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东美域

2018-01-21鲍尔吉·原野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攸县文化

鲍尔吉·原野

攸县东临罗霄山脉,西依衡山余脉,位于湖南省的东南部。这个县南达茶陵、北接醴陵,素有“衡之径庭、潭之门户”之称。喜欢军事的人会说,此地乃兵家要冲,这么说没错。当年北伐军就途经这里向北挺进。

再往早说,此地坪阳、丹陵、尧山三个地方的地名传说与尧帝有关,人称尧帝葬于攸县。位于网岭镇罗家坪村的杨家州古汉墓群,保存着数以千计的从东周到汉晋的古墓,堪比长沙马王堆汉墓。杨家州汉墓群从1985年至2010年陆续进行了4次考古发掘,从100多座古墓中出土了铜鼎、五铢钱等文物,为东周时期湘东地区的越楚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说这个,是因为我对人口流徙饶有兴趣,虽然没有史学基础,但还是有一些好奇。所谓文化是由分散各地的人口而流传各地,与当地文化合流形成新的样貌。在攸县,我听出当地人的方言明显是赣方言,这里人肯定了我的猜测,说攸县的土著居民多数由江西迁移而来。我与当地一位研究宗族文化的杨先生交谈,他说,当地杨氏悉由江南的绍兴一带而来。杨姓与姚姓、陈姓一样,也是舜帝后人姓氏之一。史载,楚灭越后,吴越合流。我在紹兴也听过这样的说法——越被楚灭之后,越人被挟持至湖南湖北一带,经几世几十世后,一部分返回故里,还有更多人留在湘楚。考究这个是出于对文化的兴趣,我以为越是杂糅的文化越有活力并有趣。攸县的文化即呈现这样的特征,举例说:攸县独有自己的神仙,共有十三位。农历七月十二,攸县人民祭祀神灵,这与其他地方的春节祭祀时令不同,与农业生产联系更密切。祭天之时烧架香——天下第一高香,高达30米。说它是香,实则是桐树或樟树,最高33米,呼应上天有33层之传说。烧的时候由上往下烧,配唱章,最长要烧三天三夜,人在外乡也要回来祭祀。这一习俗据说传自西晋,那么,这里面就有很大的名堂,很可能由越人带到此地,而非湘人土俗,这就很有意思了。攸县还盛行谱牒文化,此地306个姓氏,家家有祖谱,人人认祖归宗。这一点与其他地方也不同。偌大的中国,说不清自家谱系——由哪里来,到哪里去的人太多了,但攸县人氏家家说的清楚。这是天大的事,怎能说不清楚呢?再次证明此地有文化。这个县渌田镇的蔡氏,战国时由河南古蔡国(今上蔡,秦相李斯故里)迁至攸县,他们说一口如今上蔡人也听不懂的战国时的蔡国话,堪称语音活化石。电视台采访渌田镇的蔡姓人,要配专门的翻译才能弄清彼此的语意。蔡姓人家里无茶具,不饮茶,客来以井水兑酒,大碗奉迎。这一支蔡氏不可小看,东莞市建筑挖掘机市场为他们垄断,有能人。渌田蔡姓还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美学家蔡仪。蔡仪原名蔡寿生,幼读《左传》,为春秋时的古琴家钟仪所倾倒,更名蔡仪。蔡仪读攸县第一高小时,每天听闻张敬尧的士兵吹号操练,心灵震撼,尔后,吹军号成了他的业余爱好。1929年,蔡仪赴日留学;1932年回国后,在国民政府三厅编辑《敌情研究》小册子;建国后,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创办《美学论丛》期刊。文化是看不见的东西!

攸县所见,让我惊奇是油桐花。我没见过油桐,也没见过油桐花。这个花开得过于盛大,在寒婆坳和双子坳两座山上,密密匝匝长满了油桐树,或者说,这两座苍茫起伏的山被雪白的油桐花包裹为两座雪山,而雪山的缝隙里露出树叶的苍绿。我的惊奇在于:明明是盛夏,行人汗流浃背,蝉鸣此起彼伏,而眼前却丰美如雪,望不到边的油桐花的盛大开放,占满了你的视线。你觉得来到了梅里雪山或康藏线上连绵起伏的积雪带,但这里是攸县,左有罗霄、右有衡山,中间是洣水和攸水。插句话说,看西汉和东汉的地图,所有的江河都称水,那时候还没有“江、河”之说。水是古人对南方河流最质朴的叫法。后来,中国南方的河流几乎都改称“江”,长江(扬子江、金沙江)乃最大的江。而北方,原来只有黄河叫河。河本来是一个很大很神秘的称谓,专指黄河,现在北方河流都叫河了。而叫水的河流很少,只剩下汉水,还有攸县的洣水和攸水。我想说,这还是有文化的体现——攸县暗藏许多汉代的密码。油桐花没说够,还要接着说。这种花如洋绣球花一样,花序细密。那么大的树,开如此细密的花也是很少见的。而它的花都开在树梢上,不往内里开,这也很少见。好像一棵繁茂的绿树被人盖了一幅刺绣白花的单子,又像一只绿瓷瓶覆盖白霜的釉。而油桐花正发出淡淡的花香,虽曰淡淡,但满山遍野皆为油桐树,淡淡乃致深远。

攸县有一座建于唐天宝年间的宝宁寺,距今已有1200年历史,是一座禅宗的庙。寺院修志本属少见,南方只有宝宁寺修过志,而宝宁寺志的叙是由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所作,更显可贵。北方修志的庙子只有少林寺。宝宁寺后有一株湖南境内年头最老的沉水樟树,有800年树龄。此树从根底分成两茎,树上长有五种不同的叶子,这在植物界是罕见的现象,恰应佛教两支五脉的源流。见过之后,深感不可思议。庙里有一奇物,名曰观音芋。这种芋头长在古井边上,叶宽柄粗,不可施肥,施肥即枯。闹饥荒的时候,僧人食其叶与柄,吃完第二天就长出新叶新柄,接续食用。明清际,宝宁寺的寺房多达100多间,僧人1000多位,是江西与湖南佛教界的中转站。“走江湖”这句话,说的即是商人、僧人及各色人等由江西至湖南的往来情形。

说攸县见闻,还应该说酒仙湖。这个湖实为酒埠江水库,建于1958年,库容接近3亿立方米,面积11平方公里。当年修水库,动员了攸县、醴陵两个县的人民,肩挑锄挖,人山人海,工地最少时一万多人,多时十万人,活生生挖出一个泽国。如今的酒仙湖景区风光旖旋,湖边有森林、有峡谷、有溶洞,而泛舟湖上,清风徐徐,心旷神怡。湖上有5个旅游专用码头,其中最长一条水路有25公里。坐游艇一路看下去,远山含黛,碧水涟漪,如在画中游。游人自寒婆坳码头上船,一路观赏紫云阁、林山、云中寺、慈峰茶场、三江口、海涧冲等地风光,可上岸踏寻,可舟上茶饮,此乃湘东一处清凉世界。

猜你喜欢

攸县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攸县:成立学前教育行业协会
山那边是攸县
攸县:创新教育 打印未来
谁远谁近?
电站燃煤锅炉效率与NOx排放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