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对学生职业体能提升的作用分析

2018-01-19韩少勇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班级院校

□韩少勇

(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近几年以来,我国的高职院校正在深入改革发展,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创新,高职院校对于毕业生的职业体能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未来就业时不仅要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较好心理以及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胜任职业岗位,使企业单位聘任人才。同时,当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职业心理,能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才能促进未来职业发展进步,在专项生产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模式逐渐由最初的模仿本科体育教学模式转变为高职体育教学模式,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体能。因此,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深入研究学生的职业特征,并且以学生的未来职业作为出发点,使体育课程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也就是提升学生的职业体能,这也是当前各大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方向。

1 相关概念阐述

1.1 体能和职业体能的定义

体能主要指的是体适能,也是个体在先天遗传或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让身体能够不断适应外界的变化,逐渐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具备良好的运动素质。在判断人体体能时,可以从身体形态和机能来进行综合评判,其中运动素质作为体能的重要外在表现,也是个人体能中的核心内容,其中具体包含了力量、柔韧度、灵活度、协调性、速度和耐力等等重要指标。

职业体能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全新词汇,其主要指职业相关的身体素质或者在劳动环境下的身体适应能力以及耐受力,只有受到特定工作能力负担的压迫,才能产生的身体活动能力,其中主要表现出重复操作能力以及背肌能、承载能等能力,主要考察的是人体肌肉群的耐劳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职业体能是人体在工作环境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其关系着个体的职业成长与发展。

1.2 体育课程的相关概述

体育课程教学主要针对体育学科的相关知识点、原理、问题以及技能、情感进行阐述,让学习者积累良好的体育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在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过程中,逐渐阐述了体育脚本课程,其主要为学校根据该校的体育条件以及各种师资力量,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特色体育知识教学活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优秀职业人才,所以在学生的职业发展上具有清晰的取向。在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上必须充分结合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目标,使学校的职业教学特色和学生的职业能力充分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体能。

1.3 高职院校体育职业体能教学的属性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在深入改革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高职体育体能教学。只有锻炼良好的体能,才能使人们更好地参加与开展活动,在劳动者工作中,体能素质作为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其关系着工作效率和质量。目前,许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把员工的体能素质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在高职教育体系中,体育课程教学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当前的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创新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体能是未来的主要趋势,也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方式。

高职院校体育职业体能教学不仅具有基本健康属性,而且具有非常显著的职业属性,高职教育体系主要为了使学生的专业技术得到有效提升。随着高职体育教学的深入改革发展,正逐渐完善各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属性,体育课程教学主要为了服务于学生的职业发展。针对不同的职业发展,分别提供不同的体能教学内容,其分别能够培养学生的力量、速度以及耐力,使体育锻炼项目能够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求。

2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对学生职业体能提升作用分析

为了充分了解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对学生职业体能提升的作用,以我承担的焊接专业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来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分别采用了实验调查、逻辑分析等多种方法来展开深入研究。其中主要选择了焊接专业大一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级为对照班级,两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分别为30人。

2.1 实验目的

由于焊接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对于身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其工作环境主要以工厂、车间操作为主,肢体劳动以及耐力性劳动的工作项目比较多,而且长时间限制在工厂车间工作、生活,对于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求较高,其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体能,才能满足职业发展要求。

因此,我把焊接专业两个班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期能够进行实验论证,进而对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对学生职业体能提升的作用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2 实验内容

在实验进行之前,深入分析焊接专业学生未来职业特点,并且对焊接职业对体能素质的要求进行了全面调查。经过研究发现,焊接类专业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条件,其中重点需要保持上肢力量以及耐力水平达标。所以在此次实验中,我主要选择太极拳来作为基础项目,并且新增了许多上肢力量练习项目以及耐力练习项目,而对照班级的学生主要开设普通常规教学项目,以此来体现两个班级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差别。

同时,为了让实验班级的职业体能特征充分体现出来,使测试数据更加全面、准确,笔者最终选择1000米、双杠屈臂伸来作为测试项目,并且在实验测试完成之后,对两个班级学生的职业体能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和分析

2.3.1 实验前后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情况

在两个班级学生进行实验之前,对学生的1 000米、双杠屈臂伸项目进行测试发现,实验班的1 000米平均成绩为4分31秒,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为4分29秒。而屈臂伸的实验班平均成绩为4.6个,对照班级的平均成绩为4.1个。在之后的教学中,实验班学生在体育内容教学上更多地以上下肢力量以及耐力训练为主,而对照班学生仍然以普通体育教学为主,最终经过一学期的体育教学,再次对两个班级的1 000米和双杠屈臂伸进行测试,其中实验班级学生的1 000米平均成绩为4分08秒,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为4分26秒。而双杠屈臂伸项目中,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成绩为11.7个,而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为5.2个。由此可以发现,经过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之后,实验班级学生的耐力以及上肢力量得到较大的提升,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改善,所以经过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根据学生的职业特征合理地调整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体能。

2.3.2 职业体能对提升专业技能的帮助情况

由于专业技能开设时间较晚,无法进行实验前后对比,只得横向比较。实验结束后,在对两个班级的实操专业测试中,其中实验班级的学生实操平均成绩为88分, 而对照班级学生的实操平均成绩为81分。通过对两个班级的专业技能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班级学生的实操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因此,职业体能的提升能有效地带动专业技能的提升,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要求。

2.3.3 实验前后两个班级学生的体育课程训练兴趣转变情况

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课程训练兴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关系着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参与度,充分反映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必须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具备良好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课程项目训练。通过对实验前后两个班级进行调查问卷以及实际访谈发现,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明显转变。

在实验开展之后,75.8%的实验班级学生对增加体育专业体能训练产生较大的兴趣,还有7.8%的学生不感兴趣,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无法承受较大的训练负担。由此可以发现,在实验项目测试开展之后,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专业体能训练。但是对照班级学生在实验前后的体育课程兴趣没有得到明显的转变。由此可以说明,通过改革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以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作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达到未来职业发展要求。

3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提升学生职业体能的影响因素

3.1 体育教师和硬件设施因素

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中,体育教师和硬件设施作为至关重要的基础条件,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以及扎实的技术知识。但是从各大高职院校的师资情况来看,其中主要以传统的竞技体育教师为主,在职业专项训练课程上缺乏充足的教师,所以对职业体育课程教学产生了极大的限制,必须定期给教师安排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掌握更多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教学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能。同时,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中,必须尽快更新教学场地以及器材设施,体育硬件设施的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高职学院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室内场馆,致使许多职业体能,比如形体、健美操等无法开展,而且在天气较差的情况下,无法在室外开展体育课程,这对职业体育课程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

3.2 体育教学内容自身体系结构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各大高职院校纷纷加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但是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形成相应的职业体育教学体系,在课程教学内容、理念和方法上比较落后,没有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完善的教学计划。同时,在各大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定期安排学生外出实习训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体育课程教学的时间,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提升学生的职业体能。

4 提升学生职业体能的背景下促进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对策

4.1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完善体育教师团队

随着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各大高职院校领须尽快转变传统的观念和思想,加大对职业体能教学的投入,其中包括对体育硬件设施的经费投入,为学生的职业体能训练提供完善的场地、器材以及其他配套设施。同时,需要按照专业特点来构建完善的体育教师队伍,使体育教师不仅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也要具备专业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定期安排体育教师外出培训、考察,学习更多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教学能力,并且促进教师职称以及学历提升,教师自身也要注重职业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体能。

4.2 促进职业体能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就业发展为导向,来设定相应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的职业体能满足职业岗位发展需求,在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中需要以职业体能教学内容为主。具体的专业和职业体能课程内容如表1所示(见下页)。

由于各大高职院校设立了多个不同的专业,所以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需要多和专业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充分了解各个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职业体能要求,然后以此为基础来设计完善的职业体能教学体系,选择合适的教材,并且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手段,最终使学生的职业体能得到有效提升。具体如图1所示(见下页)。

4.3 加强开发和应用更多实用性较强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体能,必须创新开发更多的课程教学模式,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育能力,而且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具体可以采用这样几种课程教学模式:第一,“2+1”课程模式,也就是在开设两年的体育选修课的基础上,然后在学生毕业之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开设专业实用性体育必修课,使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以此来锻炼学生的体育职业能力。第二,采取“渗入式”的课程模式。也就是在每堂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基础的体质、健康教学中,不断渗入职业体能教学课程,这样能够逐渐提高学生的职业体能,循序渐进推动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表1 高职院校专业和职业体能对照表格

图1 高职体育职业体能课程教学体系的流程

5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和实际论证发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体能,使学生满足未来就业发展要求。同时,高职院校必须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完善体育教师团队,构建完善的职业体能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开发和应用更多实用性较强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才能促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发展。

[1] 罗 强,陈 伟,王 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基于职业岗位体能需求[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5(3):90-91.

[2] 许庆兵. 浅谈建筑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职业体能的标准培养[J]. 中国标准化, 2016(20).

[3] 冯 鑫. 从职业体能视角谈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J]. 教育, 2016(12):00074-00074.

[4] 王访清,王丽丽.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职业体能训练的渗透思路构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5(9):15-15.

[5] 吴学文, 张志伟, 王秀进,等. 基于学生职业岗位体能需求的高职体育教学探析——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为例[J].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17 (1):58-63.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班级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不称心的新班级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