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道意境在我国古代斗茶图中的体现

2018-01-19常德强

福建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茶汤茶道茶文化

常德强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6)

饮茶是一种文化,而茶文化通常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来体现,以茶为主题内容的艺术形式则被称之为“茶事艺文”。这其中就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内容:如人文、历史、技术以及独特的审美等。而传统绘画艺术则是茶事艺文较为典型的最具代表性和形象性的艺术创作之一,古代文人都借助于茶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同时也将斗茶中和谐的茶道意境与精神,宣传教化给更多的人,促进茶文化事业的发展,丰富传统绘画艺术创作内容,提升人类文明。

1 茶道意境

茶作为我国国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饮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茶道”二字,也是由茶的意境而来,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中,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思爽然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闷。”便是对饮茶感受而来非凡意境的表述。“茶道”两字,在此诗中最后一句“孰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得如此”中得出。

浅茶满酒,是我国由来已久的茶经酒道,这里事实上说的就是一种意境,并不是非得茶一定要浅,酒必需斟满,只是这样说的人多了,便成了约定俗成。然而茶浅也有其浅的道理,一杯清茶,倒水七分,留得三分人情,也是宾主之间温馨和谐得体现;七分白水,浅泡三开,细品之间,也显得茶人得文雅。而浅茶满饮,也是一种独特得审美,包含着东方文化含蓄、包容、自律以及简约的哲学思想。而饮茶的礼仪,也使人气质高雅,言语规范,无形之中提升人的艺术修养。我国茶文化丰富多样,经过长期得发展不断成熟,并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茶文化体系,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精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又融合了与茶相关的各种社会活动。茶道的精神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利于我国文化艺术的传播。

2 茶道与我国传统绘画之间的联系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相传在神农时代,古人就有饮茶习惯,算起来也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而茶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颗独特又瑰丽的明珠,已经被列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茶道在茶艺过程中彰显的是一种精神,在古代,人们在沏茶、赏茶、品茶的过程中,增进友谊,修身养性,并学习各种礼法,逐渐形成益于静心、静神的和美仪式,因此,茶道也被称之为养生之道。而我国传统绘画,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样是古代文人墨客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传统绘画讲究墨韵表现,注重画中的意蕴表达,以绘画来表现画者的品格和情操。传统绘画创作中的意境表现,与茶道中的恬淡、静谧不谋而合,两者都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都蕴含着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并且两者都是以水为媒,形成各自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品茶与书画都是文人雅士喜爱的活动,在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影响下,很多爱茶之人本身就是书画家,虽然两种艺术形式不同,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必然会互相渗透。茶与传统绘画都强调器具的精妙,茶道讲究“精茶、好水、活水、妙器”,从生火、煮荣、取水,到饮用、清洗、蘸陈,每个步骤都极为讲究。而书画必备的笔、墨、纸、砚,对于水的运用也是极为精妙。中国传统绘画,自古以来对于笔法与墨法非常讲究,笔与墨都不能离开水法的运用,中国画又被称之为水墨画,后梁画家荆浩曾说:“水韵墨章”,意思是墨融于水中,韵成不同的层次,产生浓淡各异的“文章”,使得画面形成不同的变化与精神情趣。

茶道与我国传统绘画,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两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传统绘画创作讲究虚实相应,而茶道的过程中,也有虚实体现。绘画创作中,纸张为实而墨为虚,墨为实则水为虚;茶道过程中,茶为实而水为虚,水为实而味为虚,味为实而气为虚。两者的虚实之间关系,都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而当茶与水交融之中,茶重水清,茶黑水白,也与我国传统绘画艺术“计白当黑”的审美观相呼应。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充气以为和。”阐述了老子的阴阳相谐,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的辩证思想。而我国的茶道与传统绘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经典代表,无疑也受其深刻影响。我国的书画艺术,能够修养身心、陶冶情操,是将自然以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于人,在运笔行墨中将生命的韵律融于其中。我国的文人,不管是作画、品茶还是赋诗,都是养心陶情的不同方式,“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充分体现出品茶赋诗书画的宁静、散淡心态以及悠然自得的情调。而茶道可以说是养心陶情的良药,是书画创作的重要的调剂品,而茶汤中具有的“平和”、“清淡”特性,也正好迎合了我国文人淡雅、静谧的性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道逐渐浸入我国国民的性格塑造中,同时也润色着诗画精神格调。

3 以斗茶为题材的不同绘画作品

斗茶起始于晚唐时期,兴盛于宋朝,在宋朝时期,斗茶是品评茶叶质量优劣,比试点茶技艺高下的一种茶艺,在当时,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文人士大夫,都好此茶艺,还著书立说,形成斗茶理论,很多文人雅士,将斗茶当成是一种生活情趣。斗茶技艺在材料、器具以及饮茶等方面,都讲求精巧,而斗茶图则是以斗茶为表现内容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我国茶画历史上,较早的斗茶图有南宋时期刘松年的《斗茶图》、《茗园赌市图》,到了元代,有赵孟頫的《斗茶图》,以及钱选的《品茶图》,明代是顾柄的《斗茶图》,清代是汪承霈的《群仙集祝图》,以及现代的傅儒和刘凌沧的《斗茶图》等。所知的斗茶题材绘画中,以刘松年、赵孟頫的斗茶图尤为出色。这里不妨就他们的斗茶图逐一欣赏,以明斗茶图中蕴含的茶道意境。

刘松年为南宋钱塘人,据《南宋院画录》的记载其为“淳熙画院学生,绍熙年待诏”,活动时期大约在孝宗、光宗、宁宗三朝,擅长山水,精通人物画,为“南宋四家”之一,他的传世作品非常少,其中,以煮茗斗茶题材入画代表作品是《斗茶图》、《撵茶图》以及《茗园赌市图》,三幅作品内容上刻画生动却又不尽相同,恰好体现了茶道技艺不同的侧面。《撵茶图》描绘的是文人雅集烹茶的过程,画中的茶仆正在撵茶准备烹煮茶汤,年长者低头坐于茶磨前专心撵茶,另一位茶仆站于桌旁,手持汤瓶往一个大钵中添加热水,画的右边有一僧正伏案执笔作书,一人相对而坐,与身旁执手卷者一同凝神观赏僧人作书。备茶的桌子上整齐地放置各种茶具,茶盏、茶盒、竹筅、汤瓶等一应俱全,地上备有风炉、装水器具和蒲扇等,井然有序,安静祥和。此画虽然没有反映斗茶场景,却表现了宋代时期茶道的精致与奢华。画中的人物是普通的文人雅士,说明当时的茶俗已经在民间兴盛蔓延,为茶文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参考。《茗园赌市图》则是我国茶画领域最早反映民间斗茶技艺的绘画作品,在此幅作品中,人物神情刻画生动,精妙细致,堪为佳作,地点是在一个集市之上,一挑茶担者在茶担旁似在叫卖,茶担前端书写的“上等江茶”引人注目,一妇人携童子边走边回首观望——五位身带茶具的人聚集一处,他们有的在品茶,有的在冲点茶汤,有的正要喝茶,有的正在评价。而斗茶者则在静待中仔细观察茶汤的沫饽和茶汤的图案变化,从画中人物仔细品尝闻香的表情中能够看出,斗茶更加注重的是茶汤的滋味和香味。《斗茶图》很多细节方面的刻画与《茗园赌市图》是相似的,画面中的四位斗茶者,像是偶遇在此,一人煮茶,三人品评。构图饱满,场面生动,布局张弛有度,笔墨游刃有余,无丝毫拘谨沾滞之处,表现出画家对于斗茶情形、生活情趣都有着细致入微的体察和了解。刘松年的这三幅作品,以书画形式将斗茶内容保存下来,对茶文化的历史研究与资料完善,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再来看一下元代赵孟頫的《斗茶图》,整体风格温婉优雅、笔精墨严,清丽细润,不工不简。图画有四个人物,左右各二人,身边放置茶炉和茶笼,各自持杯,其中一长须人袒胸露臂,面带微笑,似是对着茶汤正在品评,夸耀自己的茶质香美,而对方神情则泰然自若,气度从容悠闲,颇具闲适超脱的意趣。从图中人物的衣着装扮看来,并不象是文人雅士,倒象是走街串巷的市井商人,这充分说明“斗茶”之风已深入民间百姓生活之中,联想赵孟頫当时的生活环境正值斗茶之风日渐衰退的元代,作者刻画了一幅在宋代极为兴盛的展示茶道技艺的情景,很显然,是借此画来表达自己对所处环境的抑郁与不满,借茶来慰藉心灵,找寻心中的一片静谧之地,也是对故国一去不复返的人与事的思念。

不同年代的斗茶图,都包含了浓郁的茶文化精神,斗茶题材绘画创作,在不断发展的文化艺术历史长河中,一直都不断被临摹和效仿,而作者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名画家,且都是爱茶之人。画家在临摹过程中,互相学习,提升绘画技法,重要的是,绘画本身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精神文化内涵。在诸多斗茶图中,描绘的人物都是面带微笑,体现了一种积极乐观、谦虚礼让的精神。斗茶题材的绘画,蕴藏了中国茶道积极文化内涵与精神意境,突出了“和”的茶道核心,和为贵,和为善,和为美,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本质体现。

猜你喜欢

茶汤茶道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寻迹万里茶道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茶道人生
追求美追求品味的茶汤店
从一杯茶汤启程(组诗)
一字蚀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