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山县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2018-01-19何镜新

中国蚕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蚕沙小蚕蚕种

何镜新

(阳山县兴达蚕业有限公司,广东阳山 513100)

蚕种的优质生产,需要有多项技术配套相随,需要优质的桑叶、养好原蚕、获取优质的种茧并做好制种的相关工作[1-2]。阳山县兴达蚕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达蚕业公司)是2003年1月由原阳山县蚕种场改制而成的国有控股企业,改制十多年来通过实施“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走科学养蚕,种茧收购和蚕种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发展之路,不断推进家蚕微粒子病防治(以下简称防微)技术体系建设,确保了无毒优质蚕种的供应,先后向广东、广西等蚕区销售蚕种约300万张,蚕种微粒子病淘汰率均控制在1%以下,迎来了蚕种产销两旺、连年供不应求的好势头。现将主要做法总结如下,供同仁参考。

1 夯实原蚕饲育基础 完善防微设施

1.1 建立稳固的原蚕饲育基地

原蚕饲育是蚕种生产的第一车间,原蚕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蚕种繁育的成败[3],兴达蚕业公司的种茧来源全部依靠在农村建立原蚕基地获得。兴达蚕业公司成立之初,就在距离县城20 km的小江镇连江两岸建立了“千亩连片原蚕桑园”,逐年改造水利和道路设施,经济上大力扶持原蚕户不断完善蚕房改造升级,将原有的桑树品种逐步更换为高产优质的粤桑10号、粤桑11号、抗青10号等品种,为原蚕饲育提供优质的桑叶饲料。2011年开始,兴达蚕业公司又在青莲镇高峰乡荒废十多年的土地上斥资100多万元建设新基地1个,高标准种植桑树8 hm2,高标准建设大小蚕房1 500 m2,以此作为集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推广和培养种桑养蚕能手的平台,确保了原蚕区的稳定。

1.2 兴办原蚕小蚕共育室

针对原蚕基地普遍存在缺蚕房、缺劳动力、缺技术的问题。从2003年开始,兴达蚕业公司先后与基地养蚕大户和养蚕能手合作,利用乡镇政府闲置的房屋、小学校舍改造建设成原蚕小蚕共育场3个,并完善配备消毒机、切桑机、桑叶脱水机、沼气池等一系列配套设施,使原蚕小蚕共育率达到80%左右,为养蚕户缩短养蚕工期,节约资源,更好地做好防微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 完善蚕种生产及防微硬件设施

兴达蚕业公司在原蚕区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原蚕户实施标准化蚕房改造,家家户户配套有消毒池,公司本部设有原种专用催青室,实行专人负责制。为做好蚕种的检验检疫工作,兴达蚕业公司扩建检毒检疫室120 m2,并配备了电动磨蛾机、离心机、高精度显微镜、自动控制温度烘蛾箱等系列设备,由4~5名专职人员负责全程监督跟踪蚕种生产疫病的预测预报和防微措施的落实,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保障。

2 关卡前移 强化原蚕区防微工作

2.1 开展病原监测 实现清洁养蚕

养蚕前对桑园及周围树木、杂草等各种作物,办公室、蚕室、蚕具、库房、下水道等环境设施,进行抽样检查,了解环境中微粒子病病原的分布和残留情况,更好地制订消毒的技术方案和措施,彻底杀灭微粒子病病原,实现清洁养蚕。

2.2 实行全程监控 控制微粒子病蔓延

原蚕饲育实行集中催青、分张收蚁、分区饲养、分户制种,建立并严格执行消毒防病卫生制度;做到先洗手再给桑喂蚕,换鞋入室;没有经过消毒的蚕具禁止带入蚕室;严格提青分批,彻底淘汰迟眠蚕、病弱小蚕,坚持对每户每批各龄的迟眠蚕、病弱小蚕、不结茧蚕、死笼茧进行抽样镜检,实行全程监控,尽力确保每户每批收购制种的种茧无毒,降低蚕种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可能性,控制微粒子病的蔓延。

3 加强原蚕用叶管理 严防病从口入

3.1 加强原蚕桑园的管理

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是养好原蚕的基础[4],坚持做好原蚕桑园的管理,降低野外昆虫的虫口密度,减少野外昆虫携带的病原物对桑叶的污染危害。根据一年四季不同的气候特点,适时对原蚕桑园落实肥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措施;长期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桑园病虫害普查,有的放矢实施桑园病虫害防治,减少野外昆虫携带的微孢子虫感染原蚕的机会,降低原蚕微粒子病的发生。

3.2 实行桑叶叶面消毒和药物添食的防治措施

在虫害高发和家蚕易感染微孢子虫而发生微粒子病的季节,灵活采取桑叶叶面消毒和药物添食的防治措施。例如对家蚕幼虫1~3龄用二氧化氯(克胞灵)10 g兑水15 L或“癸甲溴铵+戊二醛”混合液(蚕消安)250 g兑水15 L的澄清液进行叶面浸渍消毒,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并晾干或甩水后再喂蚕;家蚕幼虫4~5龄用叶,取多菌灵粉60 g,加水15 L溶解,每667 m2用300 g,均匀喷施于桑树叶面,尤其是叶背,喷药后次日至5日内采药叶养蚕[5]。用药量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药物的有效成份和使用要求,科学用药,确保药物的防治效果。

4 合理处理蚕沙 防止环境污染

蚕沙是病原的集散地,处置不妥便会成为传染源[6]。为做好清洁饲蚕的工作,防止农户将蚕沙乱堆乱放、任凭其雨淋日晒,增加防病防微的难度,对于蚕沙的处理,建立严格的制度和采取果断的措施。兴达蚕业公司自2014年开始,就在原蚕基地建设了3个蚕沙收集点,并实行专人管理,定期将蚕沙运送到肥料厂加工,采取以蚕沙换肥的形式返还给原蚕户,既防止了蚕沙对环境的污染,又提高了蚕沙的利用价值。

5 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切实做好原蚕基地的管理

兴达蚕业公司生产部设立专职原蚕组,由5~6名原蚕饲育辅导员长驻原蚕基地,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原蚕饲育期间驻原蚕基地的原蚕饲育辅导员对原蚕户进行巡回指导,检查督促防微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非原蚕饲育期间饲养普通种的必须由驻点负责人统一安排蚕种发放,以确保没有其它非全检种进入原蚕基地。

6 抓好分户制种 完善激励机制

防微工作是蚕种生产中的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场内场外多个环节,一环扣一环,必须齐抓共管、步步为营,并运用激励及约束机制以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制种场内,兴达蚕业公司无论是对质检人员的定期培训考核,还是对相关部门日常措施的落实,都采取了一系列与经济利益挂钩的激励机制;对场外驻点的辅导员和原蚕户实行凡户(批)公斤茧制种量日系2.0张以上(平附种,按连纸30 g/张计)、中系2.5张以上,并且微粒子病淘汰率在1%以下的,分别给予驻点辅导员和原蚕户0.5元/张的奖励,以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和原蚕户的防微生产积极性。在构建蚕种生产防微系统工程中,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抓好分户制种、引导驻点人员和原蚕户把防微工作变成自觉行动,不断提高防微效果,减少蚕种因微粒子病淘汰造成的损失。

猜你喜欢

蚕沙小蚕蚕种
攀西蚕区小蚕共育质量的提升措施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探究蚕沙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蚕沙真好吃
蚕沙处理资源利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