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网络依赖

2018-01-20漆晓琴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52期
关键词:调查网络大学生

【摘要】现如今高校大学生对网络使用已经普及,网络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影响的负面作用也日益浮出水面,一些学生因“网瘾”而离家出走、辍学、犯罪等现象层出不穷,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小的伤害,也给当前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如何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合理的使用网络,己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和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的问卷调查及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访谈,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 依赖 调查

【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封二-01

一、调查目的

为预防大学生网络依赖提供相关资料,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具有价值指导,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建议。次调查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和网络依赖现状进行了探讨。其中,网络使用状况包括网龄、每日上網时间、上网目的、主要使用网络功能等方面;网络依赖状况包括耐受性、人际健康和学业问题、强迫性、戒断性和时间管理等问题。

根据文献中对网络过度使用这一现象的界定,分析认为上网用户在“网络成瘾”的早期,还未达到可以称之为“成瘾”的严重程度,但这时他们的身心已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不及时预防,可能发展成严重的网络成瘾。因此我们把“网络成瘾”的早期定义为“网络依赖”,是指一种心理上对互联网络的依赖,表现在用户对互联网络使用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的依赖。

二、调查实施

采用问卷调查法,采取随机抽样法,考虑性别、年级两方面的平衡,抽取黄冈师范学院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共发放问卷5000份,收回有效问卷4462份,回收率为89%。

通过专业网络调查问卷网站问卷星编制《大学生网络依赖成都调查表》

三、调查情况分析

此次调查问卷包括16个题目,调查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网络使用者的网龄、上网时间、地点、目的、主要的网络服务功能等,以了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二是大学生的性别、年级和网络依赖状况。

本次随机抽取成功参与调查的4462名学生中,其中有女生2893人,占调查样本的64.83%,男生1569人,占调查样本的35.16%。

大一1963人,大二1569人,大三897人,大四33人,分别占样本空间的43.99%,35.16%,20.10%,0.73%。

上网小于2小时的有894人,3-5小时的有2192人,6-8小时的有1083人,大于9小时的有293人。其中因为上网和父母闹过矛盾的有892人,占样本空间的20%。觉得上网觉得有事做,与安全感,很踏实的有352人,占样本空间的7.88%;上网是为了游戏的有1567人,占样本空间的35.11%;QQ聊天的有2562人,占样本空间的57.41%;看新闻的有2965人,占样本空间的66.45%;学习的有2852人,占样本空间的63.91%;打发时间的有2998人,占样本空间的67.18%。有4462人对上网利弊的认识都清楚的知道,占样本空间的100%。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和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的问卷调查及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访谈,分析得出:

(1)男生、女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

(2)在网络依赖程度上,大一年级到大三年级是一个明显上升的趋势,大四年级有所降低。而不同年级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是大一与大二年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大一与大三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大一与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大二与大三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大二与大四年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大三与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3)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关系上,两者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建议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和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的问卷调查、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访谈,以及对本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

(1)针对女生、男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而女生对网络依赖的平均得分比男生高的这一结论。我们应当及时加强对女大学生网络依赖的预防,对女大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进行多方面教育和引导,以从女大学生自身形成健康合理的网络使用习惯,防止女大学生的网络依赖向更严重的情况发展。

(2)应在对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就要着重指出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严重后果,并且在大学阶段长期开展合理利用互联网的教育与引导工作。各年级学生也都要有一个对网络使用的正确认识,从低年级阶段就开始遏制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产生。

(3)规范电子游戏市场,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网络游戏中的防“沉迷”系统。对于大学生自身,在去上网之前要有明确的计划和上网目的性,要根据学习要求和生活规律规定自己的上网时间,并限定上网的时间,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上网,不在网络上无目的的浏览网页,不做或少做对大学生活学习没有意义的事情,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控制上网时间,防止网络依赖。

参考文献:

[1] 李红革.当代高职学生的网络行为与意识分析——来自湖南五所高校的统计调查报告[M].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22页.

[2]黄昕,贺才琼.论高职学生网络不良行为及其对策[M].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高职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4月.

[4] 周林.高职学生网络偏好行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2005年5月.

项目:2015017703 漆晓琴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研究(课题编号15Z181)。

作者简介:漆晓琴(1983-),女,湖北黄冈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学、青少年社会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调查网络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