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影响分析

2018-01-19陈洁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9期
关键词:早期康复治疗中医护理脑梗死

陈洁

【摘 要】目的:分析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行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同时对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抽取7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7例)和研究组(40例),前者行常规护理措施,后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护理后,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在护理效果上,研究组为92.25%优于对照组61.16%,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研究组为(10.23±3.4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9.82±4.57)分,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研究组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67.57%,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行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护理;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神经功能缺损影响

【中图分类号】R2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9--02

脑梗死又名脑卒中,属于临床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体,该疾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并具有极高的致死率、致残率【1】,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会存在后遗症(失语症、偏瘫等),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本次研究,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我院对其行中医护理干预,分析其对患者的效果,具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脑梗死患者77例,收治时间在2017/01/05-2018/01/05期间,其中,男女比例为40/37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61.5±7.5)岁。经临床诊断,77例患者均为脑梗死患者,同时,均为首次急性病发患者,对本次研究已知悉,并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其他严重合并症、精神异常患者,随机分组。

研究组(40例):男女比例21/19例,年龄50~71岁,平均年龄(61.2±7.2)岁。

对照组(37例):男女比例为19/18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1.6±7.7)岁。

一般资料上,77例患者的数据无差异,可比较。

1.2 方法【2】

两组均行常规综合治疗,并给予早期康复治疗。

对照组:a、给予患者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室内通风良好,同时,叮嘱患者注意休息,以保证睡眠时间充足,并对探视制度严格执行,规定每天的探视人数、时间;b、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急,治疗后常会存在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失语症、大小便失禁等),患者心理负担重,消极情绪严重,常会出现抑郁、急躁等心理应激反应,在早期护理中,护理人员通过劝说疏导、注意力转移、健康教育等方式对其进行开导,以提高护理配合度。c、叮嘱、协助患者养成好的饮食习惯,禁烟酒,少吃刺激性食物,清淡饮食,以易消化、营养高的食物为主。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中医护理,a、对于急性期患者,中医护理以按摩为主,针刺治疗为辅,按摩2-6d/次,15-20min/次;针刺1次/d,留针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留针位置一般为风池、三阴交、内关、水沟等穴位。B、恢复期给予按摩为辅,针灸、艾炙、电针为主,按摩部位集中于神经功能缺失部位,针刺位置以足三里、风池、外关、四神冲、三阴交、曲池等穴位为主,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1.3 观察项目

护理后,比较两组的效果。

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值越低,质量越好。

记录并比较患者的满意度。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NIHSS评分用()表示,采用t检验,有效率、满意度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检验,P<0.05,对比有意义。

2 结果

2.1 效果

干预后,研究组显效、有效、无效的患者人数分别为24例、13例、3例,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的患者人数分别为8例、15例、14例,前者总依从性率为92.25%(37/40),后者为61.16%(23/3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

2.2 NIHSS评分

干预后,在NIHSS评分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满意度

干预后,研究组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的患者人数分别为25例、14例、1例,总满意度为97.50%(39/40);对照组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的患者人数分别为10例、15例、12例,总满意度为67.57%(25/3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

3 讨论

在中医上,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内,发病原因主要为血瘀阻塞、血运不畅,多发于老年人,同时该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并存在着极高的致残率、死亡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3】。临床显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功能的恢復有着明显的作用,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有着有效的改善作用,能缩短治疗期限,降低致残率【4】。中医护理通过针灸、艾炙、按摩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促进血液流通,有效恢复运动功能,极大地提高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护理后,在护理效果上,研究组为92.25%优于对照组61.16%,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研究组为(10.23±3.43)分,对照组(19.82±4.57)分,前者低于后者,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研究组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67.57%,P<0.05。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行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蒋艳.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与急性脑梗塞患者NIHSS+评分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7, 24(4):393-395.

葛亮, 赵志敏.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A02):271-272.

刘萍. 中医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27):115-115.

张淑梅. 早期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16, 22(33):133-134.

猜你喜欢

早期康复治疗中医护理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体会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