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资料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1-19杨菊红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图表教学学生

杨菊红

【摘 要】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的关键,对提升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教材中,面对大量的地理数据(如气温降水曲线、人口统计表、经济总量排名表、资源分布图等),学生很容易不知所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让这些数据图表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发挥出图表应有的说服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数据;地理教学;研究

一、读图能力培养的意义

(1)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有对读图能力的要求,在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是“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在教学建议中明确要求“教师要重视地理图像的利用,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观察地理图像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像说明问题的能力。”

(2)教材设计模式的需要。在地理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表格、图片与统计类数据。这些图表数据包含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如空间位置、分布结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及地理规律。由于学生的年龄和阅历关系,他们很难理解许多庞大的地理图片或表格数据。虽然这些数据、图表在我们看来表达的意思很清楚,但如果不能引导学生直观清楚地认识、分析数据和图表,学生们很容易陷入一团糟的状况,从而将使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大大降低,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3)实际生活的需要。从实际生活来讲,一定的地理素养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天气预报,每天播音员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只能简单介绍全国范围的天气概况,不可以对每个城市的天气状况一一介绍,这就需要我们从天气状况预报图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实际上,在全国天气状况图中是包含每个地方的天气信息的,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所在区域在地图上的位置,或者对天气符号不熟悉的话,当然就不能运用天气预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了。

(4)用数据讲课更有说服力。数据在试图论证一个问题时尤其重要。数字能够使问题更加具体清晰,是你所说的内容更加生動直观。当你表达一个观点时,如果没有数据,听的人可能会认可你的观点,但仍然有所怀疑。比如你说“中国水资源污染严重”,这么说既没有说服力也没有直观的事实,但你如果说“城市地下水约有64%遭受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为轻度污染。”,这个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能在课堂中运用一些真实、具体的对比数据,听起来会更令人信服。

二、数据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讨

(1)用图表导入新课,点燃学生的兴趣。巧妙地数据导入,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新课的内容上来,起到先声夺人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众多的人口”(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时,首先给学生两个材料:①如果以每人占0.3米计算,全中国人站成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10多圈。②如果以每个人出生证的厚度为1毫米计算,全中国人的出生证叠加起来,约相当于150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这个材料展示完之后,学生立马会产生“中国人真多”这样的感慨,这时老师抓住这个契机,导入正课,提出问题“这么多的人,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我们可以顺藤摸瓜让学生计算,中国人一天的粮食消耗量,产生的垃圾数量等问题,并做几个形象的比喻,让学生们深刻的认识人口过多带来的影响,也可以使接下来的教学事半功倍。

(2)以图表讲授,加深学生的理解。图表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往往能把不容易理解的知识通俗化,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例如在讲解地球自转方向时,用语言表达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这么讲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然而如果运用投影仪展示出地球自转的动态图片,再结合学生们市委手表观察顺时针方向,用这样的方式教学会很直观,给学生的印象也将更加深刻。再比如讲解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等地理名词时,最好运用一些大家熟悉的景观图片对比展示,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概念的区别。

(3)运用图表开展课堂探究。没有层层引领的问题,学生在阅读地理图表的过程中对于其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就不可能有充分的挖掘,也就不可能形成处理和综合分析图表信息,迁移到已有知识储备,生成新知识的过程,同时也弱化了地理图表启发地理思维的作用。

如“日本工业分布图”是初中常见而重要的一类图表,教师一般的处理是“读图找出并圈出日本的主要工业城市和主要工业区”,在圈出这些主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后,教师的问题可进一步设计问题指向深入:“日本的工业分布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为什么?”; “这些工业主要沿日本海沿岸还是太平洋沿岸,结合日本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图,想想为什么这样分布?” 借助问题的有效设计,充分挖掘地理图表背后的内涵,帮助学生把握地理现象背后的实质,促进其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

(4)用地理图像建立知识框架。如读“西亚石油海上运输线路”图找出从波斯湾将石油运往日本的海上石油运输线路这个案例,在课程复习归纳时,我让学生在黑板上试着绘出这三条石油运输线路,结果较多的同学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差错,如有把运输线的起点没绘在“波斯湾”而是在阿拉伯半岛的中部的,有把运输线的终点绘错的,有把到日本的运输线从中南半岛中部穿过的……教师再和同学一起讨论、点拨、矫正。这个过程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教师展图提问——学生观察图表——析图讨论——绘图——记图的过程,最终达到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知识框架体系的目的。

三、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数据的注意事项

(1)保证学生主体的参与。对于渴望走向独立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参与意识相当强,在教学过程中也同样渴望形成和展示“自己的作品”,亮出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因此让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图表的制作与收集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特别的吸引力。例如:在进行“世界的聚落”教学时,可以由学生自己拍摄家乡或去过的城乡的图片,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直观领悟地理图表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本质”。

(2)要贴近学生生活。生活化是地理新课程的内容取向,真实的才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例如“日本”一节的“发达的经济”,教师可展示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家电、汽车、摩托车等日本产品,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工业产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由此了解日本发达的工业并对之产生探究兴趣;在“世界的聚落”一节中教师可展示学生生活所在地区的城乡景观图,导入“聚落”的概念。只有回归生活情境的地理图表,才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帮助学生领悟生活中到处是“地理”,理解地理学科的实用性。

(3)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堂教学。在地理课上,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算一算的简单问题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做,这样可以加深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例如气温和年降水量的计算,完全可以让他们自己来解决。

(4)要教会学生阅读地理图表的方法和习惯。如果缺少规范训练,没有基本的阅读方法指引,就不能形成良好的地理图表的阅读习惯。例如在课堂中分析时,学生不善于从手头已有的教学资料中寻求“图表”的帮助,有的同学在阅读地图时不知道首先要去看清图例符号、比例尺等地图要素。对于学生地理图表阅读方法指引的缺失,针对每一张不同的地理图表,结合学生已有的图表阅读能力,教师应给予有针对性并且即时的方法引导。“看什么?怎么看?如何结合问题去看?”帮助学生形成必备的地理图表阅读技能。

参考文献:

[1]朱诚恳.初中地理课堂图表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地理教学,2010(20):22-24.

[2]张玲.初中地理课堂“图表”的有效教学方法初探.新课程·中学,2014(5):109-1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表教学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