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松茸栽培技术

2018-01-19艾永兰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松茸培养料出菇

艾永兰

(涿州市绿佳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 涿州 072750)

赤松茸蘑菇以其特有的风味和爽脆嫩滑的口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周边农民朋友栽种赤松茸蘑菇的热情高涨,现将赤松茸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

1 赤松茸蘑菇简介

赤松茸是国际菇类市场十大品种之一,也是国际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新菇种。属真菌门球盖菌科,又名皱环球盖菌、酒红球盖菌、益肾菌。赤松茸不但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栽培赤松茸的主要原料是农作物秸秆和谷壳,取材方便,在变废为宝的同时又杜绝了秸秆焚烧,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生态效益。

2 种植赤松茸的条件要求

2.1 土壤条件。壤土的持水性和透气性都比较适合赤松茸菌丝的生长,能够提高出菇速度。黏性土易板结、透气性差,沙质土保温保湿性差,最好是富含腐殖质、质地松软、有较高持水性的园林土壤。要求土壤pH值以5~7为宜。

2.2 水分及排灌条件。赤松茸整个生长过程对水分的需求量大,但给水又不能是大水漫灌的方式,滴灌、喷灌都可以,适时均匀的喷灌最好。良好的排水可以避免雨后积水造成营养料腐烂,否则会影响菌丝生长,甚至造成死亡。

2.3 光照条件。赤松茸菌丝生长可以不需要光线,但适当的散射光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所以半遮阴的林地或设有遮阳网的地块较空旷地种植的赤松茸品质好、产量高。

2.4 温度条件。赤松茸菌丝生长温度范围5℃~36℃,最适温度20℃~26℃,低于10℃或高于32℃,菌丝生长迅速下降,虽不造成死亡,但当温度恢复到适宜温度,菌丝生长速度也会明显变弱,影响产量。36℃以上菌丝停止生长,持续高温就会造成菌丝死亡。低温下菌丝生长缓慢,但不影响其生活力,也不会影响产量,只是延期出菇,而且适度低温可提高赤松茸品质。子实体阶段生长的温度范围是4℃~30℃,最适温度为15℃~25℃,30℃以上子实体原基难以形成。绿佳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经过试种,成功证明华北地区能够满足赤松茸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只是在产量上做对比,发现设施栽培更有优势。

2.5 空气条件。赤松茸属好气性真菌,新鲜而充足的空气是保证其正常生长的重要环境条件,据此推断,露天环境有利于赤松茸的生长,不过我公司在日光节能温室进行栽培,发现比露地产量高、品质好。实践证明,只要适时通风,温室的空气条件足够满足赤松茸菌丝和子实体的需求。

2.6 栽培原料的准备。本地区选用的栽培主料是优质、新鲜、干燥、无霉变的玉米秸秆和新鲜稻壳,两种主料的配方比例是7∶3,辅料是麦麸(1%~2%)、石灰粉(1%),按玉米秸秆每亩用量4~5 t计算其他主配料用量,保证供应并分别准备好。

3 赤松茸栽培技术

3.1 培养料的发酵准备。将培养主料、辅料混合均匀,加杀菌剂加水翻动,由于开始吃水较多,多加水,然后慢慢试着加水,当培养料持水量达到65%~70%时停止加水,并继续翻动,保持上下水分一致。之后按宽1.5~2 m、高1~1.5 m、长度不限堆料,以30 cm的间距打孔通风2~3 d后,当料温达到60℃时进行翻料,一般翻料1~2次发酵处理完成。

3.2 播种菌种。按宽60~80 cm、间距60 cm铺料(林下作业可因地制宜),厚度10~15 cm,稍压实,料面上以品字形点播菌块,穴距8~10 cm,每平方米需菌种500 g。播后覆盖培养料5~7 cm。然后覆土3~5 cm,1周内完成。土壤湿度应保持在65%~70%,如土壤太干,可以适当喷水调节到适度范围之内。

3.3 后期管理。露地栽培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后期管理主要以水分管理为主,管理较粗放。

3.3.1 水分管理。据培养料的湿度适时补水,3月底开始喷灌,5~6 d喷水1次,出菇后3~4 d喷水1次,尽可能做到少喷勤喷,结合采摘适时喷水。

3.3.2 病虫害防治。赤松茸蘑菇属于抗性较强的菇类品种,目前尚未发现严重危害其生长的病害,只是在出菇时发现一些杂菌,如鬼伞、盘菌等竞争性菌群,发现后及时清除。

3.4 适时采收及冷藏加工。当菇蕾长成半球形状未开伞时,即达到最佳采收标准,应及时采摘,第1批出菇,颜色漂亮,伞盖大而厚实,伞盖直径达10~15 cm。一般秋后早播的,50 d左右陆续可以采摘,年前可以收2茬,第2年春继续采摘。我公司种植较晚,年前11月初种植,第2年5月初大批出菇,受气温越来越高的限制,6月底出菇结束;未能及时销售的鲜品赤松茸可放冷库短期存放;经过晾晒或烘干机烤干的干品赤松茸可以较长时间存放。

猜你喜欢

松茸培养料出菇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山东茌平:种植赤松茸让秸秆变废为宝
草菇出菇为何怪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疯狂的虫草,疯狂的松茸和疯狂的岷江柏*——专访作家阿来
大球盖菇培养料发酵实用技术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香菇不同品种和出菇方式的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