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在赣南苏区旅游中的渗透与融合

2018-01-19

福建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赣南苏区茶文化

刘 燕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2012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赣南苏区的旅游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赣南苏区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区域内革命遗迹和历史遗存丰富,是不可多得的红色旅游资源;赣南苏区还有着淳朴的客家文化,赣南是我国最大的客家人集散地和最大的群居地、发祥地和中转站,是热情好客的客家文化形成的摇篮;还有就是历史积淀厚重的茶文化,赣南是我国著名的产茶区,上犹、宁都、于都、崇义等地都是我国重点产茶县市,代表性茶叶有上犹绿茶、崇义高山茶等等。在赣南茶文化中,采茶舞和茶歌更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在我国传统茶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最近几年,赣南苏区的旅游业主打的是红色旅游牌,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延安、韶山、井冈山等革命老区的旅游业相比,尚存一定差距。因此,重新定位旅游产品体系,融合各种旅游资源,打造全新旅游产品,是赣南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从赣南苏区旅游业的概况说起,把脉赣南苏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茶文化在旅游业中所发的作用,针对茶文化在赣南苏区旅游业中的渗透和融合,提出浅显的建议来。

1 赣南苏区旅游概况和存在的问题

1.1 赣南苏区旅游资源综述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旅游业开始飞速发展,并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十年来,赣南苏区的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经营环境也得以大幅改善。旅游业逐渐成为拉动赣南苏区经济发展,拓宽人员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自然资源上,赣南苏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秀丽,森林覆盖率达到76.2%。域内溪河众多,水资源丰富。生态民俗文化历史厚重,如:兴国三僚村被誉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再如久负盛名的“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等等。

在红色旅游资源上,赣南苏区是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久负盛名,这里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所在地,也是红军长征的始发地。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毛泽东同志曾经成功的指挥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反围剿战役,书写了解放战争史上最壮丽的诗篇。革命遗址众多,有“红色故都”瑞金,兴国“将军县”、“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等等,这些革命遗址都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具备很强的垄断性和独特性,是赣南苏区开展旅游的主要突破口之一。在文化资源上,赣南苏区是我国最大的客家群居地,被誉为是“客家摇篮”,区域内建筑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从建筑风格、饮食文化、民风民俗等方面,淋漓尽致的展示了客家的人文历史,因此,近些年来客家文化被逐渐打造成赣南旅游第二品牌。

在历史文化资源上,赣南苏区也有不俗的表现,历史上众多的文人雅士曾流连于此,留下了众多的历史传说和故事,如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王明阳,曾在赣南一带游学讲道,著名词人辛弃疾的“青山留不住,毕竟东流去”,描绘的就是赣南一带的美景。文天祥、海瑞、苏东坡、王安石也曾驻足赣南,留下了许多经久传颂的诗词。而南宋著名将领岳飞、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中国近代著名军事家石达开,都在赣南地区留下了诸多传奇故事。

在特色产业资源上,产茶业是赣南苏区一颗璀璨的明珠。赣南苏区产茶历史悠久,唐朝时期,饮茶的风尚开始在我国上流社会和一些寺院中流行,赣南一些名山寺庙就开始栽茶和生产茶叶,并且所产的茶叶在全国也颇负盛名。至北宋时期,饮茶风尚在全国得以普及,赣南的茶叶生产得到空前快速的发展,并成为当时中国十三大茶叶产区之首。如今,赣南苏区更是我国主要的产茶区之一,境内专业性茶园比比皆是,出产的茶叶品质优良,不仅在全国市场内享誉盛名,也逐渐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1.2 赣南苏区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最近几年,赣南苏区的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相对其他区域来说,赣南苏区的旅游资源尚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资源整合不足,欠缺科学的管理体制,旅游产业化发展不足等问题。

首先表现在管理体制的不足上。如何发展赣南苏区的旅游,是近些年来上至国家层面,下至地方政府都很关注的问题。旅游资源丰富、政府关注度高,交通状况便利,地方群众诉求愿望高,是赣南苏区开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权限不明,部门多头管理、配套部门消极对待等现象还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对大的旅游项目开发进行协调时,因缺乏有效的调度导致进展缓慢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赣南苏区旅游业的开展。

其次是旅游定位缺乏明确的核心目标。前文提到,赣南苏区旅游资源丰富,即有着以教育功能为主的红色旅游资源,又有着以文化见长的客家文化,还有着以度假休闲为目的的茶乡生态旅游。乱花渐欲迷人眼,旅游资源丰富同时也容易产生的一个弊端,那就是旅游产品体系的定位模糊不清,进而影响到整体赣南苏区旅游品牌的树立。举例说明:在全国红色旅游的开发热潮中,赣南苏区的红色旅游开发的优势体现不明显,面临的同质化竞争激烈;在客家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利用上,与广东梅州等地相比也尚存差距;在茶乡生态旅游的开发上,显然又落后于福建武夷、云南普洱等地区。因此,旅游定位的核心目标不明确,竞争力不强,也成为赣南苏区旅游业开展面临的一个问题。

还有就是来自资金投入和发展规划上的不足。赣南苏区属于革命老区,受地理条件和环境的限制,当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旅游业上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也普遍存在,缺少资金用于对战争遗址和历史遗存的维护和修缮,更缺少专项资金对旅游环境进行改善和提升,严重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为赣南苏区旅游产业起步较晚,因此在旅游资源的规划上,与旅游业发达的地区相比也尚存差距,具体表现在交通网络欠发达,旅游项目不丰盛,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等等。

2 赣南苏区旅游业融合茶文化的优势

茶文化旅游是我国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旅游方式,人们在休闲、放松的旅游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品味茶文化内涵、体验茶礼、茶道、茶风俗的一种旅游过程。自古以来,赣南苏区一带就是我国著名的产茶区,目前也是我国最具潜力的优良产茶区,因此无论是单纯的开展茶乡生态旅游,或是与红色旅游、客家文化游相结合,都有着巨大的潜力所在。具体来说,将传统茶文化融入到赣南苏区旅游市场存在以下几点优势。

2.1 区位优势

赣南地区地处长江流域的中游,自古以来就有着“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区位优势,东南方向,与闽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接壤,西与江西的部分地区相连接。无论是横向方位发展,还是纵向方位扩展,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在。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优势所在,赣南苏区被列入国家海峡两岸经济开发区,中共苏区振兴发展计划等国家发展战略。赣南苏区的主要产茶区为上犹、崇义、于都、宁都等县市,这些产茶区大多分布在当地黄金旅游线路之上,因此将茶文化融入到旅游开发中的区位优势十分明细。

2.2 资源优势

前文提到,赣南苏区的茶产业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博大精深。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曾写下“浮石正干霜后水,蕉溪闲试雨前茶”的佳千古句,就是赣南茶叶发展历史一个重要的佐证。不仅产茶区域广阔,茶叶品质久负盛名,与其他产茶区相比,赣南苏区还有客家擂茶和采茶戏两种特有的茶文化,是我国茶文化体系中的奇葩,并分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仅如此,赣南苏区的茶器造型也精美绝伦,其中著名的赣州七里镇窑,就是名扬中外的窑厂,出产的茶器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浓浓的民族风格和典型的中国审美风尚。

2.3 市场优势

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和人们旅游观点的转变,以放松心灵为目的休闲游和生态游,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赣南苏区发展旅游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此外,赣南苏区是客家人的发祥地,最近几年,海内外客家纷纷来赣南地区寻亲问祖,这些都为赣南苏区开展旅游产业,将茶文化融入到旅游市场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较大的市场。

3 茶文化在赣南苏区旅游中的渗透和融合路径

3.1 整合优势资源,突出地域特色

无论是红色文化,还是客家文化,还是传统茶产业和地域性茶文化,都是赣南苏区特有的旅游文化资源,尽管说不同文化之间,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只要找到其相同之处,将不同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一定会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完美结合,并能够成为优势所在,在市场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如在赣南苏区文化浓厚且地域性显著的地区,设计红色之都茶文化生态游、橙乡茶生态休闲游、客家风俗茶文化深度体验游等精品旅游线路,从而形成市场上的独特性竞争产品,在同质化的市场中打造差异性产品,从而实现旅游市场的垄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

3.2 挖掘茶文化内涵,打造文化魅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缺乏了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不禁让人旅游过后觉得索然无味,也会对地方旅游市场的开展产生破坏性的后果。我国是茶的故乡,产茶区域广阔,与其他产茶区域不同的是,赣南苏区的客家擂茶和采茶舞,是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性茶文化。开展茶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相关部门应该深挖赣南苏区这种特有的差异性文化,以与其他产茶区的生态旅游产品有所区别。作为地方性经济支柱产业,各个茶园也应借力旅游市场,打造风格各异的茶文化生态基地,依托茶文化节、茶文化博览会等形式,让更多的外来游客了解茶文化知识和内涵,更好的感受到赣南茶乡的魅力所在。此外,还可以增强茶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通过质量过硬的、设计新颖的特色旅游产品,即形成了旅游效益附加值的提升,又有利于赣南苏区旅游品牌的打造。

3.3 增加互动性项目,突出趣味性

互动性体验项目,是游客通过旅游有所收获的重要途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游客的旅游需求。茶文化在旅游产品中的渗透和融合,恰好弥补了赣南苏区旅游产品在互动性上的不足,即丰富了旅游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又培育赣南苏区旅游体系的美誉度。在设计旅游产品和线路时,可以通过泡茶、采茶、制茶等体验式、互动式的旅游项目,来让游客更好的品味茶文化,通过自身的参与和互动性体验,对赣南苏区的旅游体验有了品质上的提升。采茶戏和采茶舞也是赣南苏区特有的茶文化,可以通过教唱采茶戏、学跳采茶舞等活动,让游客通过旅游,可获得自然和文化上的双重收获。

4 结语

赣南苏区是我国的革命老区,目前的经济状况还相对比较落后,通过旅游业的开展,茶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渗透和融合,将有利于赣南苏区旅游市场的开发,提升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针对茶文化在旅游中的渗透和融合路径,本文观点尚有不足之处,希望能够对革命老区旅游业的开展,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赣南苏区茶文化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苏区创业致富人