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铁调素在婴幼儿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2018-01-19敖海霞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9期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婴幼儿

敖海霞

【摘 要】目的:探讨和研究血清铁调素在婴幼儿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DI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是否合并维生素D缺乏进行分组,合并组50例,不合并组50例,同时在选取5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对象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治疗后合并组和不合并患儿的血清hepcidin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和不合并组患儿之间的血清hepcidin没有明显的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hepcidin在对IDA治疗疗效的评估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临床上使用血清hepcidin表达水平诊断以及鉴别婴幼儿IDA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排除维生素D对血清hepcidin的干扰。

【关键词】:婴幼儿、维生素D、hepcidin、缺铁性贫血

【中图分类号】R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9--01

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患者出现缺铁性贫血是因为患者体内缺乏导致患者的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导致患者出现的贫血,有相关的研究报告显示,在1990年—2010年之间,全球贫血的发病率降低了百分之十,但是五岁以下的儿童依旧还是贫血病的高发人群。缺铁性贫血依旧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发现铁调素能够在不同类型的贫血症当中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达情况。本院为了分析血清hepcidin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以及治疗当中的意义,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近年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DI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是否合并维生素D缺乏进行分组,合并组50例,不合并组50例,同时在选取5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合并组当中男性患儿共有24例,女性患儿26例患儿的年龄为6~15个月,平均年龄为(8.1±0.5)个月;不合并组当中男性患儿共有25例,女性患儿25例患儿的年龄为6~16个月,平均年龄为(8.2±0.4)个月;健康对照组当中男性患儿共有22例,女性患儿28例患儿的年龄为5~16个月,平均年龄为(7.8±1.1)个月。三组对象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过对比没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1)合并感染或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大于10mmol/L(2)血红蛋白疾病家族史,合并地中海贫血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3)肿瘤、免疫缺陷疾病等(4)就诊前一月内服用过铁剂或含铁补血药剂。

1.2 治疗方法

合并组和不合并组的患儿经予以相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干预,即每日补充铁元素2~6mg/kg予以口语右旋糖酐铁处理,服药时间为餐间服用,服药频率为每天2~3次,同时对患儿予以口服维生素C的方式进行处理干预促进患儿对于铁元素的吸收。合并组患儿在不合并組患儿的基础上增加双倍预防剂量维生素D补充。合并组和不合并组的患儿均在进行初诊和治疗干预两周之后监测HGB、MCV、MCH、MCHC、SF、hepcidin以及25-(OH)D水平,健康对照组只需进行血清hepcidin情况的监测。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所得的数据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本次研究所得的计量资料使用均值进行表示,使用t值进行检验,对本次研究所得的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进行表示,使用卡方值进行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在本次的研究当中治疗前与治疗后合并组患儿的HGb水平浓度均较不合并组患儿更低,合并组患儿和不合并组患儿的HGB、MCV、MCH、SF以及hepcidin在经过治疗后均得到了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铁元素是人体合成HGb的必须元素,缺乏铁元素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对人体脑细胞的发育造成影响。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患者出现缺铁性贫血是因为患者体内缺乏导致患者的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导致患者出现的贫血,有相关的研究报告显示,在1990年—2010年之间,全球贫血的发病率降低了百分之十,但是五岁以下的儿童依旧还是贫血病的高发人群。缺铁性贫血依旧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发现铁调素能够在不同类型的贫血症当中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达情况。hepcidin能够和位于患儿肠上皮细胞以及巨噬细胞表面的跨膜铁输出蛋白结合,从而使膜铁转运蛋白被分解最终导致患者的肠道铁吸收以及巨噬细胞内的铁释放被抑制。近年来近年来相关的研究发现hepcidin和多种类型的贫血存在着关联,如在难治性缺铁性贫血当中,患者的血清hepcidin便会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地中海贫血患者当中,患者的血清hepcidin也会明显的下降,但是hepcidin在婴幼儿IDA中的变化情况还缺乏相关的报道。在本次的实验当中不合并组患儿治疗前的hepcidin水平为27.1±7.1ng/ml,明显的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患儿的水平和健康对照组类似,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婴幼儿患儿当中,患儿出现合并维生素D缺乏时,患者的血清hepcidin不会有太过明显的变化,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维生素D影响了患儿血清hepcidin水平。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使用hepcidin对IDA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估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婴幼儿IDA和成年IDA相比具有着特殊性,婴幼儿IDA容易合并维生素D缺乏,并且在临床上合并维生素D缺乏在临床上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容易被忽视,因此,在使用血清hepcidin水平对婴幼儿IDA患儿进行治疗疗效的评估当中需要排除维生素D缺乏对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刘渊,王健,朱建玉,刘天威.上海市某社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8,25(04):538-541.

猜你喜欢

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婴幼儿
护理婴幼儿五不宜
花都区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及维生素D相关知识调查分析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
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分析
维生素D治疗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呼吸功能分析
小囟门儿童预防性口服小剂量维生素D对头围及丹佛智能发育的作用研究
乳酸亚铁片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探讨
小儿缺铁性贫血原因及临床治疗
维生素D对细胞自噬及相关因子P62/SQSTM1、VDR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