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来的房客

2018-01-19张寄寒

少年文艺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咪小刚开花

西北风刮了几天几夜,还没有停下来,窗外天色灰暗,北风“哗哗” 地呼啸。我和妹妹正在客堂里烘着脚炉,两眼目不转睛地望着窗外黑压压的一片,听着北风叩击着客堂里的落地长窗,发出“咯吱,咯吱” 的声响。妈妈烧好了晚粥,她说:“去街上买一包香萝卜干吃粥吃!”说罢,一个人走了出去,好长时间还没回来,我和妹妹等得有些心焦,我让妹妹去门口看了几回,妹妹失望地说:“一点影子都没有!”

忽然落地长窗“吱呀”一声,妈妈进来了,她身后跟着穿着破烂的一男一女,手里拿着被头铺盖,还有一个破旧的鼓鼓囊囊的包裹。他们身旁有个小男孩。我和妹妹一看,傻了眼,从来没有见过的亲戚,他们会是谁?我和妹妹心里不断地猜测着。

“你们一定饿了吧!你们先吃!”妈妈一边热情地拉着他们,一边朝我们眨眨眼,我们立刻领会妈妈的意思,也许是我们不认识的亲朋好友。于是我走进灶屋间,盛出三碗热粥,妹妹从筷桶里拔了三双毛竹筷。

“吃吧!吃吧!”妈妈边说边把刚买的一包香萝卜干摊在桌上。我和妹妹看他们“呼噜,呼噜” 地喝着薄粥,一会儿就喝光,我们去替他们盛粥,他们说:“饱了!饱了!”妈妈夺过他们的碗,立刻盛了三碗粥给他们。不多一会,他们吃饱了,妈妈让我和妹妹去吃粥,她和他们去隔壁小间说话。我和妹妹边吃粥,边听壁脚。

“你们从哪里出来的?”妈妈问。

“我姓杜,叫杜大民,老婆叫小咪,儿子叫小刚,今年十岁,今天遇到你这个贵人了,千恩万谢!随便住在哪里都可以,我們都习惯,不要太麻烦你们!”杜大民诚恳地对妈说。

“我看见你们一家人蜷缩在这个破廊棚里,天又这么冷,到了夜里怎能抵得住寒夜的袭击,反正我家西楼空着哩!”

“我们老家在苏北,日本鬼子把我们的房屋烧了,粮食抢走了,走投无路才出来乞讨,一路上,讨饭也讨不饱!今天遇到你们这样的好人,我们三条命得救了!”

“你们住在和我们只隔一层板壁的西楼好吗?我们吃啥,你们吃啥。我们吃粥,你们吃粥;我们吃饭,你们吃饭!”妈妈坦诚地对他们夫妇说。

妈妈说罢,立刻踅进后屋的柴间,我和妹妹,杜叔家的小刚也跟在我妈的身后,妈妈让我们把稻柴搬到西楼去,我们每人搬一小捆,“吭唷,吭唷” 搬上西楼,搬得我们头上出汗,妈妈还表扬我们干得好。妈妈立刻把一捆捆稻柴拆散,铺成一只柴地铺。妈刚铺好,我们便在柴地铺上翻跟斗。妈妈说:“好了!好了!别捣乱了,不好睡的!”我和妹妹、小刚,还赖在柴地铺上不走。

杜叔和小咪阿姨上楼一看,妈妈在柴地铺上盖了一条老棉胎,小咪阿姨边拆自己的铺盖,拿出破旧的被子,边噙着眼泪对妈说:“张姐,让我怎么感激你的大恩大德!”

“我们快下楼!”我对妹妹、小刚说。妹妹和小刚随我下楼,妹妹说:“我们带小刚去外面玩一会好吗?”我一边说好,一边一手握着妹妹的手,一手握着小刚的手,蹦蹦跳跳地走出家门,小刚虽不说话,我在昏暗的路灯光下,见到小刚两眼闪烁着泪光。我们把小刚带进我们的玩伴中间,他们对小刚的出现都要问长问短,我说是我家的亲戚,他们便不再问了,于是我们玩着藏猫猫游戏,两个人一帮,我们不让小刚和别的玩伴一帮,一会儿和我一帮,一会儿和小妹一帮。夜深了,我们玩累了,便三个人手拉手地回家。小刚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小刚上西楼,我们上东楼,妈妈给他们点了一盏“一戳天”。我和妹妹洗好脚,钻进了妈妈给我们用脚炉焐热的被窝。

“小刚,躺下去了没有?”妹妹嚷着。

“刚躺下去!”

“暖和不暖和?”

“暖和极了!”

隔壁房间里只有一阵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夹杂着杜叔和小咪阿姨轻微的叹息声。没多久,妹妹发出微小的鼾声,隔壁的柴地铺上也没有窸窸窣窣的声音,小刚也入睡了。于是,大人们对话了。

“张姐,认识你是我前世修来的福气!”小咪阿姨对妈说。

“我这人就是这个脾气,见别人有难,不帮心里会难受。有个下雨天,老家的村里人上街遭雨,一时回不去,中饭上馆没钱,她们找到我家,我一看她们一个个淋得像落汤鸡似的,我心软了,一边叫孩子生个炉子让她们烤火,一边上街去买点猪肝、网油、咸菜,回家烧了两大碗咸菜烧猪肝、一镬子饭,她们穿着温热的衣服,吃着可口的饭菜。临走,她们千恩万谢。没过几天,她们上街了,这个给我拿来一大袋米,那个给我拿来几大捆柴。”

“张姐,你人心好,好人有好报!今天我们是碰到你这样的一个贵人了!”小咪阿姨说。

“你们放心,凭你们夫妻俩一双勤劳的手,不怕没饭吃。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你们在老家做过生意吗?”妈妈突然问他们。

“我们做过油氽粢饭糕,这里好做吗?”杜叔问妈。

“这里有人氽兰花豆、豆瓣,生意不错!”

“那我们也做这个生意!”杜叔兴奋地说。

“本钱在哪里也不知,你开心什么?”小咪阿姨反问杜叔。

“本钱我去帮你借借看,只要先买点蚕豆,买点菜油,工具嘛,我家里不够,我去借,好吗?”

“太好了!太好了!”小咪阿姨不停地说。

我越听越没睡意,心想,妈妈对眼前的陌生人多好啊!她掏心掏肺地为别人着想,她常说,宁可苦自己,不能苦别人!妈就是这样的人。妈妈又一次和他们聊起了家常,我听着听着,越听越听不懂,渐渐地入了梦乡。

天亮了,南窗里透进一缕缕的晨曦,我醒来时便听到妈妈翻箱倒柜的声音,妈妈一定是在找旧衣服给他们穿。等我和妹妹下楼,发现小刚已穿着我去年的旧棉袄、旧棉裤,杜叔穿着我大哥留在家的一件棉袍子,小咪阿姨穿着妈妈的棉袍,三个人都快让我不认识了,他们脚上都穿着我们家的旧棉鞋。我们围在一张八仙桌上,一起吃早饭,大家有说有笑,一点不拘束,像一家人似的。

吃罢早饭,我和妹妹去上学,妈妈去找老姐妹借钱给杜叔做生意。小咪阿姨对妈说:“借不到不要紧的,太难为你了!”妈推着她说:“你只管放心,你和丈夫把我家的一只旧铁镬用砖块擦掉点铁锈!”endprint

我和妹妹上学去,上课时,我却一直走神,最牵挂的是妈妈替他们去借钱有没有借到。好容易熬到中午放学回家,一进家门,先是闻到一阵饭香,客堂里的桌上一米袋的蚕豆,一甏的菜油,一只新煤炉。吃罢中饭,小咪阿姨浸了一缸的蚕豆,杜叔拿着劈柴刀在劈硬柴。

放晚学,回到家里只见杜叔在生炉子,一缕缕白色的烟雾袅袅直上,小咪阿姨和小刚坐在小凳上娴熟地剥蚕豆瓣,不多一会,用剪刀在蚕豆上剪一刀,氽开花豆。我和妹妹一丢书包,便和小刚一起剥豆瓣。杜叔说:“炉子着了,开始氽开花豆了!”于是,小咪阿姨把甏里的油倒進铁镬,先是出现黄色的泡沫,然后,泡沫渐渐地消失,小咪阿姨把剪好的蚕豆,一把把放进冒青烟的油镬,一颗颗蚕豆,开出一朵朵黄色的豆花,蚕豆壳像附在豆花上的绿叶。然后,小咪阿姨用笊篱把一朵朵的黄豆花舀起,放在一只铁丝网兜里晾着,一股浓郁的豆油香味缭缭绕绕,满屋飘香。

吃晚饭了,杜叔家在西间吃粥,我们家在东间吃粥,刚坐下拿起筷子,小咪阿姨抬了一碗刚出锅的黄澄澄的油氽豆瓣,给我们当粥菜吃,妈妈忙说:“你拿回去!明天要做生意的!”小咪阿姨笑着说:“尝尝我的手艺好不好嘛。”妈妈说不过她,只好留了下来。我和妹妹早就想把筷子伸上去夹油氽豆瓣吃了。妈妈严肃地说:“少吃几粒,还要回给他们!”我和妹妹真的吃了三粒,就不吃了,虽然油氽豆瓣又香又脆,但想到杜叔家不容易。一吃罢,我和妹妹立刻把这碗油氽豆瓣回给杜叔家。小咪阿姨嚷着:“张姐,让两个孩子尝尝吧!”

入晚,我和妹妹找出前几年用过的练习本,林林总总也有一大叠,我们拿去给小咪阿姨包开花豆、豆瓣用。我们一走进杜家门口,小咪阿姨说:“多谢两个乖孩子,想得多周到!刚才我还在想明天卖开花豆的包豆纸在哪儿。”妈妈也来了,她问:“明天摊头摆在哪儿?”小咪阿姨说:“你有什么建议?”妈说:“要不让两个孩子替你去找!”小咪阿姨连声说:“好的,好的!”

吃罢晚饭,小咪阿姨和小刚随我们出门去寻找摊址,外面的北风早已停息,淡淡的月光洒满了大街小巷。我边走边介绍哪儿热闹人多,哪儿冷清人少,走到一座石拱桥,有四个造型不同的桥楼。我指着桥楼外的一块小空地对小咪阿姨说,就在这里了!小咪阿姨用手摩挲我的头说,多懂事的孩子!谢谢你们!小刚要好好向你学习哩!

回到家时,小咪阿姨说:“我还不会包三角包哩!”我说:“我们手工课上老师教的!”小咪阿姨忙说:“你赶快教我们!”我说:“我怕自己也忘了。”于是小眯阿姨拿了一本练习本,站在八仙桌上的放满开花豆、油氽豆瓣的团匾旁,试着用纸包三角包,我走近她时,她包好的三角包里漏出一粒粒的开花豆。小咪阿姨向我讨救兵似的说:“小弟,赶快教我包吧!”我便手把手地教她,不多一会,妹妹和小刚也来了,大家学着包,最后,小咪阿姨包得棱角分明,小巧玲珑,像她这个人一样。小刚和妹妹包的三角包,不是松松垮垮,便是紧紧巴巴,一点不好看!小刚和妹妹不服气,两个人还在不停地包。工夫不负有心人,小刚和妹妹包的三角包,终于和小咪阿姨包的一样好!

夜深了,窗外的上弦月落下去了,妈妈对小咪阿姨说:“不早了,明天你要一早摆摊去,快点休息吧!”我们立刻洗脸、洗脚,回到各自的房间,躺下不久,我们便很快入睡了。

次日一早,我和妹妹起床时,发现隔壁房里寂静无声,我问妈妈:“小咪阿姨摆摊去了吗?”妈说:“去了一个小时了!”我们吃罢早饭,便背了书包上学去,走过富安桥,发现小咪阿姨和小刚坐在小摊前,一个顾客都没有!我和妹妹立刻奔过富安桥,直往学校去。

上课时,我可一直走神,眼前全是小咪阿姨和她的开花豆,好容易熬到中午放学,我和妹妹一走出校门,便商量去哪里观察小咪摊上的买卖,我们悄悄地赶到富安桥的斜对面的一个角落,眼看一群群的学生走过小咪的小摊前,都要看几眼,难得有个别学生掏钱买开花豆,我们怕被小刚发现,便悄悄地回家。

吃罢中饭,我和妹妹又去老地方侦察。小刚端了一碗饭,一碗菜,给他妈妈吃。小刚在做生意,时不时有学生向他买,他一边收钱,一边递给他们一个三角包,上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小刚一个人来不及,小咪阿姨吃了一半,丢下饭碗,两个人一起做生意。不多一会,团匾里包好的三角包快卖完,于是,小刚做买卖,小咪阿姨包三角包,天哪!买的人太多了,小咪阿姨包都来不及!我和妹妹站不住了,立刻赶到小刚的摊旁,伸手替他们包三角包,不多一会,三角包堆满了团匾,我们才去学校上课。

放晚学了,小咪阿姨的摊上又兴旺起来了,不但放学的学生买,而且还有镇上的大人也买,我们发现摊上杜家一家三口都在忙,小咪阿姨包三角包,小刚收钱找钱,杜叔来回运输!我们回家向妈妈汇报,妈妈骄傲地对我们说:“天无绝人之路!”

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到家门口,便闻到了一阵阵浓酽的红烧肉的香味,我大声说:“谁家烧的红烧肉,这香味也太诱人了!”妈说:“小咪阿姨刚送来一碗红烧肉。才做了一天好生意,就这样去破费,我们吃了也于心不忍!”妈妈的话是对的,小咪阿姨这颗报恩的心也太急切了。

吃罢中饭,我和妹妹又去老地方侦察,却看到小咪一家在摊上吃饭,根本没有红烧肉,只有萝卜干,让我和妹妹看傻了眼,这个小咪阿姨为啥要这样?我们是无法理解大人们到底怎样想的。

小咪阿姨摆摊已有多天了,我和妹妹学习紧张,没有再去了解他们营业的情况。有一天放中饭的路上,我和妹妹走过小咪阿姨的摊前发现小刚不在,我们回到家仍不见小刚,我们不吃饭也要把他找回来!

我们在大街小巷里寻找,在龙镇的角角落落里寻找,一直不见小刚的踪影。终于在一条清冷的小街上发现小刚的身影,我们追赶上去时,他立刻躲进了一条幽深的长弄,我和妹妹分工,各自去堵一个弄口,当我和妹妹接应时,小刚被我们夹在中间,天哪!小刚一脸的惊恐,手里拿着一只竹篮,篮里堆满了三角包的开花豆。小刚对我们说,这几天生意不好,妈妈让他去穿街走巷背篮头,他说他怎么也喊不出口,他妈逼他去,他死也不肯去,他妈拍打了他的屁股,他才去。我们一听,心发软,妹妹眼泪都掉下来了!我和妹妹商量帮小刚去卖!一开始,我们仨都喊不出口,还是妹妹女孩子厉害,她的一声:“阿买开花豆嗳!”银铃般的声音响彻大街小巷,过往的行人都会循声而去,见到妹妹这样的小女孩,仿佛见到了童话中的卖火柴的女孩,大家蜂拥而来,你买一包,我买一包,不多一会,小刚的竹篮里的开花豆卖光了!我们陪着小刚回家,小咪阿姨看见小刚的竹篮空空的,她便问:“到底怎么回事?”我对小咪阿姨说:“小刚真厉害!”小咪阿姨不信地说:“你们帮他去卖的吗?”我说:“我们刚放学哪有时间去卖?”小咪阿姨笑着说:“我实在不敢相信!”于是,我给小咪阿姨抖出了实情,小咪阿姨激动地抱起妹妹说:“我太喜欢你了!”endprint

小咪阿姨的买卖做得有模有样,三个人明确分工,杜叔负责后勤,小咪阿姨坐镇摊子,小刚背篮头。听小咪阿姨自己说,生意越来越稳定,很多镇上的老客户,几乎天天要来买。营业收入也稳定了。每天晚上从隔壁间里传来一片欢声笑语。

一天傍晚,小咪阿姨拿了一叠钱,对妈妈说,这点小钱是我交的房租,你收下吧!妈严肃地对他说,我收留你们住,为的是收你的房租金吗?小咪阿姨忙说:“不是的,你心肠好,看我們可怜,我们一家人一辈子也忘记不了!我交房金,只是表达我的一点心意!”妈妈说:“你的生意刚刚起步,困难还在后面,比如,扩大经营范围,要做粢饭糕、萝卜丝饼,都要资金的!拿回去吧!”小咪阿姨拉着妈妈的手亲热地说:“张姐,你真好!”

一天晚上,我和妹妹在八仙桌上的煤油灯下做作业,小刚来我家玩,他拿着妹妹一年级的语文教科书,聚精会神地看着,妹妹对他说,看得懂吗?他摇摇头。于是,妹妹教他识字,一天教他识五个字,写五个字,小刚每天让妹妹给他检查作业。一个月,小刚把妹妹的教科书上的课文,全部背了出来,而且能默写出来,让我们非常钦佩。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镇上的小戏院里唱绍兴戏,我和妹妹都是小戏迷,吃罢晚饭,我们拉着小刚去看戏,看戏要买门票,我们只好守在门口,等待机会。不多一会,一个大腹便便的大男人带了一大帮的大男小女,大男人一边买票,一边对他们说,你们先进去!我们趁他们大男小女三三两两进门之机,分别插入他们的队伍混了进去,演出开始,我们找到舞台的台角隐蔽处,三个小孩坐下来,台上台下的人都看不到我们,我和妹妹立刻被戏中的人物吸引,全神贯注地听她娓娓动听的唱腔,看她举手投足的美妙身段。小刚忽然对我说:“哥,你看,我到这儿背篮头好吗?”我立刻说:“好极了,你看!台下还没有人背篮头哩!”

散戏了,回家的路上,小刚对我说:“明天就去戏院背篮头!”我对小刚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背篮头!”妹妹说:“到了戏院你们背篮头,我要看戏!到街上我帮你背篮头。”

这几天,小咪阿姨特别高兴,见到妈妈情不自禁地说:“我家小刚越来越懂事了,刚开始,叫他去背篮头,他死活不肯去!现在主动要求去戏院背篮头!”妈说:“小刚这孩子真聪明,一个月把一本书都背出来了!不读书真可惜!”小咪阿姨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不知不觉小咪阿姨来我家已快半年,她的小摊生意又扩大了氽粢饭糕,杜叔在家帮她用糯米做成一块块的粢饭糕,放在摊上的油镬里当场油氽。小刚的篮里有开花豆,油氽豆瓣、粢饭糕,白天满街背,晚上戏院背。小刚把妹妹的语文、数学的教科书,随身放在竹篮底下,没生意时,拿出来背上几段,用铅笔在香烟壳子上,演算数学题。

我和妹妹发现小刚对读书越来越感兴趣,有一天下午,上语文课时,上到一半,老师正在教我们《木兰辞》,老师在朗读“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忽然,窗外闪过一个身影,我看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小刚。放学的路上,我找到了小刚,问他今天去学校了吗。他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我说:“我在课堂里看见你了!”他说:“你们的老师朗读得太好听了,我也要学这首诗!”我答应教他,他拉着我的手,感激地说:“小哥,你真好!”

一天傍晚,我和妹妹去小咪阿姨家,杜叔和小刚去乡下收蚕豆还没回家。我和小咪阿姨聊天,我先说小刚渴望读书,借妹妹的教科书全背出来,数学题全部做对!他经常去我们学校旁听,小刚天资聪明,不读书多可惜!再说,让小刚白天去读书,晚上去戏院背篮头,星期天,我们一起帮他背篮头!

没想到小咪阿姨边听边落泪,她对我说:“你们一家人对我们好,我这一辈子也忘不了!你劝我让小刚下学期去读书,我听你的!”我一听小咪阿姨答应让小刚去读书,立刻上前抱住了小咪阿姨说:“我们拉钩!”小咪阿姨真的伸出手和我拉钩!

次日一早,我把好消息立刻告诉小刚,小刚兴奋得差点把一篮开花豆打翻!小刚拉住我的手,紧紧地握着说:“我们今天是兄弟,明天是同学!”这个暑假,我和妹妹一起帮小刚背篮头,白天穿街走巷地叫卖,晚上去戏院叫卖,大热天,一个圈子走下来,回家浑身湿透,小咪阿姨开西瓜给我们吃,晚上从戏院背篮头回家,小咪阿姨给我们吃夜宵。

开学第一天,小刚穿了一件新做的白色短袖衫和黑色短裤,黑布鞋,新剃的平顶头。我和妹妹把小刚夹在我们中间,开开心心地去上学。走进学校,我陪小刚去报名,一年级老师看见小刚的大个子便问:“几岁啦?”小刚说:“十岁!”老师问:“读过书吗?”小刚说:“没有!”我说:“老师,他自学的,你可以对他测试一下!”老师立刻出了几道语文题和数学题,交给小刚做。我和妹妹在门外等候,不多一会,老师对我说:“杜小刚可以读二年级了!”于是,小刚和妹妹一个班,老师特地让小刚和我妹妹同桌,以便帮助小刚。

从此,白天小刚和我们一起上学,晚上,我们帮小刚去戏院背篮头,小咪阿姨和杜叔忙忙碌碌地摆摊、收摊,日子过得很安稳、踏实。小刚和我们一起上学的路上,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他成为一个小学生的梦想成真了。

小咪阿姨成为我家的房客,我们像一家人一样和睦相处。我们早已不把小咪阿姨一家当房客,在小咪阿姨一家人的眼里,我们也早已不是房东。

发稿/赵菱

我与《少年文艺》结缘,是我一生的最佳选择。每当我全身心投入儿童文学创作时,仿佛置身于五彩斑斓的江南水乡的童年生活,仿佛回到了我的童年。我的心因此而更加年轻!当新年钟声敲响时,我由衷地祝愿少年朋友学习进步,新年快乐!

——张寄寒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咪小刚开花
爱洗澡的猫小咪
词语开花
不足为奇
屁股开花
在去撩骚的路上?
为什么每月的天数不一样
小咪变了
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