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茶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化品牌建设的思考

2018-01-19蒋贻杰

福建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茶文化校园文化校园

蒋贻杰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226)

从过去到现在,我国政府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大众教育。作为目前国内施行高等教育的中坚场所,高职院校的教育状况一直都受到特别关注,其内涵建设和综合发展是整个教育版图的关键部分。因而在促进校企长期合作、创新教育模式之外,还应当重视院校文化的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校品牌形象的建立和推广,便于稳固校训校规和教育理念,最重要的是可以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茶文化历史源远、文化要素丰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很适宜嵌入现有的教育体系;以茶为脉络中心延展出历史、哲学、美学等方方面面的理论,更容易引起多维度的知识探讨。目前,高职院校拥有几乎等同于大学校园的学习环境,也饱含独特的专业指向和实践功能,因而高职院校的文化改革具有一定的先驱作用,它不仅仅需要做到文化传承,最重要的是展现与新时代接轨的的魄力与远见。

1 高职院校文化品牌建设的具体概况

1.1 高职院校文化品牌的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是院校在一段长期而稳定的教育过程中沉淀、凝练、继承并不断进行创新的包含校园精神和师生交流的课外活动和行为制度,是在校园这一特殊的环境中形成的体系文化和思想文化。广义的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则是起到引导作用,共同构建学校的物质文明和思想文明。物质上包括文化设备、文化氛围、文化调控、文化意识、文化部门等因素;思想上则涉及到校史的推广和学校理念的树立,无论哪个环节都不容许出错。狭义的校园生活注重校园的精神特征和校园品牌概念,聚焦于学校整体工作人员的精神境界、思想品质、价值立场、道德理念和专业能力、生存态度、人际交往等等。想要打造独特的院校文化品牌,就必须结合学校自身的教育特色和专业重点,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育目标,以提升校园的审美情操和内涵深度,自然而然形成精品名校。

1.2 高职院校文化品牌的建设意义

筑造高职院校独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品牌,有利于丰富校园教育内容、深化学生思想政治培育、全方位加强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求职能力,为社会输送高才能、高素养且具备高职院校特点的全能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本身也在制度、设施、行为规范和理念的不断反思中,凝结成了更具深厚思想的院校特色文化,也在新一轮的人才储备中增添了竞争力。在潜移默化的高知高情操文化熏陶下,提升学生的学识素养、老师的人文关怀和学校的文化氛围。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是夯实文化涵养的积淀,学生若要获得长足的发展,更多的是需要利用课外的实践,进行自身的能力提升[1]。作为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桥梁,学校的大环境氛围决定了学生的娱乐项目和互动交流,只有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才能使理论知识得到全面的贯彻,才能使社会实践发挥真正的锻炼意义。尤其高职院校是在专业技能方面有自己的侧重的,这就更加要求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二者又反向刺激学生了解更多的“超纲知识”,刺激他们主动进行思考和创新。校园文化的形成,本质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经验大成。

2 民族茶文化的基本概况

2.1 民族茶文化的基本概况

传统茶文化起源于唐代,经历后世各朝各代的继承改良,形成了如今的特殊风格。煮茶、煎茶等工序在不同的朝代也具有不同的特色。由于社会思潮的发展,茶艺因其特殊的生活属性融入了儒道禅等各家精粹思想。在长时间的杂糅和自我调和中形成了独属于茶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今的社会上,茶文化以不单单是一项饮食习惯,更是一项重要的修身准则,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在历史长河中闪动着独一无二的耀眼光芒。故而在校园文化筑造中引入茶文化,具有相当深厚的现实功能。不但能继承发扬华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还能借其引用功能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实现茶文化对学生思想教育效用。由于强大的趣味性,茶文化很容易使人达到物质追求向精神升华的转变,系统地呈现了整个人际交往中的普世三观,强调了人类个体与大自然和和睦相处。进入品茗的崭新阶段时,由于其儒家思想、道家追寻和佛教理念的汇集,学生也方便体味到处事哲学和人生感悟。

2.2 民族茶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品牌建设的关系

过去十年,国家经济获得了巨大腾飞,市场上迫切需要大量能力突出的“蓝领”人才。在这种情境下,高职院校对职业人士的输出成为当务之急。时代的进步时高职院校被迫急速转型。有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比例已达到50%以上,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发展完全跟不上社会职位的扩充,特别是文化品牌,缺乏良好的筑造与推广[2]。这与国人的一贯的僵化思维也有关,崇尚“酒香不怕巷子深”,但也因此使得自身的短板越来越明显。而中国茶文化不仅囊括了丰富宽宏的文化内涵,更蕴含高深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向导。所以理所应当成为筑造校园文化品牌的关键枢纽。全新的现代化社会中,智能产品早已渗透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学习软件的推出给了学生更多学习知识的渠道,也有大量不正风气的传播带坏了学生的思考模式和行为举止。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未来建设现代化全面发展的坚实力量,其价值观念的塑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学院建设的重要内容。

3 民族茶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化品牌建设的主要措施

3.1 积极开设与茶文化相关的课程

高职院校可以创立茶文化公开选择课程,以系统的方式讲解茶的渊源历史和精神内涵,教导学生学习茶艺遵循茶礼,在茶道中感悟人生哲学,在茶德里明了道理真理,通过展示制茶工序,让学生明白脚踏实地的意义,进而从内心认同茶文化极其所广纳的国学经典,在将来的传承中做出贡献。教学类型可以联系时下互联网+思维,不要局限于课本,应结合PPT讲解,课堂讨论,视频鉴赏等方式,增强授课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在课堂外,利用智能手机和ipad等电子设备拓宽学习渠道,老师可以分享自己的知识检阅经验,让学生在休闲娱乐之余也能进行思维拓展。如果当地或附近城市有茶文化博物馆,学校方面可以联系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实地体验饮茶环境和品茗氛围;这一实践有操作难度,老师可以用影像的媒介使学生感受,使学生体会古代名人志士的饮茶风俗,感受和敬怡真之理。

3.2 结合茶文化制定发展策略

任何品牌的创造和修正都是一个漫长而系统的工程。因而校园文化品牌若要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便需在学校建设的初期就严谨投入。后期补充是需要准备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相关文献,要对院校有明确的认知和坚定的发展方向。它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协力合作,将文化思维跟植入校园相关人士的脑海深处,所有学校在职员工都加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工程中,才有可能实现优良校园氛围的产生。将个人发展与校园文化品牌的创立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调动起主观能动性,奉献精力实现自我价值也成就校园文化。调动一切能调动的力量,成立茶文化课题讨论和专业指导,积极组织茶文化活动使学生都参与其中。例如在节假日进行茶文化及相关的文艺报告,与城市所在地的茶商进行联系,带领学生参观茶厂,观察种茶技术和制茶工艺,并跟随工作人员学习技艺,在亲身劳动中体会茶的魅力,成为彻底的茶文化传承者。

4 结束语

在新世纪的高科技环境中,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轻易从各种渠道获得信息,在多维思潮的冲击下会动摇本来的价值导向,潜移默化中歪曲正确的三观。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具有丰厚的精神内涵,应与校园生活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在茶文化的引导下矫正学生的思想和认知,使学生具备建康的价值观,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转而反哺高职院校文化品牌的建设。

猜你喜欢

茶文化校园文化校园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茶文化的“办案经”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