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1-21杜文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0期
关键词:大部鸣音排气

杜文明

(丹东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辽宁 丹东 118000)

胃大部切除术是胃癌的常用手术方式,术后若护理不当,极易影响患者的恢复。本研究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效果,以期为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行胃大部切除术的1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0例)和观察组(n=76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50~80岁,平均(59.32±2.2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50~80岁,平均(59.36±2.28)岁。对照组及观察组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表示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1.2 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健康指导等。观察组予以循证护理干预,具体如下:首先建立循证问题,主要包括胃大部切除术相关知识欠缺、术后疼痛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然后寻找循证证据,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或获取针对循证问题的证据。最后实施循证护理干预:①入院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及住院制度、主管医师的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②心理护理。向患者详细讲解胃大部切除术的步骤,提高患者对手术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从而消除由于不了解相关知识导致的焦虑、紧张等情绪。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焦虑,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表现,若患者疼痛剧烈可适当予以止疼药。③预防并发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引流装置,记录引流量。术后24 h,若引流液为血性引流液,应高度警惕术后出血。残端瘘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术后4~7 d使残端瘘的高发期,若引流液为胆汁样液体,且患者出现压痛、反跳痛、腹痛,应告知主管医师。手术后2~3 d指导患者应以流质进食为主,尽量减少导致胃肠胀气的食物,若患者出现无排气、腹痛、呕吐等表现,应及时告知主管医师,以预防梗阻的发生。手术后帮助患者使用正确方法进行排痰,若痰液比较黏稠较难咳出,可使用雾化吸入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及早进行活动,手术次日可指导患者坐起原地运动,手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站立,术后第3天指导患者扶墙行走。同时还可指导患者每晚使用温水进行足浴,以刺激血液循环及胃肠蠕动。为避免吻合口瘘的发生,应保持胃管的通畅,同时使其保持在一个负压吸引状态,避免胃的急性扩张对吻合口愈合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分析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P<0.05则表示统计结果有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及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2.59±0.52)d、(1.04±0.21)d;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4.68±0.68)d、(3.12±0.15)d;经t检验,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有P<0.05。

3 讨 论

循证护理干预是指把科学结论作为护理干预的证据,将临床护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基础,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实用的、科学的护理方案,以患者的住院时间作为横轴,细化各项护理服务,在医疗资源耗费最少、康复最快的基础上使患者获得最好的护理服务[1]。胃大部切除术后若护理不当极易导致倾倒综合征、肠粘连、吻合口梗阻、残端瘘、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2]。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循证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恢复,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循证护理干预将宣教的内容及措施加以规范,使护理更具针对性、科学性,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效果,缩短了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3]。

综上所述,在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中施以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大部鸣音排气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康复的效果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排气歧管螺栓紧固力的测定
缩缸强化汽油机用高效排气消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