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视域下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2018-01-19王艳平

福建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饮茶茶文化精神

王艳平

(安徽公安职业学院,安徽合肥 230088)

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品茶世代相传,茶早已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并形成了自己文化特质——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的一部分。以茶文化为视角,在当代的大学生中进行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精神价值相契合,为当代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成为推动民族复兴的宝贵战略资源。

1 中国茶文化渊源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精神文明层次,其产生和发展历史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到魏晋,饮茶不只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产生一定的社会功用,以茶待客、以茶祭祀,成为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一些有识之士“以茶养谦”已成风气,饮茶已进入了精神领域。直至唐代茶圣陆羽撰写《茶经》一书,成为中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他把自然与人文科学、饮茶艺术,儒、道、佛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等领域。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宋朝时期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清朝时期,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发展为对外贸易一种形式,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近代,中国茶叶产量迅速增长,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各种弘扬茶文化的社会团体、茶文化研究会、茶文化国际研讨会应运而生,以茶为载体,茶文化有了新的内涵活力、价值功能,茶文化核心价值进一步确立,其内涵更加丰富,影响逐步扩大,为世人瞩目。

2 茶文化融入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也是一切大学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著名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可以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大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缺乏爱国之情,再渊博知识,再精湛的技能也不一定会成为社会栋梁,因而在大学阶段,培养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大学几年的学习中,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出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教育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时代风采。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重要的元素,植根于炎黄子孙的血脉中,通过茶文化的教育熏陶,可以使大学生更了解中华文明史,激发他们热爱中华民族的热情,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 茶文化在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实现途径

大学教育,肩负着培养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欣赏和传递人文精神的重任。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哲学内涵。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体现着自己特有的价值和魅力。“我国很多古典文学作品中,都能看到茶和茶文化相关的事件描述,从客观上反映的是我国文学体系的核心理念和成熟度,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发展过程中,完善的创作理念直接影响到整个文学作品的价值内涵,同时也能够推动我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通过大学课程中优秀民族文化载体——古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性情,展现我国的文化魅力,这时实现高小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

3.1 通过诗歌中的茶文化实现高校传统文化教育

茶诗中所体现文人高洁品质,淡泊宁静的情怀,对大学性情,审美,情趣和旷达的胸怀无不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茶与诗歌的联姻,使茶这个自然之物升华到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愉悦的审美体验高度。茶诗源头可追溯到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学者认为其中“荼”字即为“茶”字之祖,故而有“荼”字之诗自然而然就是茶诗。《诗经》中有“荼”字诗句的诗共七首,如《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大雅·桑柔》:“民之贪乱,宁为荼毒”等,《诗经》中的这些与“茶”有关的诗句,多是夹杂诗句中,还不能算真正茶诗,直至西晋左思所作《娇女诗》,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茶诗。其中“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描写了少女口渴难耐,模仿大人,急忙用嘴吹炉火,盼望早点煮好茶水解渴,为茶诗开了一个好头。

唐朝,经济文化繁荣、诗风盛行,茶文化也随之进入了鼎盛时期,茶与诗句相映成趣,吟诵茶的诗文大量涌现。“唐朝谈论茶的专家专著也相当多,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仅仅是与茶相关的唐诗就有112首,其代表诗人是白居易、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他们在大量的作品中吟咏茶,发展茶文化。”[2]李白的《赠玉泉仙人掌茶》这首诗写“仙人掌茶”,也是“名茶入诗”最早的诗篇,诗人描绘了“仙人掌茶”的出处,品质、功效,彰显了茶文化的神韵和风骨;白居易的《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不仅借茶表现他和李六郎的交情深厚,也体现他是种茶、品茶的行家;其另一首《萧员外寄蜀新茶》“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好茶配好水,诗人用渭水煎川茶,更觉珍贵,一边欣赏,一边品尝,闲适自在。诗圣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其中“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一诗,春日的傍晚,平台饮茶,桐叶题起,翠鸟和鸣,蜻蜓做伴,一幅雅致的“饮茶题诗图”跃然纸上,诗人闲适、恬淡的情怀借春风啜茗得以抒发,更为世人留下体现茶文化的千古佳句。除此之外,唐朝以茶入诗的甚多,不胜枚举,如:皮日休《煮茶》、《惠山泉》;陆羽的《会稽东小山》、《六羡歌》;刘禹锡的《尝茶》;卢仝的“七碗茶诗”;元稹的“塔诗”(一字至七字诗)《赋茶》等。到了明清时期,优美的茶诗也不少,代表作品有黄宗羲的《馀姚瀑布茶》;郑板桥的《竹枝词》;乾隆皇帝的《荷露烹茶》等,这些诗篇无不以茶为意象,用优美的诗句来书写对茶的深切感受。大学生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茶诗吟诵学习,体会历久不衰的中华民族宝贵文化财富。

3.2 通过宋词中茶文化实现高校传统文化教育

“宋代高度发达的商业经济,使宋代出现了一大批繁华富丽的都市,奠定了宋代都市风情的物质基础和生活内涵,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们迎来送往,走亲访友,契阔长谈,观赏景色,饮茶品茗,填词作曲,歌舞娱乐等等,为生活平添许多情趣。”[3]在宋代,饮茶、品茶、斗茶,成为风雅之举,也赋予茶人文化、诗意化的特征,因此,在宋朝有大量的词与茶相关,通过宋词中茶文化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兴趣爱好,陶冶学生的性情。茶词代表人主要有苏轼,黄庭坚、欧阳修、秦观等。苏轼的《行香子·茶词》描写宴会招待宾客,席罢,众人意兴阑珊,继续品茶、斗茶,醉意尽扫,飘然欲仙的神奇境界;其另一首词《西江月·茶词》,“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更是描写茶的佳句,苏轼不仅喜爱茶,而且在茶文化研究方面也有极高造诣,“龙焙”是茶之珍宝,用庐山谷泉水冲泡,表达了词人独自品尝绝妙的茶中茗香,悠然自得的情怀。秦观的《满庭芳·咏茶》是一首饶有情韵的咏茶词,“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言茶之珍贵,“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用最佳的泉水,极讲究煮茶方法,细致优雅;“双擎翠袖,稳步红莲”,侍女高擎茶具,款待客人,名茶美女,良宵苦短,宾客流连不忍离去。此词既细腻的写出了煮茶的程序,又描绘了雅宴中侍女的娇美,坐客的流连,体现一种清雅、高旷的情致。黄庭坚长于茶乡,从小耳濡目染种茶、采茶、卖茶的生活,它对茶和茶农怀有深厚的感情,其《品令·茶词》即表现了对茶的喜爱之情,也蕴染着他念旧怀远的沧桑之情,词如其茶,耐人品味。宋词中的茶文化比较清雅、平和,契合宋朝许多文人清新雅致,追求“雅”的情趣生活,注重审美,追求脱俗的精神享受旨趣,这些茶词中的茶文化,无不潜移默化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及极深远的影响。

3.3 通过明清小说中的茶文化实现高校传统文化教育

明清小说中的茶事茶俗茶礼及所蕴含的儒道哲学思想,可以让大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礼仪影响,使他们知书而达理,思想丰润。明清时期,传统的茶学、茶业及至茶文化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茶文化的发展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茶冲泡方法的艺术性,茶具使用的独特性,茶馆开设的普及性。特别是茶馆作为一种平民式的饮茶场所,迅速发展,遍及城镇。明清茶文化这些特色,在明清小说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明清文人所创作的著名小说中,如《金瓶梅》、《红楼梦》、“三言二拍”、《老残游记》、《儒林外史》等,所描写的尽管主要是市民社会的茶文化或贵族茶文化,但却是明清文化的精神产品,可算明清文人茶文化的组成部分[4]。《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的顶峰之作,其文学、艺术造诣极深,是堪称“百科全书”式的文学作品。书中写茶文化的章节很多。据统计,《红楼梦》书中有273处写到茶,茶品类、茶功用 、茶俗、茶礼 、茶趣、茶韵、茶道融汇在诸多红楼茶事之中[5],使后世之人在品读欣赏文学艺术的同时、也受到茶文化的浸润和熏陶。首先《红楼梦》中茶是用来品的。书中写到茶叶品种多(老君眉、六安茶、龙井茶、普洱茶、女儿茶、枫露茶、杏仁茶),而且喝茶也极为讲究,如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妙玉为贾母冲泡的是“老君眉”,甚得贾母欢心,因“老君眉”形如长眉,色泽如银,味道鲜美,香气清新,性温,名字也吉祥,与贾母身份、年龄等相配,可见富贵一生的贾母在饮茶上讲究与精致。其他人品茶也各有喜好,黛玉喜欢龙井,宝玉喜爱枫露茶,饭后要喝杏仁茶等。其次《红楼梦》的茶是用来交友的。友人之间互相赠送茶叶来表示友好,第二十四回中,王熙凤向林黛玉赠送茶叶以示好感;第二十九回,冯紫英向贾府赠送“香烛茶银”,可见,清朝时期茶叶已经成为社交的重要载体。第三《红楼梦》的茶是用来婚嫁的定礼。在古代,茶被作为求亲嫁娶中聘礼,是一种约定成俗的礼仪。《红楼梦》二十五回中,凤姐调侃黛玉:“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这里的“吃茶”一语双关,隐含着婚礼约定之意。除此《红楼梦》还用细致的笔墨描述了茶的功能之丰富,泡茶的水之讲究,泡茶器具之精美等,品茶联诗,尽显风雅,《红楼梦》中茶文化的风采神韵为广大青年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打开了一个别样的窗口。

明清茶文化,在经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也有记载,但与唐诗宋词中茶文化淡雅清幽、《红楼梦》中茶文化精致高雅不同,作者笔下茶馆众多,饮茶之人多为市井小民,茶文化更多反应的是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真实状态。

明清小说中,对于茶文化的描述多不胜数,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茶文化,雅俗共存,内涵丰富,在民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大学期间可以利用明清小说中茶文化所蕴含的儒家思想,文化哲学,茶文化中的“仁、义、礼”,作为加强完善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体系,融入到相关学科中,培养大学生丰富的思想内涵、高尚精神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 结束语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独特的精神标识和中华民族精神“根”与“魂”,是最宝贵的精神品格和命脉。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精神文明中的重要性,更加高度重视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一部分,其所蕴含的思想精髓和独特的审美意识,为中华民族子孙后代提供不竭的精神养分,所以把茶文化融入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综合素养,更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我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饮茶茶文化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茶文化的“办案经”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拿出精神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