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茶习惯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心理素养的促进作用

2018-01-19喻琴瑶

福建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饮茶习惯思政

喻琴瑶

(贵州师范学院,贵州贵阳 550018)

1 饮茶习惯综述

1.1 饮茶思维内涵概述

饮茶思维的内涵发展到现代,大体分为三个方面。首先,饮茶思维是在饮茶习惯逐步发展下,从而形成的饮食思维。因此,其根本基础在于每日规律的饮茶活动。饮茶思维的内涵包括饮茶习惯下的“习惯思维”。其次,饮茶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人体生理需求。通过近代茶科学的研究表明,适度饮茶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的抗癌免疫力;茶叶中的茶多酚对人体健康还有促进作用及药用价值。由此可见,饮茶思维的内涵包括茶文化的“健康思维”。最后,饮茶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步由基本的生理需求转变为茶友聚会、放松身心的心理需求。到了现代社会,人们饮茶也更多的是为舒缓心灵、释放压力。通过饮茶活动及茶友交流来适当宣泄自己。这一点是饮茶思维中的“放松思维”,即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都要张弛有度,适当进行压力释放,才能够高效完成各类任务。

1.2 饮茶习惯功能作用

上文提到,饮茶思维中的“习惯思维”是培养饮茶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而通过对饮茶习惯的探讨研究可知,饮茶习惯具有的功能作用广泛而深刻,并大体对应上文所述的三类饮茶思维的内涵,即培养习惯、强健身体、放松心灵三大作用。而饮茶习惯发展到现代,其功能性又有所增加。从历史观、全球观等宏观角度上来看,我们又可将饮茶习惯的功能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饮茶习惯带给人们的关于“茶文化”本身的作用,即上述的三类饮茶思维内涵下的作用;以及人们通过饮茶对茶文化提高兴趣、扩大茶文化受众传承度等功能。另一方面是饮茶思维结合其他艺术、生活、社会、教育后产生的功能性作用。例如通过饮茶和品悟茶道提高人们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与各类非遗艺术的结合深化人文精神传承面、以及通过与教育结合实现高校素质型教育改革。由此可见,饮茶习惯在高校思政教育心理素养的培育中具有可行性。

1.3 饮茶习惯教育价值

饮茶习惯最初普及在高校,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将学生的饮食习惯从饮料转变为茶类饮品。但通过长时间的饮茶习惯培育,高校教师发现,学生的身体不仅较以往来说更加强健;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境界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饮茶习惯的宏观功能和微观作用可知,饮茶习惯在教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与现代教育结合发展。因此,饮茶习惯逐步开始作为单独的分支,渗透在学科教育之中。基于茶文化下的茶道、茶德思维在古时私塾就具有教育价值可知,饮茶习惯与思政教育进行结合的可行性更高,思政教育的深化发展也需要以饮茶文化为主的多样元素融入。

2 思政教育心理素养促进分析

2.1 科学信念

在现代思政教育下,思政教育结合当前时代的发展,倡导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的心理素养教育。学生不仅要改变应试教育的心理素养,以科学发展的角度进行学习;还要以科学的眼光看待事物,将主观唯心主义的心理素养转变为客观唯物主义的心理素养。饮茶习惯中的茶科学思维,旨在通过科学的饮食搭配,结合不同学生的体质,为学生选择适合其身体素质的茶种。通过每日的科学搭配和在科学指导下的适度饮茶,学生们逐步意识到对身心健康有益的茶类饮品,也要在“科学观”的指导下正确引用。在茶科学思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高校教师可通过饮茶中的科学指导,培养学生们的科学信念,举一反三,指导其以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看待生活、社会和学习上的所有事物,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心理素养。

2.2 内在动力

现代高校思政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应试思政能力和思政意识,还要深化学生的思政精神,让学生对思政学习有内在的积极性和动力。饮茶习惯不单单是个人每日的饮食习惯,还包含在高校茶社、高校团建、团活中,班级学生们的饮茶活动。学生在一起饮茶并探讨饮茶文化、思政文化等各类人文知识,从而加强人际网的高效联结,提高思政课堂的趣味性。通过团体类饮茶活动,学生的交际意识、竞争合作意识提高。在交际中得到的快乐和趣味较多后,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心理素养中对学习的内在动力也大大提升。除此之外,学生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对于生活理想的内在动力以及科学信念,都能通过饮茶习惯下思政心理素养内在动力的激发,而得到改善和促进。

2.3 认知潜能

饮茶习惯中的首要便是培养“习惯思维”,习惯从日常的培养逐步落实,通过积累便能达到高层次的潜意识熟练度,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学生思政教育心理素养的培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思政心理的感受,落实到思政行为上来。通过饮茶习惯在思政练习、思政课本学习和思政作业中的贯彻,学生的思政意识和思政心理得到强化。在遇到任何事情时,其潜意识的思政认知便会指导行为,达到思政教学中知行合一的境界。目前,饮茶习惯下的思政认知潜能还未得以完全开发,学生对于思政意识的行动力表现还有待加强。基于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适度引导,还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在实践中强化认知潜能、提高思政行为能力。

3 思政教育心理素养的高度提升路径

3.1 首要性健康心态

在思政教育的科学培养观下,学生心理素养中的科学素质和学习能力提高,但在高校竞争合作的压力下,学生的心态还需不断调整。健康的心态是学习和生活的首要基础,只有保持身心健全,才能够面对思政学习中的各类问题,以强大的心态渡过学习中的瓶颈期。学生不仅要掌握思政教育中的各类优质心理素养,还要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负面心态。思政教育的心理素养不仅要应用在学习上,还应当应用在社会生活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事情上,都要稳定自身心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心灵。例如生活消费中的适度心理、饮食上的节制心理以及遇到压力时候的解压心理,都是思政素养健康心态在生活上的细节性体现。

3.2 主动性积极情绪

主动性的积极情绪是健康心态的外在表现,其积极的情绪不仅仅包括“快乐的感受”,更是一种能够自控情绪、保持生活积极性的心理素养能力。饮茶习惯在高校的普及,让茶多酚有机摄入在学生体内。学生的身体状况提高,情绪随着体质的影响也有所提升。为进一步稳定主动性的积极情绪,时刻保持身心健康的舒展状态。高校的团体饮茶文化活动需增强形式和内容,除提高学生之间的联系之外,还要提高师生之间的内在联系。思政教师通过饮茶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各类困难进行帮助扶持。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柔性管理政策,学生上课的主动创造性增强,对各类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提升。

3.3 适当性行为表现

上文提到,思政教育的心理素养必须通过适当的行为表现出来。学生不仅要有对思政学习的内在动力,还需有认知潜能下的潜意识行动力。由此可见,这类适当性的行为表现并非刻意的,而是潜意识习惯的。为提高学生的行为习惯力,教师通过饮茶习惯中的“科学习惯思维”,按照时间规律,首先对学生的潜意识认知习惯进行熏陶培养。在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同步实践培养。在思政课堂上进行心理素养的情境模拟实践练习,并拓展思政的“户外课堂”。除此之外,还要完善思政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建设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综上,学生在习惯模式的培养下,大大提高了自身思政心理素养的外在表现力。

4 结论

通过饮茶习惯在学生群体中的渗透,学生的身体素养和心理素养得到双重提高。在饮茶的习惯思维、放松思维和健康思维与思政的高度结合中,学生心理素质中的健康心态和积极情绪得以高度表现出来,其认知潜能下的实践思维和实践能力也有所提升。饮茶习惯对高校思政教育心理素养的促进作用,也能够让学生通过此基点进行思维发散,提高社会生活上各个方面的心理素养和心理调节力。

猜你喜欢

饮茶习惯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上课好习惯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