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本课程中运用PBL教学模式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2018-01-19吕伟斌

考试周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PBL模式校本课程人文素养

摘 要:PBL模式强调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过程,通过协作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来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那么,在相对自由开放的校本课程开发中,教育者更有充足的理由、广阔的空间、充分的自由运用有效地教育教学模式,如PBL模式来实现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高中政治;校本课程;PBL模式;人文素养

一、 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开发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在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提出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新课标处处体现了人文精神,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对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对人文精神进行挖掘,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江苏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也指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拓展学生知识领域,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生活,发展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可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要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必须要以人文素养的要求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第一线的教师,也需要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原则,结合校本、地方和学生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灵活运用有效地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PBL模式不失为其中一种可选之策。

二、 PBL模式简介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PBL模式有以下内涵:

(一) PBL教学模式的特征

1. 从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学习,这个问题被称为驱动问题(driving question)。

2. 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对驱动问题展开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类似学科专家的研究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及应用学科思想。

3. 教师、学生、团体成员参加协作性的活动,一同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与专家解决问题时所处的社会情形类似。

4. 学习技术给学生提供了脚手架,帮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升能力。

5. 学生要创制出一套能解决问题的可行产品(products)。这些又称制品(artifacts),是课堂学习的成果,是可以公开分享的。

(二) PBL的基本要素

1. 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主轴所架构的。

2. 问题必须是学生可能遭遇的“真实世界”的非结构化的问题,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过程。

3. 偏重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学习者能通过社会交往发展能力和协作技巧;教师的教学有较少讲述的特点。

4. 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担负起学习的责任。学生必须自主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自主协作探究并形成成果。

5. 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认知学习技巧的教练。

6. 在每一个问题完成和每个课程单元结束时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三) PBL教学过程

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提出成果——教师总结。

由以上可见,PBL模式强调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过程,通过协作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来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那么,在相对自由开放的校本课程开发中,教育者更有充足的理由、广阔的空间、充分的自由运用有效地教育教学模式,如PBL模式来实现学生的成长。

三、 在校本课程实践中运用PBL,提升人文素养

笔者所在学校在本学期(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所开设的高中政治校本课程中,有一个专题是具有时政色彩的“中国VS萨德”。笔者以PBL模式对该课进行了设计与实施。具体如下:

(一) 题材选择及依据

之所以选择“中国VS萨德”,一是由于该题材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到目前为止,萨德问题仍然是影响中国安全的重要问题;二是由于学生所面对的社会,尤其是网络上必然会激烈讨论萨德问题,学生们可能会面临如何讨论、如何辨别、如何跟帖、如何发言等现实问题;三是探究认识萨德问题既有助于学生深入把握我国安全形势,激发爱国情怀,又有助于学生形成相应的思辨分析能力、阐述表达能力。这符合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的要求。

(二) 情景和目标活动设计及依据

1. 情景活动一——韩国政府抗议我国为反制萨德系统对韩国所做的一系列制裁行动,包括打击乐天集团、制止中国旅客赴韩旅游,并扬言要到WTO控告中国。

假如您是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请收集相关资料,并结合具体实情,针对韩国指控写一篇发言稿。

2. 情景活动二——有韩国网友在网上发帖声称:“你们中国在东北、山东半岛、华北部署的东风导弹、红旗导弹系统也能打到韩国,我们韩国什么也没说。为什么我们部署萨德,你们就反对?”

假如你在网上正好看到这篇帖子,你怎么跟帖反驳?

3. 情景活动三——目前全国各界都掀起了“声援祖国、反对萨德”的行动。有人拒买韩国商品,有旅客取消赴韩旅游计划……而你所在的小镇似乎对“萨德”不感冒,大家还是那样生活工作。

作为该小镇的一名中学生,你和同学们急切于小镇居民对萨德的无动于衷、对国家安全利益的漠不关心。你们准备做一些宣传来唤醒小镇的国民意识。请问你准备和小镇居民們宣传什么信息、内容?endprint

在“中国VS萨德”这个专题课中,笔者设计了以上三个情景和目标活动。在第一、第二个活动中,需要学生既要明确国际社会、我国外交政策、WTO等相关知识,又要理论联系实际,自主收集具体信息材料,以加深对萨德问题的了解认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能对相应问题进行针锋相对的解释、驳斥。而在第三个活动中,则要求学生能通过协作,全面、系统的认识萨德对我国国家安全、亚太安全的影响,并且要能用通俗易懂的成果载体达到宣传目的。

(三) 组织准备

首先,以三个情景活动为依据,将班级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在分组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强调“兴趣为先,教师建议”。分组时“兴趣”是为了保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热情,“教师建议”是为了避免学生因“兴趣热情有余而理性不足”盲目分组所造成的探究和协作困难。

其次,为学生提出材料准备建议。比如,在第一个情境活动中,教师应建议学生收集整理WTO规则的相关材料、中国外交政策、中国政府对萨德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和中国民间力量所采取的对策、我国外交部发言人以往的发言稿等相关资料。因为这个活动的设计要求是“假设作为外交部发言人,针对韩国指控写一篇针锋相对的发言稿”。这个要求需要学生既要严格立足实际情况,做到发言有理有利有节,又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外交辞令、外交语言。因此,材料准备必须要能有利于学生全面客观辩证深入地认识萨德问题,要能有利于学生实际操作一篇具有外交色彩的文章。

(四) 课堂探究过程

在课堂实际操作部分,老师应将课堂教给学生,由学生自由地协作、自由地探究、自由地发挥。老师应积极且有度地参与三个小组的协作探究中。

老师要积极参与,是为了掌控课堂节奏,做好引导,保证协作探究能有效开展。教师可以到小组中聆听学生发言讨论,并针对学生发言内容提出不同看法,甚至可以反驳学生的观点,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认识问题。

老师要有度参与,是为了真正保证学生自主性的发挥。PBL模式的核心就在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作用。老师在与学生交流中,要多提建议少要求,多讲角度少评判。用苏赫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将学生带到更大的花园,但由学生决定去采摘哪朵鲜花”。

(五) 成果展示

根据情景活动目标设定的要求,课程的最后环节是学生展示协作探究成果。但是学无止境,探究成果不应该成为课程结束的标志。在学生展示探究结果时,教师要通过鼓励发动其他组学生对其中一个小组的成果“挑刺”,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不同意见建议,以引导学生树立“精益求精、学无止境”的思想。

四、 后记

PBL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有助于学生通过“观察收集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学习”的学习路径实现人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作者:塞米阿泽(Samy Azer),译者:王维民.问题导向学习(PBL)指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

作者简介:

吕伟斌,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高淳高級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PBL模式校本课程人文素养
基于PBL模式的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研究
PBL联合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