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程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2018-01-20刘镭刘绍晨王建平赵学荣程露阳高亚贤肖丽君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52期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微课程教学

刘镭+刘绍晨+王建平+赵学荣+程露阳+高亚贤+肖丽君

【摘要】医学免疫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必修课中最难学习的学科之一,微课程的应用为免疫学教学提供了辅助作用。本文中,作者通过分析免疫学教学大纲,制作了24个微课程并上传校园网络,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课上辅助传统教学。研究发现,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应用微课程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微课程作为医学免疫学教学辅助资料,对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程 医学免疫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0085-02

一、医学免疫学教学现状

医学免疫学是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架马车之一,也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目前已有20多项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是高等医学院校重要的基础必修课。但是,由于医学免疫学知识前沿、内容抽象枯燥,各章节间联系密切,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困难,甚至有人将《医学免疫学》课本比喻成“天书”。另外,高校素质教育为了增加选修课比例,减少了专业课学时,医学免疫学被压缩到只有40个学时,老师在课上只能选择最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授[1]。很多学生因不能整体理解医学免疫学而逐渐对课程失去了兴趣,最后演变成应付考试。为了改变现状,我们也尝试过课外增加互动交流,但是由于高校教师往往同时承担科研工作,难以固定抽出时间和学生面对面的一一答疑。同时学生面对多课程选择的学分制和中国大学缺乏师生沟通的传统模式,最终导致老师难以完成课后辅导工作,只能通过期中或期末考试成绩知晓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此时往往已经结课,于事无补。因此,如何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师生沟通,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微课程的特点和优势

随着手机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以在线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微课程应运而生,迎合了现代学习者的需求。微课程是运用计算机软件程序来制作特定内容的小教学材料,视频时间在10到15分钟,致力于讲解课程中的某个重要知识点或难点[2]。微课程内容往往比较生动,视频多以营造情境、提出问题、病例分析来驱动,容易引发学习兴趣。微课程视频文件一般在几十兆左右,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辅助传统教学,还能够下载到电脑或手机上在课后反复观看进行学习。另外,微课程的制作成本很低,解放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时间上的束缚。微课程采取针对性强和易于掌握的教学方式,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更方便获得老师的帮助,老师也更快捷得到学生的反馈,为加强师生沟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学习变成一个有趣的活动。

三、微课程的制作

1.选题

由于微课程容量的要求,选择的知识点需要在10分钟左右能够讲解清楚,或者将某个知识点进行分解设计,例如:“外周免疫器官”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分解为“脾”、“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系统”三个知识点分别来制作微课程。另外,选题还应根据最新的教学大纲要求,尽量着眼于重点和难点,使学生通过学习微课程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最后,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进行选题。对于理论性强、短时间内难以解释清楚的内容,例如“抗体的血清型”,不适合做为微课程的选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重点分析讲解。而对于“抗体的结构”能用很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制作出的微视频也更容易吸引眼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

针对本院校学生特点,设计一个详细的思路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开头,如何提问,如何发展和如何结尾都需要精心安排。例如“抗体的功能”中,学生可能希望知道抗体在临床上应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时就可以以提出问题或者典型病例的方式来开头,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微课程的内容展开要重点突出,可设计一些动画或小视频,也可以做一些师生互动的游戏,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微课程的结尾应进行简要总结,例如抗体的分子结构可总结为“四条链、两个区和两个附属成分”。多利用这种总结性的语言,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加深印象。另外,还可以通过复习题或练习题来对本次微课程进行总结[3]。

虽然一个微课程只有10分钟,但是却涉及了物质和人员等方方面面的准备工作。首先,需要一个质量较好的摄像机来录制清晰的画面;另外,麦克、话筒、手机、手机架、摄影杆等设备都要提前准备。特别是医学实验微课程的制作,更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所有材料和仪器。在人员准备方面,教师是主角,除了承担导演、模特,有时还需要出镜。此外,微课制作过程有时也需要助手的配合,如“ABO血型鉴定”需要对待检者进行采血,这就需要提前安排人员协助。

3.录制和编辑

录制前一定要准备好脚步,用具体文字阐述每一个教学过程和内容。录制过程要保证取景合理、画面连贯稳定、音质清晰。入镜的“演员”要衣着得体,普通话清晰简洁,表述准确,实验操作要自然熟练。可以在正式录制前进行几次排练以保证正式录制视频时更加顺利。录制结束后需要对视频进行编辑和处理,应用视频、音频等编辑软件对多余或重复录制的片段进行剪辑,或者将多个场景进行拼接,按需要在視频中整合其他的音频或动画,最后进行总体的整合,使视频画面连贯、流畅,并生成我们需要的文件格式,完成微课程的制作过程[4]。

四、微课程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1.在教学中的应用

以本校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和2015级护理专业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微课程上传校园网络,指导学生下载到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辅导学生课前预习。本教研室教师在对上述班级进行免疫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们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如遇到不懂的问题或者遇到难点时可以课上观看微视频,辅助传统教学方式。课后指导学生到校园网站上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同时再次观看微视频复习重点、难点内容,并可随时与老师通过微信、QQ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endprint

2.微课程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学生成绩比较

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使用微课程教学组(本校2014级临床本科专业1~5班;2015级护理本科专业1~3班);未使用微课程教学组(本校2014级临床本科专业6~10班;2015级护理本科专业4~6班),两组学生年龄、入学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上述各专业使用微课程教学的班级学生考试成绩,与未使用微课程教学的其他班级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微课程教学组考试成绩为80.2±4.2,显著高于未使用微课程教学组成绩(71.8±3.5),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微课程应用于教学中,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3.通过调查问卷评价微课程教学效果

制作调查问卷,学期末对应用微课程教学的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当场发放问卷,当场填写并收回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分析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见表3。

4.后续课教师调查

调查后续以免疫学为基础的其他课程(例如:微生物、病理、病理生理课等)的任课老师,了解发现微课程教学的班级对免疫学基础课程的应用和掌握水平一般较好,学生自主学习性较高。

五、结语

我们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应用微课程这种现代教学手段,分析免疫学中适合微课程教学的知识点,共制作了24个微课程。应用微课程辅助传统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使教学时间更加灵活。通过分析学习成绩和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微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也提示微课程在免疫学教学中确实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微课程成为医学免疫学教材相配套的辅助资源,能够推动翻转课堂的开展,对微课程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中应用的规范化、系列化具有重要意义,但仍有诸多方面需要补充和完善,如怎样更有效地在课前和课上开展微课程;如何和其它的教学形式更有机地结合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琪,官杰,吴艳敏,罗晓庆,王慧.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实践[J].高等医学教学研究,2015,5(4):6-8.

[2]张中兴.微课与微课程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6):588-589.

[3]李娇娇,汤才梅,陈倩.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及其发展趋势[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5(3):61-62.

[4]焦宝聪,苏古杉,陈楠.微课程設计的三重属性和六大要素2015,14(6):89-95.

课题: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教育规划项目(GH151015);承德医学院校级教育科研课题(20150012)资助。

作者简介:刘镭(1977-),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副教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医学免疫学教学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医学免疫学微课程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基于PBL模式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以学生为本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试卷质量分析在《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