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实践探究

2018-01-19陶昆

考试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实践高中数学

摘 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中教学改革方法不断推陈出新。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以来,在数学教育方面更多的是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数学这门学科,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从重理论、公式的教学模式,转向重实践、运用的教学模式。导研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建立学生自主思考、自主理解、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符合新课改需要的教学方法,值得高中数学教师探索其实践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实践

数学是中学教育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数学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知识。在高中阶段,数学这门学科将会进入更加深奥、更加复杂的层次,学好数学,对学生来说,就是为之后更深一层的理科知识的学习奠定、夯实基础。作为一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式,导研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教学办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实现质的飞跃。可以说,在高中数学教育中采用导研式教学,对高中数学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 什么是导研式教学

导研式教学,其实就是一种学生高度自治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课堂上老师所教导的知识,自主设立研究课题、自主提问、自主分析解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包括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主动思考、分析研究,并且在运用课堂知识之外还能自主建立、整合自己的资源,最终以学生自我为主体,靠自身得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

在导研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课程内容、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和研究中去。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备案,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定教学内容和进度,在课堂上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掌控知识点,由点到面地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进行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建立课题进行研究的能力。

新课改环境下,高中数学科目对学生的要求不仅在于要让学生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更深一层的目的还在于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积极参与研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兴趣。导研式教学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许多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最终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从更全面、更深层的角度掌控知识点,同时还建立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拓展了学生的创造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 导研式教学的现状

导研式教学是符合高中教育环境下,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需要的。导研式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化解学生的学习疑虑。但这要求教师自身能够摆正姿态,并且有相应的能力素质,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效发挥自主能动性,对学习进行深入思考。

由于数学本身是一门偏向严肃、枯燥的学科,相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发展,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实际仍处于较为传统的状态。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课程时,会遇到相应的困难,尤其随着课程深入,有许多新的知识点是会推翻小学、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内容的,这是由于随着课程深度和实际的学科发展,需要学生同步建立、更新、整合自己的知识内容和思维体系。如果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就很可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热情和兴趣受到打击,进而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因此,在现有的高中数学教育环境下,导研式教学仍需要做更进一步的探究。

三、 如何将导研式教学实践应用于高中数学

(一) 要教会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的关键还是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建立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要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对问题进行细微全面的观察,并且勇于打破传统思维方法,勇于提出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向老师提问、联合同学共同探索研究等方式,最终学会抓住问题核心,并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全方位的引导,教会学生全面地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 最终目的还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将导研式教学实践运用于高中数学教学,其实就是要求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各自的实际学习水平,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引导式教学方法,即因材施教。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不可能要求学生起点相同、同步进步。尤其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数学知识教育,有着各自不同的一套思维方法,因此,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必定是参差不齐的,学生的学习起点本身就具有差距。因此,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教学计划就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导研式教学,引导学生建立一套自主的学习模式,由学生自主监督、自身掌控,利用课内外时间,调动资源,自主自立地推进教学进度。同时,还能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对某个逻辑思维题目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问题,并根据观察到的条件大胆假设,大胆提问,进而将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抓住问题核心,将个体的问题转化为可以套用理论、公式的提问,并最终通过联想和对比验证来得出结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仅仅需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都是学生。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阶段采用导研式教学,是一种符合新课改需求的、创新的教学改革措施。教师从课程的绝对主角变成引导者,再由引导学生学习发展为引导学生自主研究,从而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创新思维的能力,是真正能让学生多多益善的一种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导研式教学还将受到时代更迭、知识更新的考验,仍需要不断进行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盛国明.浅析高中数学的“导研式教学”[J].考试周刊,2016(56):79.

[2]林泽权.“导研式教學”在高中数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6(10):150-151.

[3]徐瑜.分析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的实践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28):71.

作者简介:陶昆,安徽省合肥市,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双墩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高中数学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