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视域下民间采茶乐的传承模式探析

2018-01-19

福建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茶文化民间民族

梁 婧

(九江学院,江西九江 332000)

“传承”一词首次出现是在一名叫做柳田国男的日本作家的书里,书名为《民间传承论》。在中华文化里,“传承”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为传递,以“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传递;其二为承续,更加强调的是代代相传。因此,民间采茶乐的传承模式既要注重传承的广度,也要注重传承的深度。我国的民间文化涵盖文学、艺术和民俗等内容,民间采茶乐属于民间艺术的范畴,但是,在其表现力上又有着文学和民俗的身影。在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各民间艺术协会也在陆续成立。随着文化的革新,民间采茶乐也迎来了自己的学术时代,有关于民间采茶乐的学术知识正在积极筹备中,而对民间采茶乐的内涵也有所创造,这些都对我国民间采茶乐的传承有着很大的帮助。

1 民间采茶乐传承的意义

1.1 弘扬茶文化精神的需要

茶文化精神是我国茶文化经过千年的演进所积淀下来的成果,包含着我国最优秀的精神品质,包括自强不息、宽以爱人、刚强勇敢、忠贞爱国、爱岗敬业、善良乐观等等。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曾经将民族文化比喻为文化的博物馆,那么民间采茶乐作为一种民间文化除了反映了茶文化精神,还论证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确是博大精深的。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民族文化精神成为当下的一种潮流精神,很多有为青年都立志用自己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而现今社会,当物质需求被逐渐满足了之后,当下的年轻人反而越来越轻视本国文化精神,一味地追求来源于外国的炫酷和好玩,这就造成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文化风气下降的局面。长此以往,如果在我国筷子被刀叉取代、中餐被西餐取代、民间采茶乐被西洋音乐取代,那么我们整个国家就处于一种文化精神断片的情境下,茶文化精神突然就失去了传承的载体,这对我国民族的存在而言显然是巨大的威胁。由此可以看出,民间采茶乐的传承并非只是文化传承的一件小事,它是弘扬茶文化精神的需要,也是保护我国文化载体的需要。

1.2 树立民族文化标识的需要

民族文化标识是将文化与文化区别开来的重要媒介。在各种文化的充斥下,全球性和民族性让文化变得既雷同又特别。文化的特别性在于其发源的背后故事是特别且独一无二的,否则,也不会形成这种文化;而文化的雷同性在于它在发展过程中要想能够长久地发展下去就必须得适应每个社会时期的文化特征,这就造成了千千万万个文化现象有着重叠与相融之处。而文化最终的价值又在于它的标识。只有一种文化与其他文化不一样,人们才能记住这种文化并且认可它。由此我们可以想到,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要想拥有自身的民族文化标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树立民族文化标识。民间采茶乐是茶文化与民间音乐的结合,从其诞生的背景就可以看到极强的标识性。民间采茶乐在经历了多个时期发展之后有了自身的文化觉悟,对文化也进行了二次创造。在许多文化还尚未被大众认可的时候,民间采茶乐已经经过了历史的考验,最能符合中国人的精神需求,是树立民族文化标识的需要,也是中华文明走向全世界的重要通道。

2 民间采茶乐传承的现状

2.1 主流文化阻碍民间采茶乐的传承

民族采茶乐目前仍然被定义为一种地域文化,因其发源于乡村,所以在民族采茶乐的传承范围上乡村明显大过于城市。随着全球化的加剧,西方的年轻文化更能吸引年轻人的眼球,并占据我国文化市场份额成为主流文化。据调查,鲜少有年轻人知道民间采茶乐的存在,即使是音乐专业出身的人对于“民间采茶乐”这种音乐类型纷纷表示以前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而对于当下流行的音乐却可以做到侃侃而谈。随着国家的富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逐渐影响到农村,而乡间音乐对现代音乐的影响却相对较小,民间采茶乐在主流文化的冲击下开始有了濒临消失的危机,如果没有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民间采茶乐的消失危机将会更加严重。在这个时候,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民间采茶乐开始尝试与主流音乐融合,但是由于缺乏全局性的考量和经验,民族采茶乐常常在融合中被主流音乐同化,导致最终的结果是民族采茶乐既没有了本文化的精神内涵又不具有主流文化的特性,因而在传承的道路上更加艰辛。

2.2 高校对民间采茶乐传承工作不够重视

高校对民间采茶乐传承工作不够重视这一点从对高校学生现场调查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即使是音乐本专业的学生,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还有民间采茶乐这样的一种音乐类别,这就从侧面上反映出,至少高校在对民间采茶乐课程安排上是有所欠缺的。根据国家和政府的要求,学校有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义务,但是高校作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的教育机构,不应该仅仅将传承民族文化作为一项任务,而应该将它看做是高校的责任和使命。高校应该秉承“树人”的宗旨,充分认同和理解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积极构建民族文化传承的机制。民族采茶乐在高校的传承可以通过很多方面展开,比如分别为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民间采茶音乐课,定期在校内开展采茶音乐节的纪念活动,或者举办民间采茶音乐展等等。高校只有对民间采茶乐传承工作足够重视才能激发学生对于民间采茶乐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民间采茶乐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功能视域下民间采茶乐的传承策略

3.1 构建民间采茶乐的知识系统

我国采茶乐源于民间采茶生活,是人们将生活的感悟通过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音乐文化,集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生活哲学,而这些就足以构成一个专属于民间采茶乐的知识体系。从民间采茶乐的内容上看,无处不是透漏着生活的规律和哲理,比如采茶乐歌词中就暗藏着许多气象规律,“初三下雨九不晴”就是表示每逢初三的时候通常会迎来下雨天,且这种天气将持续很长一段周期。虽然现代生活人们主要依靠天气预报来关注天气,但是天气预报只是一种机械式的科学预测,其预测的准确性很多时候不如我国古人对气象的经验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民间采茶乐并非只是一种跟茶文化和音乐有关的音乐类型,构建民间采茶乐的知识系统是将采茶乐的文化性充分展现出来的一种举措,有利于人们对采茶乐建立新的认知,也弥补了传统民间采茶乐呆板、枯燥的特点,对于民间采茶乐的传承来说是一项创新的举措。

3.2 构建民间采茶乐的情感宝库

情感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枢纽。在历史演变的长河中,我们会发现“情感”是人类对世界探讨永恒的主题,几乎每个时代都拥有自己的情感主线。而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最令人骄傲的成就就是在历史的发展中成就为了一个重情重义、勇于担当的民族。在外国人的眼里,中国人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好客、随和以及重情义。而这些特点在亲情、爱情和友情上得到最高的体现,这些感情在我国民间采茶乐中得到充分的施展。因此,民间采茶乐急需要构建自己的情感宝库去服务于我国的民间文化。而民间采茶乐情感宝库的构建需要国家、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国家和政府要积极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降低民间采茶乐情感宝库构建的准入门槛;社会上相关公益组织也应该积极搜集民间采茶乐的情感素材以为情感宝库的构建提供更多的资源;学校要在学生群体中大力宣传民间采茶乐的故事,让学生能够在了解民间采茶乐之后对采茶乐产生好感,进而创造出更多的民间采茶乐故事。在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科技与经济已经形成一种呆滞的物质关系,唯有情感才是真正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桥梁,因此构建民间采茶乐的情感宝库不仅是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策略。

猜你喜欢

茶文化民间民族
我们的民族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