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视角下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策略

2018-01-19张文艳

福建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茶文化管理者素质

张文艳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 476099)

当前阶段,我国高校教育创新进入到了一个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的全新发展阶段,在这种框架结构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既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又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无论是在管理思维上、管理思路上还是在管理创新手段上归根到底都要依赖“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因循着“内涵式发展”的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核心理念,将茶文化的一些理念、思路和方法引入到高校档案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过程中是一种重要的内生性知识再造和知识动员创新。

1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面临的新要求

经过我国档案学学科几十年的发展,高等教育序列中的档案管理人员基本实现了专业化、职业化和年轻化的目标,有效地改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结构,为新常态下我国高等教育当中充分发挥档案服务于教育质量提升的目标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基础。但是在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主要矛盾”从原来的“供给不足、不充分”到现在的“供给不均衡”的背景下,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来讲以下几点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

1.1 突出复合型知识素质结构

对于高校中的档案管理创新工作来讲,在根本性的意义上只有将“档案”服务于准确的、精准的科研领域或行政管理领域才能最大化其应用价值,而要想实现这个服务过程,处于原点的则是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由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涵盖了科研、教学、管理、基建、基金会等等不同的职能领域的档案,因此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复合型知识素质结构,既要精通专业化的档案管理知识,又要熟悉特定档案学科领域的知识,从而可以更好地为高校的教育质量提升奠定一个基础。

1.2 高超的服务型职业素质

从管理学角度来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管理”具有不同的内涵,在古代“管理”意味着“统治”的延伸,在近代则意味着“管制”和“规制”,而在现代性哲学当中“管理意味着服务”。高校档案管理者在何种程度上实现了对档案的服务工作、实现了档案对借阅者的工作就在何种程度上实现了自身的管理价值和服务价值。在新常态下的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档案管理者主要是作为服务者而重塑角色的,其应当借助于高超的、积极的服务型职业素质之提升,树立起主动服务、积极服务的意识,而不是被动服务、消极服务。

1.3 系统性逻辑认知思维素质

在逻辑学上,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人的理性自觉发育并根据外在的实践不断变化发展而成的一种重要素质,它代表着人们对于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一般而言,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表现方式主要包含“归纳”、“总结”、“演绎”以及“概括”等内容。高校档案管理者超越原来的“消极服务者”走向“主动服务者”的一个重要素质构成就是树立起“全校一盘棋”的系统性逻辑思维素质,将自身对于档案管理的工作作为全校乃至教育创新领域的一个重要环节看待。

2 茶文化与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存在的主要关联

广义上来讲,“茶文化”指的是一切与茶有关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行为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的总和,它既可以表现为物质器物文明,又可以表现为社会习俗文明,还可以表现为柔性化的精神文明等。茶文化依靠其内在的文化融合力,近些年来在诸如体育教学、图书馆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教育等诸多领域都获得了重要的知识再造,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2.1 可以有效拓展档案管理者的服务意识

在这里,我们认为高校档案管理者的“服务意识”是一种融专业性知识、理论知识水平、一定的通识知识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素质,是当前阶段这一群体最缺少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重要素质。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管理进程重视制度建设,轻组织文化建设,导致了绩效考核的泛滥、组织情感因素的退化、档案管理者的职业倦怠等诸多问题的产生,而时兴的文化主义管理理论充分重视组织文化在提升人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上的重要作用。我国传统茶文化中提倡的“五行合一”、“中庸之道”、“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理念正是一种重要的旨在实现“人与人”、“人与集体”和谐交际的价值观体系,理所当然地可以帮助档案管理者们实现服务意识的升华。

2.2 可以有效丰富档案管理者的知识结构

上文提到,新常态下的档案管理者不仅仅应当精通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应当对横向的众多学科、众多知识领域的知识有所涉猎,从而全方位地提升服务不同主体的能力。而在这方面,我国茶文化可谓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知识存在,在学科意义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形成了融“茶文化艺术学”、“茶自然科学”和“茶商业管理学”等为一体的大学科体系;从几千年茶文化知识的传承和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茶文化具备了多样化的知识结构面向,比如说它既是一种文学,又是一种哲学,还是一种文化学、生物学、艺术学、养生学、民俗学、宗教学等,通过合适的知识嵌入机制将茶文化嫁接到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其综合素质。

3 茶文化视角下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的策略建议

需要指出的是,茶文化本身博大精深,具有多维的知识面向,在此我们选取两个典型的视角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实践建议:

3.1 基于茶文化的学习型组织建设

根据逻辑学领域的相关理论来看,人们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往往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外在因素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人们为了解决相关问题通常不能只依靠单一的逻辑思维。因此,矫正和克服档案管理者们这种逻辑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强组织学习建设,而基于茶文化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正是这样一种典型的实践方式。对于高校中分散在不同学院、不同部门属性、不同层级、不同系别、不同性质的档案管理者来讲,一方面学校层面上应当建立起面向“内涵式发展”的档案管理优化领导小组,将分散的档案管理者们组织起来,建立起定期化、分主题的综合素质培训学习小组;其次,围绕着学校的发展战略、科研重心和创新方向(如协同创新等)应当鼓励档案管理者运用超前思维和茶文化上的“生活化哲学”,将档案管理服务于学校战略落实到生活细节当中,树立起面向供给侧改革的“共同愿景”。

3.2 基于茶道思维的系统化思维培训策略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现代逻辑哲学普遍认为人的逻辑思维主要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类型:最浅的层次即人的日常认知逻辑思维;中间的层次主要指代形式化逻辑思维,它们往往与某一特殊主题或特定领域存在关联;最深层次则主要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带有一定系统论思维方式的“辩证逻辑”,这种逻辑思维能力属于较为典型的融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交往理性等为一体的思维素质,同时对于一般的高校档案管理者来讲也是一种较为稀缺的素质。对于一个卓越的档案管理者来讲,只有借助于一定的知识锻炼从日常的认知逻辑走向更为高级的辩证逻辑、系统化逻辑才能为档案管理的创新提供持久的动力。在这方面,我国茶道思维历来主张“天人合一”这种辩证化的人生思维哲学,无论是在对待人与自我内心方面,还是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万物等任意角度来讲,通过“和合为美”的和谐交际过程可以实现大同社会的建设。在这方面,我们建议可以面向档案管理者开设茶文化培训课程,结合工作实际中遇到的突出矛盾、主要问题等有针对性地嵌入诸如“茶道礼仪”、“茶诗专题”等,系统化地提升档案管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茶文化管理者素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做个有爱好的管理者
管理者须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管理者被“偷”走的时间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