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老年痴呆并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8-01-19张丽琼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9期
关键词:老年痴呆颅脑损伤

张丽琼

【摘 要】目的 总结一例老年痴呆并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根据该患者的疾病特点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延续性护理。结果 患者和家属可以按照医护人员指导进行患者肢体的主、被动训练。结论 降低患者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可供临床借鉴。

【关键词】老年痴呆;颅脑损伤;个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9--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老年痴呆症发病率日益增加。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表现为记忆障碍、认知障碍、智力障碍等。颅脑损伤是指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在头部导致的颅脑组织损伤。老年人颅骨硬化、弹性降低, 不利于暴力的缓冲, 且萎缩的脑组织在颅腔的活动度增大、脑血管硬化, 较轻的外力可致严重脑损伤[1]。病情变化具有隐匿性。致残率高,预后差,恢复周期长。以上特点增加一定的护理难度,现将1例老年痴呆并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0岁,因“头部外伤后呼之不应3天,呕吐数次”于2017年02月18日00:14入院。既往史:患“老年痴呆症”四年。入院查体:体温36.5?C,脉搏7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70/100mmHg,SPO295%。一般情况差,急性痛苦面容,浅昏迷,呼之不应,刺痛回缩,时有躁动,强迫体位。右顶枕部可见大片皮下淤血,创面周围明显肿胀,未触及颅骨凹陷征。双侧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鼻腔及耳道无流血。四肢无畸形,肌张力增高,肌力无法检测。GCS评分6分。CT示:(1)、左侧额、颞、枕、顶部硬膜下血肿;(2)、左侧额叶脑挫裂出血并脑水肿;(3)、右枕部硬膜外血肿;(4)、蛛网膜下腔出血;(5)、右侧额、颞部硬膜下积液;(6)、枕骨右侧骨折;(7)、枕部及右顶部软组织肿胀。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① 密切觀察生命体征、瞳孔及意识变化:正常瞳孔直径2.5-4mm,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敏,眼球的活动度是否良好。当一侧瞳孔散大时,提示有脑疝发生的可能。使用GCS评分,及时观察意识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处理。②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定时翻身叩背,行排痰护理。必要时给雾化吸入,以利痰液排出。 ③ 预防口腔黏膜的炎症:每天进食后行口腔护理,嘴唇涂抹润唇膏。假牙用温热水清洗后放入凉水中备用。④预防尿路感染:留置尿管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每天2次会阴护理,引流袋每天更换,定时夹闭尿管,以锻炼膀胱功能。嘱家属给患者多饮水,可以有效的预防尿路感染。⑤防压疮护理:保持床单元平整、清洁、干燥。卧气垫床。定时翻身按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2 心理护理 患者因病情易产生焦虑、忧郁、恐惧等负面情绪,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及时有效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态度温和、语言亲切,为患者提供心理、精神支持。此类患者对家属的依赖性较强,鼓励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使其获得来自家庭的支持,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由于我国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家属是长期照护的主要力量,对患者繁重的生活照护,给家属的身体及心理带来极大负担,继而影响到患病老人的生活质量[2]。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鼓励家属与医护人员或朋友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信息交流,不脱离社会,可以降低照护者身体及心理的不适。

2.3 功能锻炼 患者病情平稳后48-72h指导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进行关节的被动锻炼,如:肩、髋关节的外展、内收活动,肘、膝关节屈伸运动,踝泵运动及腕关节的屈伸、旋转运动等。每天3-4次,30min/次,循序渐进,以患者自觉不累为度。肌张力高,用温水湿热敷后锻炼,禁止暴力牵拉,可以有效的防止关节僵硬、挛缩、变形及肌肉的萎缩。

2.4 饮食指导 患者宜进食高蛋白、高营养、低脂、易消化的粗纤维饮食。早期干预使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3-5]。指导患者及家属每天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的发生。

3 出院指导

3.1 嘱家属定时给患者服药。

3.2 继续坚持督促与协助患者行功能锻炼及肌肉的按摩。

3.3 经常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遇到困难或困惑可以向周围亲朋好友或医护人员求助。

4 延续性护理

患者于2017年2月28日自动出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GCS评分11分。四肢肌力Ⅱ级。出院一月后电话回访,患者患肢肌力下降,现场肌力评分为Ⅰ级。说明患者出院后,住院期间的健康宣教未能很好的应用实践中,自护能力差。对患者家属进行如下指导:

4.1 教会患者家属肌力测评的方法。

4.2 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偏瘫肢体行湿热敷,加强患肢被动功能锻炼。

4.3 鼓励患者家属及亲友多与患者沟通,多谈论患者感兴趣的话题,使其得到情感支持。

4.4 在保障营养的前提下,可照顾患者的饮食习惯,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结果

三个月、半年以后电话回访,患者肌力逐渐升至Ⅲ级。患者及家属可以按照医护人员指导进行患者肢体的主、被动训练。

总结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致残率高。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自护能力,促进患者居家康复,降低了致残率,改善了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及社会负担,同时护士的价值得到体现,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舒凯,万锋 ,牛洪泉等. 347例老年颅脑损伤 [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4):300-301.

李晶,张秋霞, 罗晓晖.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庭照护者研究[J]. 老龄科学研究 2013,01(07):56-61.

王艳瑾 . 优质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 ,26 (19 ):3635-3636.

李丽,王琴,李淑君. 早期康复护理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 7) : 776 - 777.

谭志平,顾德云,陆叶,等. 优质护理服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 s1) : 175.

猜你喜欢

老年痴呆颅脑损伤
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路径对老年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及精神异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车祸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分析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老年痴呆采用乙酰胆碱酶抑制剂类药物与盐酸美金刚的治疗效果分析
奥氮平、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比较
老年痴呆、帕金森病和脑梗死患者的记忆损害的临床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