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技术中心+实训中心”为平台创新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为例

2018-01-19张永康李生虎

中国牛业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宁夏畜牧兽医

张永康, 杨 刚, 李生虎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加强职业培训,统筹职业教育发展,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集团)、重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建设一批示范性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这些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破解思路和提供了发展机遇。

在新的历史时期,畜牧业正面临由传统产业向现代畜牧业,由单纯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并重的发展变革的重大转折期,表现在畜牧业生产方式开始转型升级,生产规模扩大和集约化程度提高;畜牧机械化和生产效率提高,特别是融合计算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机械设备大量使用,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水平和效益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凸显。

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停留在原来的学科体系下,随着社会进步,行业发展,对人才技能、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具备多学科综合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需求旺盛,呈现出对人才的规格、类型、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态势。所以,学校要不断调整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2 创新“技术中心+实训中心”的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行业科技进步及技术工程化发展,并提高教师执教能力与科研水平,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生命科学技术系积极探索政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搭建技术创新平台,2012年和宁夏晓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宁夏家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把企业引入学校和企业共建共享实训室。2014年自治区政府投资1 408万元建设,2016年建成的“宁夏现代农业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包括牛、羊、猪、禽养殖和饲料加工5个实训场及1个高新技术实验室;涵盖4个畜种和配套先进的设备及全生产养殖流程,是集“教(学)、培(训)、研(发)、(生)产”于一体的共享型、综合性畜牧兽医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两个“中心”填补了校内实训基地的空白,为实现“理实一体化” 教学和创新“技术中心+实训中心”的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了基础。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宁夏家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宁夏现代农业综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为依托,将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和岗位技能分别采取学训交替、典型任务训练、综合岗位训练的方式,完成具有 “养、防、繁、管”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模式中,学生扮演三重身份,即学生、徒弟、企业员工,因为中心以企业方式运行,学生在中心参与生产过程,完成实训任务,就相当于中心的员工,同时学生还不具备独立操作的能力,不能独立完成生产任务,需要企业师傅手把手的教,所以又充当徒弟的角色;教师也扮演三重身份,即教师、师傅、企业管理者,教师在教理论的同时,还需手把手地教学生掌握生产技能,即扮演师傅的角色,同时教师还得负责企业的运营,所以又充当企业管理者的角色。根据教师、学生身份的变化和“中心”运营特点,重组专业课程,构建课程体系。

第一,“基础能力训练”阶段:在第1学期开设综合性“专业认识课程”学习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到“中心”现场专业认知。

第二,“综合技能训练”阶段:在第2~4学期根据畜牧业的养殖、疫病防治、繁殖改良、经营管理过程知识和技能的通用性,设计典型实践课程教学模块,采取模块化学训交替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第三,“岗前强化训练”阶段:在第5~6学期,根据不同岗位的综合性,采取分组综合训练的方式,完成学生的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养、防、繁、管”的能力。

2.1 课程体系改革

为更好地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以两个“中心”为基础,以“三个对接”“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重构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以岗位、岗位群以及所需的知识技能点为主线,将原学科体系的8门课程整合为针对性强、职业特色鲜明的4门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家畜养殖技术》《企业经营管理》《牧场设备使用与维护》《动物疫病防治技术》。其中为适应行业物资装备化水平提高,在国内首次编写《牧场设备使用与维护》教材。依托“中心”和课程体系改革,试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2.2 课程内容改革

针对原有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而实践性不强的特点,笔者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课程内容注重理论和生产的对接,以独立的技术模块为载体,把理论有机的插入其中,在拓展模块中适当引入了当前的一些新技术和新工艺,删去一些过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内容,并适当增加了创新创业的模块和内容。

2.3 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

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的核心是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增强学生的关注度[2]。以实训中心、科研项目和技术服务为载体,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的无缝对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理论教学方面,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推行启发式、讨论式和翻转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在实训实践教学中,依托实训中心,全面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试行学生身份的“角色互换(学生、员工)”试点,引入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尽快完成由学生向员工的转变。同时要重视毕业实习实践环节的工作,顶岗实习不少于2个学期,在真实环境中强化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

2.4 教学评价改革

改革以往“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科学、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在学生成绩的考核过程中,考核分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 (如考勤、课堂纪律、课堂发言)、完成作业情况、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团结协作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评价,不但要调动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参加社会服务、科研工作的学生试行奖励学分制度,对由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并试行弹性学制。

3 思考与讨论

目前国内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开展的校企合作项目很多,但普遍存在学校很积极,企业热情不够的状况。因此,如何获得畜牧行业、企业的支持,如何激发畜牧行业、企业的热情,使行业、企业充分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校企合作能否成功的关键[2]。要真正实现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校企深度合作,提高企业热情,需要扩大政府资助,完善制度保障。尤其应采取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如免税、补贴、奖励等;还可以利用学校的有效资源,分担行业、企业的培训任务等[3]。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以“技术中心+实训中心”为平台,破解了校企合作中企业热情不高、不愿参与的难题,解决了学生的实训问题,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可谓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和创新,对提高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宁夏畜牧兽医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我是兽医志愿者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宁夏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