震撼,这是一份档案,一段历史,一个记忆。那些房子,那些人,那些村里的大树,那些吠叫的狗。那些弯弯曲曲的村道,那条流淌的小河,从此,只能成为人们生命里的一份回忆。回不去的故乡,让人有种莫名的怅惘和忧伤,就像那个老人沧桑的背影,手里夹着一支冒烟的香烟,坐在石岩上,默默地望着他的村庄。

夏良成老人,为了留住鼠浪湖岛人记忆中的老家,产生用一种形式把鼠浪湖岛制作成可观可记忆的念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长7.2米、宽4.2米的沙盘模型,鼠浪主要山峰为头岗、后背岗、打旗岗,山头整体用绿色覆盖,蓝色海水点缀浪花,岛屿有鼠浪、小鼠浪、青山、海横勒岛和卵黄山、沙鱼、横梁、赤背礁等,自西向东有南湖、万利、黄泥坎3个村落,近3000户,用木头制作的居民房屋400座错落分布,4只木质集装箱船模安放在沙盘之中。岛上的10个主要岛礁按卫星图比例呈现于沙盘之上。这是一个微型的鼠浪湖岛:渔村、码头、渔船、沙滩、礁石、树木、石笋滩,甚至那座岛后的小庙都栩栩如生,生动逼真。一个村民指着错落有致的房子模型,激动地指着其中一座房子说:“那是我住的房子,一眼就能瞅出来,实在太像了。”

如今的鼠浪湖人,居住在衢山岛这个大岛上,生活条件远远好过当年的鼠浪湖岛,但故乡会成为一个人的记忆。

猜你喜欢

小岛渔民
小岛救援
创设未来
梦中的小岛
假如我是一座小岛
目击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
巴逮捕20名印度渔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