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责任制护理在脑血栓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8-01-21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0期
关键词:脑血栓责任制脑梗死

何 威

(抚顺市顺城区中心医院、抚顺市顺城区将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辽宁 抚顺 113006)

脑血栓属于高危性心脑血管疾病,其疾病稳定性差,极易合并多种临床并发症,致死率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其病症机制十分复杂,临床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安全[1]。其致病因素复杂多样,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在提升临床疗效,降低致死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选择责任制护理方式与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效果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式,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3.5±3.5)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责任制护理模式,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4.5±3.5)岁;所有患者均已通过相关检测,符合脑血栓诊断标准,排除其他传染性疾病,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其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基础护理:给予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定时嘱咐患者用药,密切关注其用药环境卫生情况,协助患者进行体位更换等常规操作。

1.2.2 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对脑血栓的认知程度,给予健康知识讲解,告知患者脑血栓的病症机制,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知识,消除其错误认知,定时举行座谈会,印发宣传册,主动与患者保持沟通,联合家属共同参与其中,脑血栓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引导患者主动诉说,使其感受到被重视,被爱护,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建立和谐、友善的沟通渠道,消除其悲观情绪;可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辅助器放松情绪,列举相关成功康复病例,提升其治疗积极性,增强其接受治疗的自信心。

1.2.3 肢体功能锻炼:定时给予患者按摩护理,30分/次,2次/天,由下肢指关节至髋关节,随后按摩至小腿与大腿,控制力度。同时给予肩关节、肘关节、及手指灵活性锻炼,定期观察锻炼效果,保障其肢体关节正常。

1.2.4 语言功能训练:针对失语患者,指导其正确掌握非语言沟通技巧,通过家属协助,结合其逻辑性,从简单的发音练习开始,逐渐对其语言能力进行训练;针对言语不畅的患者,需耐心倾听其表达的意思,在交流过程中,需放缓语速,保证能够相互理解。

1.2.5 生活指导:为患者营造整洁、安静的休养环境,根据医嘱给予科学的饮食搭配,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等,及时进行营养补充,指导患者定时休息,指导其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太极拳等,制定相关并发症预防措施。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ADL评分情况,同时观察其满意度情况,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等指标,总分100分,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取满意与非常满意之和为最终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描述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ADL评分情况对比: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与ADL评分分别为(16.54±5.24)d、(82.94±7.39)分;对照组为(25.49±5.36)d、(58.21±6.25)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计算t值为11.254,P值为0.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非常满意38例,满意10例,不满意2例,综合满意度为96.0%,对照组中非常满意30例,满意12例,不满意8例,综合满意度为84.0%,组间计算χ2值为7.454,P值为0.006,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脑血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临床症状以言语不清、偏瘫甚至昏迷,其病症机制较为复杂,病情进展迅速,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康复速度较慢,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脑血栓是脑梗死的主要类型,由于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当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时,很容易导致脑局部血流减少,造成供血中断,继而导致局灶性神经系统等症状。脑血栓患者伴有高血压疾病的概率较高,与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同时伴随一定程度的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临床上根据症状体征将其分为完全性卒中与进展性卒中,根据神经影像学检测将其分为大面积脑梗死、分水岭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及多发性脑梗死[3]。责任制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式,秉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本次研究发现,通过责任制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脑血栓症状,给予健康宣教可帮助患者扭转错误的医疗观念,扭转错误认知,养成健康的医疗观念,给予其适当的心理干预,消除负面情绪。给予语言及肢体功能锻炼,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协助其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满意度高,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对脑血栓患者应用责任制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综合满意度,改善临床疗效,提升生活质量,提升康复效果,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猜你喜欢

脑血栓责任制脑梗死
司法责任制下同案同判的价值延展与方法重塑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党建责任制要算好“两本账”——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
门诊护理服务中首问责任制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