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气为血帅”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

2018-01-21张炜宁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期
关键词:血行循行心脉

朱 鹏 张炜宁

(广东省深圳市第七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81)

自1977年Gruentzig在瑞士成功进行世界第1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心脏介入术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具有创伤小、见效快、预后佳等特点,国内每年的PCI术例数超过20万[1],极大地提高了心血管危急重症的救治率,挽救了危重患者的生命。但是PCI术所使用导管、球囊、支架等对于机体而言仍属于异物,会对冠状动脉结构、功能、血液动力学等产生影响,诱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一定程度上抵消了PCI术的临床效果。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NR)是PCI术后常见并发症,是指接受PCI术的心肌梗死患者尽管开通梗死血管,在排除急性闭塞、高度狭窄、明确的夹层、冠状动脉痉挛或血栓形成等冠脉机械性梗阻因素外,心肌组织仍无法获得完全再灌注,心肌血流量减少,可增加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包积液、心包压塞并发症的风险[1-2]。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中无复流发生率可高达30%。无复流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和心肌梗死再发率较对照组增加5~10倍[3]。现代医学认为NR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研究表明与以下因素有关: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激活和微血栓形成、微血管机械性压迫或堵塞、微血管痉挛、炎症因子作用、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激活等。临床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扩血管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对于NR有一定的疗效,远期疗效评价尚需多中心、大样本、试验设计合理的高质量研究来证实[2],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药物治疗方案。由于NR产生机制复杂,单一药物难以获得满意疗效,中医药以其多靶点、多途径干预等优势,有助于改善NR预后,提高行PCI术患者的预后。笔者拟从中医学“气为血帅”理论探讨NR机制,为中医药研究NR提供新的思路。

1 “气为血帅”的基本内涵

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体的血、津液、精等均由气所化生。气的推动、气化、营养、固摄等作用保证了血液生成和血液在脉中正常循行。南宋医家杨士瀛在《仁斋直指方》提出“气者,血之帅也”,认为“人之一身调气为上,调血次之”[4],强调了人体脏腑经络发挥功能以气为先导。

1.1 气能生血 人体之气主要来源由先天之精气和后天之精气构成,具体包括了营气、卫气、精气、水谷之气、自然之气等。其中,营气直接参与血液化生,如《灵枢·邪客》所言“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血液组成是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均由脾胃中水谷之气化生而成,水谷之气直接影响水谷精微的产生,最终导致血液化生和循行异常。

1.2 气能行血 气为阳、主动,血为阴、主静。血液在脉中正常循行依靠气的推动作用,故“气行则血行”。其中,营气的作用尤为重要。营气入血脉中,周而复始,运行不休,循行十四经中,保证了血液血能够循行至全身各处。《灵枢·邪客》言 “故宗气积于胸中……以贯心脉”,宗气注于心脉之中,帮助心脏推动血液循行,也协助血液充盈脉中以营养心脏。因此,心脉血液充盈、运行流畅与营气、宗气关系密切。

1.3 气能摄血 血液在脉中正常循行,防止其溢出脉外是气的固摄作用所致,与“脾统血”功能有关。临床上,各种出血疾病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补气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医学心悟·医门八法》所言“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5],当归补血汤中黄芪用法正是此学术观点的具体表现。

综上所述,气是血液化生、脉中循行的物质基础,人体之气的虚实、气的运动变化等因素都会对血液在脏腑、官窍、经脉等部位的濡养作用产生影响。

2 气的异常与无复流关系

从NR的临床表现来看,属于中医学“血行失常”的范畴。《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言“运血者即是气”[6],指出人体血液运行的根本动力来源是气,血行失常的根因是气的异常。《仁斋直指方·血荣气卫论》言“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4],从病理生理等方面阐述了气与血的关系,也突出了气所处的主要地位。根据中医学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的认识疾病思维方法,结合NR以无复流为主要特点,可以推测心脉中血的异常是结果,脉中之气的异常是原因,笔者认为气虚、气滞、气陷与无复流现象最为密切。

2.1 气虚导致无复流 冠心病属于 “胸痹”“心悸”“真心痛”等范畴,主要病因是年老脏衰、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逸失度及外邪内侵等,痰浊、水饮、瘀血等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产物,也是导致部分临床表现的病因。冠心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老年人气血亏虚为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之气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由盛转衰,由强变弱,而且“久病多虚”又是客观事实。其次,元气不足同样会导致血行不畅,《医林改错·论抽风不是风》云“元气既虚,势必不能通达于血脉之中,以致血行无力而停留成瘀”[7]。如《读医随笔·承制生化论》言“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8],指出气虚则血液化生失司,气血则血行不畅易导致血瘀,进而诱发胸痹。虽然通过介入方法将狭窄、阻塞部分机械性通畅,由于素体之气亏虚,“肺朝百脉”“毛脉合经”的生理机能下降,影响“肺主一身之气”“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的发挥,导致血液化生不足,血液于脉中无法正常循行,水谷精微无法正常濡养脏腑、形体官窍,进一步加重脏腑功能异常,导致血液无法充盈心脉,营养心肌组织,出现无复流的情况。

2.2 气滞导致无复流 气滞是气的升降出入异常,导致机体产生功能障碍。杨士瀛《仁斋直指方》云“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4]。气滞会影响经脉运行不畅,血运受阻,“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从而出现胀、肿、闷、痛等临床表现,甚至会形成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研究表明无复流与炎症反应、微血管栓塞等有密切的关系。炎症、微血管栓塞等属于中医学的痰湿、瘀血,无复流的产生又与伏痰、瘀血有密切关系[9]。冠心病患者体质大致以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最为常见,而且冠心病患者兼杂体质多于单一体质,更说明冠心病是各种致病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而形成的疾病[10]。因此,气滞导致痰饮、瘀血会作用于心脉,更容易诱发血脉不畅,无复流现象的发生。

2.3 气陷导致无复流 气陷多指气上升不及或下降太多,气陷多见于素体亏虚,素体虚弱也符合多数接受PCI术的患者的体质特点。气陷包括上气不足、大气下陷、中气下陷、肝气下迫[11]。宗气聚于胸中,贯注于心脉之中,助心脉之血的运行,而宗气异常则会导致血瘀凝滞的病理变化。宗气即为大气,有学者从“大气”“陷而不升”方面探讨了NR产生的原因,认为是大气极虚不能固守于胸中而产生的结果[12]。大气下陷的临床表现以气短不足以息,或气息将停为主[13-14],与NR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是血液的主要物质来源,中气下陷,是脾胃功能异常的表现之一,会造成化生气血出现问题,进一步影响血液对心的濡养作用[15-16]。

3 防治思路

综上可知,NR与气的异常有密切关系。气虚是NR产生的基本病因,气滞、气陷是气虚的不同阶段、不同脏腑功能异常的具体表现,痰湿、瘀血是气虚、气滞、气陷的病理产物,它们常同时存在,相互作用,互为影响。笔者提出补气、行气、升气等方法防治NR,兼顾运用温阳通脉、益心养血、化痰祛湿、活血祛瘀等法,以期达到心脉气血调和的目的。心气亏虚者,出现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益甚。倦怠乏力,声息低微,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等者,选用人参养荣汤合生脉散加减;气滞心胸者,出现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易诱发或加重,胸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者,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气陷者,出现胸闷、气短不足以息,呼吸困难,满闷怔忡,神昏健忘,舌淡苔薄,脉沉迟微弱,选用补中益气汤合升陷汤加减。余可随症加减治疗。

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建立“评估-干预-康复”的NR防治模式。应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结合中医体质辨识,对患者进行整体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定治则、治法、方药,提前进行中医药干预,尽可能消除导致NR的诱因;PCI术后要强化中医药干预的效果,采用科学、规范的心脏康复疗法,多手段、多环节防治NR。

[1] 杨跃,进华伟.阜外心血管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00,201,208.

[2] 张文卉.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的病理生理及诊治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2):195.

[3] Schwartz RS,Burke A,Farb A,et al.Microemboli and microvascularobstruction in acute coronary thrombosis and sudden coronarydeath:relation to epicardial plaque histopathology[J].AmCollCardiol,2009,54:2167-2173.

[4] 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0:10.

[5]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8.

[6] 清·唐容川.血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

[7]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评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119.

[8] 清·周学海.撰读医随笔[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0.

[9] 白晓君,任建勋.“伏痰”论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的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6):237-240.

[10]高俊杰,王肖龙,薛金,等.328例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分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6):76-77.

[11]郭霞珍.中医基础理论专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8.

[12]庞树朝,张军平,吕仕超,等.从“大气”论治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无复流[J].中医杂志,2012,53(1):25-27.

[13]贾建义,周维顺.张锡纯论大气下陷[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6):677-679.

[14]周宇石,张明雪.大气下陷与升陷汤在冠心病临床应用的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9):1873-1974.

[15]杨萃,张军平.冠心病介入术后大气下陷证与中气下陷证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9):680-681.

[16]张保亭.颜德馨教授治疗冠心病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2,34(7):8-9.

猜你喜欢

血行循行心脉
从出土经脉类文献看手三阳脉的循行与证候演变❋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及经济学评价
ADA、TB-DNA、TB-Ab在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诊断应用
企业分拆上市的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心脉医疗为例
任督脉循行刍议*
金黄色葡萄球菌血行感染对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影响的研究
论五输穴向心排列与《灵枢·经脉》中经脉循行方向相悖*
PCT和白介素6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评价
心脉隆注射液热原检测方法的比较
了解社会底层心态为精准扶贫把“心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